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耀芳

作品数:39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脑梗
  • 17篇脑梗死
  • 17篇梗死
  • 14篇急性
  • 9篇出血
  • 8篇急性脑梗死
  • 7篇血浆
  • 7篇疗效
  • 6篇卒中
  • 5篇缺血
  • 5篇疗效观察
  • 5篇脑卒中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血性
  • 4篇同型半胱氨酸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39篇高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9篇邓耀芳
  • 38篇黄丹丹
  • 20篇黄汉宁
  • 19篇邱观养
  • 17篇吴泳
  • 16篇崔明志
  • 15篇黄国敏
  • 5篇卢常盛
  • 3篇梁雁
  • 3篇吴雨基
  • 2篇黄成锋
  • 1篇陈文华
  • 1篇李普华
  • 1篇黄雄
  • 1篇梁汉周
  • 1篇粱雁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业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03—2011-07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病例52例及同期收治的脑梗死未发生出血性转化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统计发现,HT患者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39例,心房纤颤24例,大面积脑梗死44例,脑栓塞28例,以上各种疾病发生率均较非HT组高(P<0.05)。结论 HT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有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等,临床应给予关注,采取积极手段展开治疗,改善预后。
邱观养黄丹丹邓耀芳吴泳崔明志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脑栓塞
神经梅毒50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神经梅毒的临床主要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男性居多;其中间质型梅毒34例,实质型梅毒10例,无症状神经梅毒6例。主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患者头部CT或MRI表现呈多样化,没有明显的特异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头痛头晕、偏瘫或行动障碍、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目前神经梅毒的诊断尚无明确的统一标准,临床诊断多将症状表现与脑脊液及血液检测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而得。
邓耀芳崔明志黄国敏邱观养黄丹丹黄汉宁吴泳
关键词:神经梅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24例AIS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发病后72h内)、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抽血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完全性AIS组与进展性AIS组在发病后72h内及1周血清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0.40,P均<0.01)。结论 AI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随发病后的时间而变化。因此,炎性反应可能在AIS的病理机制起重要作用,检测hs-CRP水平有望成为脑梗死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黄汉宁黄丹丹邓耀芳吴泳吴雨基
关键词:卒中高敏C-反应蛋白预后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组患者则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Hunt-Hess分级、GOS评分、BI指数、疾病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结果:尼莫地平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组间比较显著性高于对照组,Hunt-Hess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左侧TCD、右侧TCD、血肿量、IL-6、SBP与DBP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刘小军吴开毅刘南午邱观养邓耀芳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脑梗死后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出血与非出血两组,探讨其脑梗死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脑梗死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有:糖尿病、心房纤颤、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有糖尿病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心房纤颤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越高。溶栓治疗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临床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邓耀芳黄丹丹吴泳邱观养黄国敏
关键词:脑梗死后出血血脑屏障梗死面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出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40mg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1次/d,21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疗程及用法同治疗组。结果采用治疗组基本治愈率(30.5%)、总有效率(84.2%),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8.6%)、总有效率(65.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黄丹丹黄汉宁邓耀芳吴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并进行对比,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帕金森病的风险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帕金森患者及15例健康人群血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组)及B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治疗,各30例,C组为健康人群,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患者(A组与B组)Hcy水平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Hcy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UPDRS评分均有改善(均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叶酸、VitB12辅助治疗可能对帕金森病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邓耀芳黄国敏黄丹丹崔明志黄汉宁苏小钢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帕金森病
功能康复训练对重度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重度肢体瘫痪患者采用功能康复训练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6例重度肢体瘫痪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FMA评分(62.37±9.78)分、MBI评分(72.84±8.79)均高于对照组的(39.13±7.93)、(40.15±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32%低于对照组的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重度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吴泳梁雁黄丹丹邓耀芳
关键词: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国敏邓耀芳黄丹丹黄汉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托伐他汀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
脑出血后二次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引发脑出血后二次脑出血的原因。方法将12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是否出现二次脑出血分组,对照组为脑出血后未出现二次脑出血患者84例,观察组为脑出血后出现二次脑出血患者42例,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引发二次脑出血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引发脑出血的因素可能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医院感染、电解质紊乱、既往脑出血史及侵袭性操作;二元Logistic分析表明二次脑出血与高血压医院感染、电解质紊乱及既往脑出血病史有关,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的二次ICH风险比OR=3.830,95%CI1.457-10.067;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二次ICH风险比OR=5.596,95%CI1.545-20.263;电解质紊乱与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患者二次ICH风险比OR=4.525,95%CI1.774-11.540;既往脑出血病史与未合并脑出血病史的二次ICH风险比OR=2.197,95%CI0.852-5.666。结论二次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电解质紊乱、医院感染、既往脑出血病史及高血压。
邓耀芳黄丹丹黄国敏黄汉宁邱观养崔明志
关键词:脑出血LOGISTIC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