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3篇动脉
  • 3篇心脏病
  • 3篇术后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内膜
  • 2篇心内膜炎
  • 2篇移植术
  • 2篇手术
  • 2篇旁路移植
  • 2篇旁路移植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内膜

机构

  • 10篇南阳医学高等...

作者

  • 10篇邱宗利
  • 1篇周家旺
  • 1篇胡振东
  • 1篇姚晓群
  • 1篇赵璐洋
  • 1篇贾玉珍
  • 1篇吕勇
  • 1篇赵戈锋

传媒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分类差异对腔内修复术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分类差异对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37例设为复杂组,将同期非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48例设为非复杂组,均采用TEVAR术治疗。比较两组30 d死亡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动脉扩张率、假腔消失率、手术前后最大动脉直径水平及随访生存率等。结果两组30 d死亡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动脉扩张率及假腔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最大动脉直径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复杂组术后同一时间点最大动脉直径均显著高于非复杂组(P<0.05);非复杂组手术前后最大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随访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AR治疗复杂型和非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和随访生存率方面效果较为接近;但其用于非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更有助于促进动脉管腔重塑。
赵璐洋邱宗利赵戈锋
关键词:生存率
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二尖瓣成形术200例,其中男性12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42.73±14.59)岁。其中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50例(25%),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7.0%),风湿性二尖瓣病变89例(44.5%),缺血性二尖瓣病变35例(17.5%),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6.0%)。所有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方式采取瓣叶裂隙修补、腱索折叠、瓣叶部分切除缝合、人工瓣环成形等方法。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考虑是因为二尖瓣成形效果不佳所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腱索断裂;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严重的二尖瓣反流,以上3例均在第一时间改行二尖瓣置换术,且均预后良好。术后共有13例患者出现早期死亡(6.5%),死亡原因:心排量严重降低、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2例为心律失常,1例为低氧血症。其余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左房直径、平均肺动脉压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6.28±5.39)、(50.29±4.94)、(35.32±6.33)、(28.49±6.37)及(67.39±7.4),术前各值分别为(48.23±6.78)、(63.27±6.49)、(52.47±5.38)、(38.29±8.49)及(58.29±7.59),相比之下,患者的左心功能以及射血分数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于治疗二尖瓣病变具有显著的效果,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邱宗利
关键词:二尖瓣病变二尖瓣成形术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21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21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8年9月共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21例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及心衰均控制,体温正常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24个月无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病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抗感染的同时积极手术,正确把握手术的时机、手术方式及选择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邱宗利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52例2003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实验和病原菌耐药性实验,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52例患者共筛选出32株病原菌,感染率为61.54%,其中革兰阳性菌株28株,占87.5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牛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差;革兰阴性菌4株,占12.5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差。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这两株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差,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抗生素,这对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邱宗利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血培养耐药性
体质量指数对冠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冠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1例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资料,BMI<18.5kg/m2 67例为营养不良组,18.5kg/m2≤BMI<24.0kg/m2 67例为健康组,BMI≥28.0kg/m2 67例为肥胖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术后肺功能、肾功能、切口愈合时间、肺部感染、术后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冠脉搭桥术后,肥胖组肺功能障碍、切口延迟愈合、肾功能衰竭、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大于健康组(P<0.05);营养不良组发生的肾功能衰竭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健康组(P<0.05);营养不良组及肥胖组患者的术后病死率,以及营养不良组患者在肺功能障碍、切口延迟愈合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方面虽然大于健康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BMI或低BMI均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冠脉搭桥术的风险因素。
邱宗利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
循证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服用抗凝药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药认知及远期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本院收治的80例行心脏机械瓣置换术老年患者,循随机数字表法设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凝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抗凝认知情况、抗凝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远期效果[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凝依从性、自我管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抗凝认知水平,抗凝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增强,且INR达标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远期效果良好。
马春玲邱宗利姚晓群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远期效果
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检查和治疗方案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血管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3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研究对象并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选出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37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手术中有5例患者死亡,占总数的3.6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力衰竭、左主干病变大于50%、心律失常、肺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心源性休克、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前肌酐值和合并主动脉瘤手术。手术前后针对带有以上单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测,以减少患者死亡率。结论: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及时干预。
邱宗利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率
6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32例6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全组32例患儿中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9.38%。余患儿随访30 d^24个月,无远期死亡,生长发育良好。结论6 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重视麻醉、体外循环管理,做好围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邱宗利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分析
西地那非在治疗儿童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在治疗儿童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34例,按照0.3~0.5mg/kg,每6h鼻饲西地那非片1次。观察服药前、服药后1h、服药后1d和脱呼吸机辅助4个时间点患者心率、桡动脉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道峰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和肝下界等指标变化,总结探讨西地那非的治疗作用。结果3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服用西地那非1h后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则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呼吸道峰压下降,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d桡动脉收缩压升高并相对平稳,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继续降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显著降低,肝下界明显缩小,与服药前和服药后1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脱呼吸机辅助时动脉血氧分压达到(144.12±26.25)mmHg(1mmHg=0.133kPa),低氧血症得到纠正,肺动脉压降至(37.47±3.77)mmHg,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下降至(17.56±1.94)分,心力衰竭症状基本缓解,与前3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高选择性地降低肺血管阻力,可明显促进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氧血症的纠正。
周家旺吕勇贾玉珍胡振东邱宗利
关键词: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低氧血症西地那非
B型脑利钠肽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中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研究B型脑利钠肽(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住院患者15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非冠心病40例。对比各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BNP及心肌酶谱在不同程度病变冠脉血管中的水平及其对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预测作用,并研究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冠脉搭桥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MI组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及非冠心病组,UA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SAP组及非冠心病组,而SA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中,重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病变者及轻度病变者,而中度病变者的上述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BNP及心肌酶谱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96例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因并发症死亡患者的BNP及心肌酶谱水平均显著高于桥血管通畅者,但与桥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NP联合心肌酶谱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指示价值,但对冠脉搭桥术后的疗效无明显的预测作用,仍需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定。
邱宗利
关键词:冠心病BNP心肌酶谱冠脉搭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