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奇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赤子爱胜蚓
  • 3篇毒性
  • 3篇急性毒性
  • 2篇亚急性毒性
  • 2篇全氟辛烷
  • 2篇全氟辛烷磺酸
  • 2篇彗星试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GST
  • 2篇城镇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抑制率
  • 1篇生长抑制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吕永龙
  • 7篇郑晓奇
  • 4篇徐湘博
  • 4篇史雅娟
  • 1篇贺桂珍
  • 1篇宋帅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全氟辛烷磺酸暴露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14 d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死亡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14 d-LC50为478.0 mg·kg-1,显示为低毒;急性暴露期间,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生长抑制率随着PFOS浓度增加而增大,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1);PFOS对蚯蚓GST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性影响,没有观察到剂量效应关系;PFOS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S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的存活影响显示为低毒,但是对生长有一定影响,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
郑晓奇史雅娟吕永龙徐湘博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赤子爱胜蚓GSTCAT彗星试验
四溴双酚A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试验采用人工土壤法,通过14 d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TBBP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基因表达的影响。在14 d急性毒性试验中,随着暴露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蚯蚓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未出现死亡现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基因表达量在低浓度(50 mg·kg-1)时受到诱导上调;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基因表达量在400 mg·kg-1染毒组受到明显诱导,是对照组的8.73倍;热休克蛋白(Hsp70)的基因表达量在50、100和200 mg·kg-1染毒组被诱导上调。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显示,在50、100、200 mg·kg-1浓度条件下,蚯蚓可以利用自身的抗氧化能力维持体内的动态平衡稳定,使得机体免受损伤。但是在超过400 mg·kg-1浓度后,TBBPA的毒性效应超过了机体的应对能力,使机体遭受损伤,外在特征主要表现为蚯蚓身体蜷缩、变细变硬。从生物标志物角度,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对TBBPA毒性效应的指示作用较生长抑制率更为敏感。
徐湘博史雅娟吕永龙郑晓奇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生长抑制率基因表达
全氟辛烷磺酸对赤子爱胜蚓的抗氧化酶、代谢酶和DNA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非致死浓度下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土壤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在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亚急性试验,研究了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抑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及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暴露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p=0.000),生长抑制率随着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42 d时250mg·kg-1处理组的生长抑制率最大(55.86%).PFOS暴露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对GST和CAT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GST:p=0.067;CAT:p=0.123),采用GST和CAT酶活性评价非致死浓度PFOS对蚯蚓的生态毒性时,需要参考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PFOS暴露急性期,非致死浓度PFOS可致体腔细胞DNA损伤;PFOS暴露亚急性期,体腔细胞DNA损伤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得到恢复.
郑晓奇史雅娟吕永龙徐湘博
关键词:全氟辛烷磺酸赤子爱胜蚓亚急性毒性GST彗星试验
可持续城市化发展对环境法庭建设的需求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与之相伴的环境资源纠纷数量亦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因重大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由于环境案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催生了各地环境法庭的产生。可持续城市化全球战略的发布为当下中国环境法庭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围绕建设“公正、安全、健康、方便、可担当、有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目标,分别从消除贫困、包容社会和有抵御灾害能力三方面对环境法庭建设提出新诉求。在可持续城市化时域下,确立环境权、扩大管辖权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是环境法庭建设的助力方向。
张盛吕永龙吕永龙苑晶晶周云桥郑晓奇
关键词:环境法庭
2,2',4,4'-四溴联苯醚对赤子爱胜蚓的抗氧化酶、代谢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四溴联苯醚同分异构体中的BDE-47是多溴联苯醚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试验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亚急性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暴露时间阶段下,不同BDE-47剂量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代谢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以及二者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暴露14 d和28 d时,CAT活性被诱导上升并且差异显著;GS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CA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4 d时呈现抑制效应,在后续的第28 d和第42 d基因表达水平上调;GST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呈现诱导效应,并且差异显著,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毒处理组(10、50 mg·kg-1)的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调至低于对照组的水平,高毒处理组(100、200 mg·kg-1)的基因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在BDE-47的暴露试验中,CAT与GS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两项指标对低毒处理组较高毒处理组更为敏感.
徐湘博史雅娟吕永龙郑晓奇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亚急性毒性基因表达
持续城镇化对中国推进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被引量:16
2019年
中国过去40年城镇化发展迅速,从数字指标上看,不仅走过了一条迅速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道路,也走过了一条快速城镇化道路。然而,中国城镇化发展重“量”而轻“质”,偏重于城镇数量增多和城镇化速度的提升,而对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共同提髙、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城镇就业、第三产业发展等城镇化的本质问题关注不够。2015年,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明确要求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中国新型城镇化应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如何将SDGs的具体要求用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机制,测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状况;通过推进城市绿色创新实践,拓宽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践行路径。
张盛吕永龙吕永龙贺桂珍贺桂珍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被引量:8
2019年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80、2000、2005、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ESV变化和流向损益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1)1980-2013年,城镇化进程促使环渤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田、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的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一直增加,水域面积先增后降。(2)土地利用变化使环渤海地区ESV先略微增长后下降,2013年ESV为6 005亿元,相比1980年水平(6 504亿元)降低7.7%,其中建设用地转入造成ESV损失最大,1980-2013年建设用地转入造成损失585亿元,占ESV损失总量的45.9%;(3)调节服务是环渤海区域生态系统的主导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对ESV的贡献从1980年起一直超过65%。(4)环渤海地区ESV排名前3位的城市为丹东、天津和大连,除营口、东营、日照和潍坊外,其余城市的ESV一直处于下降趋势。(5)未来应通过避免“摊大饼式”发展和建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推动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郑晓奇郑晓奇吕永龙吕永龙徐湘博宋帅张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快速城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