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鹤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干细胞
  • 5篇自体骨髓干细...
  • 5篇骨髓
  • 5篇骨髓干细胞
  • 4篇自体骨髓干细...
  • 4篇骨髓干细胞动...
  • 4篇干细胞动员
  • 3篇新生儿
  • 3篇手术联合
  • 3篇康复
  • 3篇康复治疗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瘤性
  • 2篇新生儿高胆红...
  • 2篇新生儿高胆红...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9篇河南省人民医...
  • 7篇郑州市第七人...
  • 2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郭晓鹤
  • 10篇步星耀
  • 8篇闫兆月
  • 7篇马春晓
  • 6篇周伟
  • 4篇程培训
  • 4篇周志龙
  • 4篇黄超
  • 3篇钱宝延
  • 3篇屈鸣麒
  • 2篇郭锁成
  • 2篇魏振宇
  • 2篇张建国
  • 2篇王新军
  • 2篇王智敏
  • 2篇翟亚萍
  • 2篇姜金豆
  • 2篇丁玉超
  • 2篇邢亚洲
  • 2篇李志营

传媒

  • 5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连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和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每日连续照射12 h),观察组患儿采取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4~6 h后停止2~4 h,再次进行照射4~6 h)。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0例,93.33%)与对照组(68例,93.15%)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分别为98.60±21.58μmol/L和101.17±21.92μmol/L),并且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疹1例+腹泻2例,4.00%)低于对照组(皮疹3例+发热3例+腹泻4例,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均能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更利于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康莺歌郭晓鹤张原景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茵栀黄疗效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联合醒脑静治疗脑损伤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联合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自体BMSCs动员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33+/CD34+比例,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外周血CD34CD133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率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BMSCs动员联合醒脑静可有效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李志营夏云郭晓鹤杨伟科王占伟
关键词:颅脑损伤骨髓干细胞醒脑静
显微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SAH
2011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术前Hunt-Hess分级Ⅱ-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9例,经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显微外科手术后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显微外科手术后常规治疗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和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测定2组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结果 6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完全夹闭动脉瘤,术后3天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Barthel指数均依次升高;术后3周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夹闭动脉瘤祛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而且通过动员自体干细胞参与受损脑组织的功能修复,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闫兆月步星耀王新军马春晓郭晓鹤王智敏魏振宇
关键词:显微外科动脉瘤骨髓干细胞
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复发肿瘤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原发恶性胶质瘤术后及其复发再手术治疗患者48例,术后同步放和(或)化疗。采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并比较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标记物CD133/Nestin在原、复发胶质瘤中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原发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前KPS评分、肿瘤体积、切除程度、GSCs数目、两次手术间隔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3/Nestin在原、复发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百分数分别为(3.06±0.38)%、(14.89±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原发术后放和(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术前KPS评分≥70分、肿瘤全切、肿瘤体积<50 cm3等因素显著延长患者二次术后生存时间(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再手术术前KPS评分、肿瘤体积、切除程度等因素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和(或)化疗复发肿瘤富集胶质瘤干细胞,复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是靶向胶质瘤干细胞治疗的重要举措,早期积极再次手术有益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
步星耀郭晓鹤丁玉超程培训闫兆月周伟马春晓张建国郭锁成邢亚洲
关键词:再手术胶质瘤干细胞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动员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动员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SCI患者72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神经生长因子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体BMSCs动员治疗.治疗前后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及潜伏期的变化评价疗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细胞CD133+CD34+比例,MRI观察SCI治疗前后脊髓的形态学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患者ASIA评分明显升高,ME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外周血细胞CD133+ CD34+比例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BMSCs动员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SCI的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郭晓鹤步星耀闫兆月马春晓周伟周志龙黄超钱宝延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综合康复
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自体BMSCs动员组和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检测大鼠脑功能,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双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GFAP、BrdU/NSE及Nestin、BDNF和Ⅷ因子抗原,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出血4周时,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和自体BMSCs动员组,后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病理显示炎症水肿、缺血由重至轻依次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自体BMSCs动员组和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BrdU/GFAP和BrdU/NSE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1=0.000,P2=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1=0.000,P2=0.000),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Nestin和Ⅷ因子阳性表达数分别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1=0.000,P2=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1=0.000,P2=0.000),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BD-NF阳性表达数与自体BMSCs动员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但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05),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0.000),后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1=0.000,P2=0.000)。结论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可协同促进BMSCs向出血区脑组织聚集、增殖、分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增强脑出血后神经再生与脑损伤的修复,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脑功能。
郭晓鹤步星耀姜金豆程培训闫兆月
关键词:脑出血骨髓祖代细胞动员辛伐他汀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效果及预后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对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的60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开展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2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MCA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差异不明显(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血流速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3%,高于对照组的7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疗效确切,能较好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研究推广价值。
郭晓鹤武学文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中医药疗法辨证施治预后
脑脊液溶血磷脂酸含量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溶血磷脂酸(LPA)含量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aSAH患者72例,于发病1、7、14、28d测定脑脊液中LPA含量,观察LPA含量与脑积水发生在时程上的相关性。结果 72例SAH患者中有23例(31.9%)发生脑积水,平均发生时间为(12.6±9.7)d。发病7d时aSAH患者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发病1d时相比明显升高(P=0.002),14 d时开始下降,28d时与发病1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31)。发病7、14d时脑积水组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无脑积水组(t1=11.15,P1=0.000;t2=4.90,P2=0.001),1、28d时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1.126,P1=0.286;t2=0.726,P2=0.484)。结论脑脊液aSAH LPA水平在SAH后7~14d明显升高,且在时程上与脑积水的发生有明显关联;脑脊液LPA可能参与了aSAH后脑积水的形成,检测脑脊液LPA含量对预测aSAH后脑积水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步星耀郭晓鹤闫兆月魏振宇周伟马春晓郭锁成张建国邢亚洲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溶血磷脂酸脑积水
超声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手术治疗中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0例经影像学诊断为颅内病变患者于开颅后应用超声探测颅内病变部位、范围、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确定颅内病变微创手术入路,指导术中安全微创切除病变。结果术中40例位于颅内的病灶均在超声图像显示,准确定位;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脑胶质瘤25例,表现为不均匀的强回声,多数边界不清晰;7例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强回声,中心多呈蜂窝样改变;转移性肿瘤8例,表现为高回声,形态规则,境界清晰,回声均匀。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的导航工具,可准确定位颅内病变,明确其血液供应及周围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闫兆月步星耀周志龙黄超马春晓周伟屈鸣麒郭晓鹤
关键词:颅内病变显微外科手术微创
免疫球蛋白在NICU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对血清IgG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VIG)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败血症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在NICU中的败血症早产儿,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治疗)各15例;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体温稳定时间、临床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IgG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7%、7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稳定时间、临床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VIG能够缩短在NICU中败血症早产儿的病情转归时间,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提高免疫力。
孙常华康莺歌张原景涂园园郭晓鹤高培贤范盟景致真
关键词:败血症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免疫球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