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静
- 作品数:55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室颤下心内直视手术被引量:1
- 2000年
- 报告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不阻升主动脉和室颤技术行心内直视手术 2 5例 ,其中房缺修补术 8例 ,室缺修补术 7例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2例和二尖瓣置换术 8例。术后病人全部存活 ,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可以防止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术中应注意心内排气和避免心室膨胀 ,防止气栓和心肌缺血发生。
- 秦太昌孙长恩李大奇张顺业梁法禹杨新卫郭林静
- 关键词:低温体外循环心室颤动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方式
- 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左心室破裂
- 2000年
- 目的 报道 2 0 1例二尖瓣替换 (MVR)术后并发 2例左心室破裂 (LVR)的体会。方法 全组MVR 2 0 1例 ,单纯MVR16 1例 ,双瓣置换 40例。MVR缝合方法 :间断缝合 180例 ,连续缝合 2 1例。侧倾碟瓣 (国产 ) 16 3例 ,双叶瓣 (Medicarbo) 38例 ,术后并LVR 2例。结果 2例LVR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MVR术后并发LVR是一种少见而凶险的临床合并症。常见原因包括 :过度剥离切除后叶基部的钙化组织、人工瓣过大、坐瓣后过度抬高心尖、乳头肌切除过多 ,术后高血压 ,固定人工瓣的缝线对合分布不均匀及缝线跨距过大等。
- 张顺业郭林静任丽杨新卫
- 关键词:二尖瓣替换术并发症左心室破裂
- 速尿在先心病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 1992年
- 体外循环是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可靠方法,血液稀释作为体外循环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而其主要缺点是停止转流时体内液体较多,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和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因此短时间内大量排尿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着重讨论速尿在先心病体外循环中的使用方法。
- 杨新卫尹建红李大奇孙长恩郭林静秦太昌高晓枫
- 关键词:呋喃苯胺酸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至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病人从发病到确诊的诊断时间现状,并分析影响AAD病人诊断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缩短AAD病人的诊断时间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22年3月出院病例中有明确诊断依据的182例AA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分析其影响诊断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2例AAD病人纳入研究,病人从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数时间为16.95(8.00,32.18)h。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有突然发作的疼痛、疼痛程度轻、疼痛程度重、发热、休克、急性冠脉综合征样心电图表现、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双腔是影响AAD病人诊断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基层医院转诊而来、疼痛程度重、发热、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双腔是影响AAD病人诊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人发病时疼痛程度越重、首次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腔,病人诊断时间越短;发病后需要从基层医院转诊的病人、发病后表现出发热的病人、入院后首次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人其诊断时间越长。提示需加强一线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师对AAD病人非典型症状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 李建坤郭林静梁法禹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 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近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评估卵圆孔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确诊为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于我科局部麻醉下行卵圆孔介入封堵治疗的28例病例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头痛影响测定(HIT-6)评分,评价其偏头痛缓解情况。结果26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2.9%),2例因导管导丝无法通过卵圆孔放弃手术。26例在院及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偏头痛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5例完全消失。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IT-6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IT-6评分较术后3个月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介入封堵的方法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病人,手术安全性高,成功率高,偏头痛症状改善显著。
- 李晓东郭云霞梁法禹郭林静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介入封堵
- 依据每搏变异指数调控冠心病患者术中的液体管理
- 2017年
- 目的探究每搏变异(SVV)用于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的容量管理中,指导输注量与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关系。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160例随机分为SVV组(80例,依SVV值变化管理液体容量)与对照组(80例)。5个时间点采集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即T0:患者入室时;T1:诱导15 min后;T2:诱导插管后60 min;T3:切皮后5 min;T4:拔管前。术后2、12、24和48 h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SVV指数。结果 SVV组SVV在各时间点没有显著性变化,对照组T1~T4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VV组MAP在T1~T4增高,对照组T1~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MAP在T1~T4均显著低于SVV组(P<0.05)。SVV组HR在T1~T4降低,对照组T1~T4明显升高(P<0.05)。两组T1~T4的炎性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对照组的炎性细胞因子在T1~T4均显著高于SVV组(P<0.05)。两组T1~T4皮质醇及CRP浓度均比T0显著升高。对照组的皮质醇和CRP在T1~T4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皮质醇及CRP在T2~T4均显著高于SVV组(P<0.05)。结论 SVV用于OPCABG中患者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维护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并改善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有效。
- 秦东泽梁法禹张涌郭建军郭林静韩清华
- 关键词:冠心病围术期
- 布鲁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8年
- 人类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身传染性疾病,可累及身体多个部位,骨关节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罕见,其中心内膜炎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布鲁氏菌心内膜炎(Brucella endocarditis,BE)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BE的治疗方案目前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BE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高维梁白茹雄李晓东郭林静梁法禹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氏菌先天性心脏病人畜共患病
- 体外循环术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患儿的处理被引量:1
- 2001年
- 郭林静杨新卫张顺业郭建军
- 关键词:体外循环术喉头水肿儿科护理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和分娩期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处理
- 2007年
- 梁法禹秦太昌郭林静
- 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心功能变化分娩期母婴病死率
- 6-氨基己酸对儿童体外循环时纤溶系统的保护作用
- 2001年
- 目的 观察 6 -氨基己酸 ( EACA)对儿童体外循环 ( CPB)时纤溶系统有关变量及术后出血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0例择期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 (体重 1 0~ 30 kg) ,随机均分为 EACA用药组 ( EA组 )和对照组( C组 )。CPB前 ( T1 )、CPB1 5min( T2 )、CPB30 min( T3)、术后 2 h( T4)、术后 2 4h( T5)分别测定 t- PA和 PAI活性、D- D含量、HCT,记录术后 2 4h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 EACA组术中及术后 t- 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 P<0 .0 5) ,t- PA/PAI比值较稳定 ( P<0 .0 5) ,术后 2 h PA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 P<0 .0 5)。D- D含量在各时点均较对照组减少 ( P<0 .0 1 ) ;术后 2 4h失血量较对照组减少 43.8% ( P<0 .0 5)。结论 EACA可有效地抑制儿童 CPB期间纤溶系统的激活 ,明显减少术后失血量。
- 杨新卫郭林静梁法禹李大奇李志英
- 关键词:体外循环儿童6-氨基己酸纤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