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榕辉

作品数:31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褐菖鲉
  • 9篇污染
  • 7篇生物标志
  • 7篇生物标志物
  • 7篇标志物
  • 5篇油类
  • 5篇石油类
  • 5篇微粒
  • 5篇微粒体
  • 5篇海洋生物
  • 5篇肝微粒体
  • 5篇EROD
  • 4篇蛋白
  • 4篇丁基锡
  • 4篇鱼类
  • 4篇原油
  • 4篇三丁基锡
  • 4篇重金
  • 4篇污染监测
  • 3篇性别差异

机构

  • 25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厦门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作者

  • 31篇郑榕辉
  • 23篇张玉生
  • 13篇薄军
  • 10篇陈清福
  • 8篇谢晴
  • 6篇王重刚
  • 3篇刘睿智
  • 2篇张纪亮
  • 2篇赵扬
  • 1篇陈奕欣
  • 1篇许章程
  • 1篇姜永华
  • 1篇邝伟明
  • 1篇陈荣
  • 1篇余铭恩
  • 1篇唐森铭
  • 1篇李荣冠
  • 1篇余群
  • 1篇左正宏
  • 1篇陈金民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3篇台湾海峡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第五届青年海...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福建省海洋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褐菖鲉肝CYP1A生物标志物监测海洋石油类污染的应用研究
石油不仅是全球而且也是我国海洋环境最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船舶运输、海上石油开采和溢油事故等。海洋石油类污染具有数量大、扩散快、污染范围广、危害严重等特点,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沿海国家的广泛关...
张玉生郑榕辉陈清福薄军魏星
关键词:褐菖鲉EROD生物标志物污染监测
我国海洋外来物种遗传污染现状与对策建议
本文从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危害和外来物种入侵对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危害两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海洋外来物种遗传污染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郑榕辉张玉生
关键词:外来物种生物入侵
文献传递
苯并(a)芘、三丁基锡及其混合物对褐菖鲉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以褐菖鲉为材料,每周一次腹腔注射浓度为0.5×10-6、1.5×10-6和10×10-6的苯并(a)芘(BaP)、三丁基锡(TBT)及两者的等比例混合物,观察鱼体肾脏、脾脏组织中酚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浓度的这些持续有机污染物在短期内对褐菖鲉肾脏、脾脏中的酚氧化酶活力有一定程度的诱导激活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酶活力下降,联合暴露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毒性增强,诱发免疫毒性。
刘睿智郑榕辉王重刚
关键词:苯并(A)芘三丁基锡酚氧化酶褐菖鲉
重金属污染对泉州湾缢蛏养殖滩涂生态影响研究
唐森铭张玉生许章程李荣冠林茂郑榕辉
本研究将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应用到海洋生态系统中,系统地研究了7种重金属等无机元素在缢蛏养殖滩涂生态系各组分中的分布和不同潮带滩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及其相态的分布规律。首次在现场成功提取了大量的单细胞藻类,测定了泉州湾浮游植...
关键词: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缢蛏养殖生态影响
海洋双壳贝类消化腺EROD活性检测技术的优化和建立
海洋双壳贝类作为海洋环境污染效应的监测生物具有分布广,生活区域较为固定,对污染物富集能力强,便于采集等优点.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海洋双壳贝类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沿海潮间带均有广泛分布,并且作为...
方超郑榕辉洪幅坤陈梦云谢晴薄军张玉生
关键词:消化腺活性检测
原油WSF对褐菖鲉肝微粒体CYP1A蛋白生物标志物的诱导研究
郑榕辉张玉生陈清福薄军
关键词:褐菖鲉肝微粒体生物标志物
应用鱼类生物标志物和IBRv2监测与评价泉州湾石油类污染生物效应状况被引量:4
2016年
以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细胞色素P4501A四种生物标志物,即鳃丝EROD活性、肝EROD活性、肝CYP1 A mRNA和肝CYP1 A蛋白为指标,在泉州湾海域选择6个站位(包括1个对照站位),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监测实验,研究了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同表层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和沉积物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PAHs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新一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v2)对监测站位石油类和PAHs污染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站位的上述四种生物标志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相应站位表层水中石油类含量及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相吻合;IBRv2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站位IBRv2指数介于1.5-4.2之间,其中2号站环境污染压力最大,4号站最小.在复杂的海洋污染条件下,采用CYP1 A多种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反映石油类等污染及其生物效应状况.
薄军郑榕辉陈晔洪幅坤谢晴陈金民邝伟明陈荣张玉生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生物标志物石油类污染
原油和重金属对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原油、重金属Cd、Pb单独暴露和联合暴露下,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的剂量响应和时间效应过程。与对照组相比,暴露在80-320μg/L原油水溶性组分5天后或40μg/L原油WSF6-10天后,褐菖鲉鳃丝...
郑榕辉陈焕斌薄军谢晴洪幅坤张玉生
关键词:海洋污染原油
褐菖鲉鳃丝EROD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以褐菖鲉为实验鱼类,以其鳃丝EROD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鳃丝EROD活性测定方法条件的摸索和现场海域石油类污染监测的初步应用研究.室内EROD活性测定条件摸索实验结果表明: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测定的最适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5℃、最适鳃丝用量为18.8±1.9 mm;在鳃丝总长相近(约20 mm)的条件下,剪切成2 mm长的鳃丝片段与否对于EROD活性无显著差异;反应50 min内EROD具有较高活性,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次厦门西海域污染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与海水石油类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褐菖鲉鳃丝的EROD活性测定方法与褐菖鲉肝的一样,能够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现场海区的石油类污染及其生化效应的监测.
陈清福张玉生郑榕辉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褐菖鲉生物标志物石油类
原油和重金属对褐菖鲉鳃丝EROD活性的影响
石油和重金属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污染物,且在许多海域同时存在.过去二十年,许多学者针对海洋中的石油类及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
郑榕辉陈焕斌薄军谢晴洪幅坤张玉生
关键词:原油EROD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