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泽云

作品数:101 被引量:221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脑震荡
  • 26篇缺血
  • 25篇脑缺血
  • 14篇神经元
  • 12篇鼠脑
  • 12篇细胞
  • 12篇大鼠脑
  • 11篇免疫
  • 10篇胆碱
  • 10篇再灌注
  • 10篇胶质
  • 10篇胶质细胞
  • 10篇教学
  • 10篇灌注
  • 9篇胚胎
  • 9篇胚胎学
  • 8篇受体
  • 8篇水迷宫
  • 8篇能神经
  • 8篇小胶质细胞

机构

  • 70篇昆明医学院
  • 32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泸州医学院
  • 2篇昆明贵金属研...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杭州市公安局

作者

  • 101篇郭泽云
  • 48篇于建云
  • 47篇杨力
  • 46篇吴春云
  • 24篇李娟娟
  • 23篇许冰莹
  • 22篇李坪
  • 13篇赵小林
  • 13篇赵旭东
  • 11篇林海英
  • 10篇张桓
  • 7篇高林波
  • 7篇李玲
  • 7篇李洁
  • 7篇王锦
  • 6篇李俊祥
  • 6篇曹珍珍
  • 5篇战雅
  • 5篇陈植和
  • 5篇兰光明

传媒

  • 19篇神经解剖学杂...
  • 14篇解剖学杂志
  • 12篇昆明医学院学...
  • 4篇中华行为医学...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第九届海峡两...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法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缺血时中缝背核5-HT变化的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探讨沙土鼠脑缺血时中缝背核神经元5-HT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图象分析对沙土鼠脑缺血不同时间以及缺血10分钟后再灌不同时间其中缝背核神经元5-HT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脑缺血10分钟、30分钟时,沙土鼠脑中缝背核5-HT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缺血4小时时则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缺血10分钟后,再灌流30分钟,5-HT下降不明显,而4小时时则明显降低(P<0.05),至24小时时达最低水平(P<0.05),36小时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当缺血至一定时间或缺血10分钟再灌流到一定时间时,中缝背核神经元内5-HT的含量减少。
吴春云郭泽云李素华李枫唐军民
关键词:脑缺血中缝背核沙土鼠5-HT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多重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与5-羟色胺能神经的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中较为多发的多重脑震荡(MCC)后的脑损伤机制。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伤后分1-24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基底前脑5-羟色胺(5-HT)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脑震荡后随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阳性表达的降低,色氨酸羟化酶(TPH)免疫阳性表达升高,随损伤后时间的延长,ChAT表达逐渐升高.TPH表达也随之下凋趋正常。结论:多重脑震荡后,与认知密切相关的不同脑区在5HT神经元表达增强的同时.胆碱能神经元呈下调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脑损伤后的认知行为障碍有关。
杨力于建云郭泽云章升国孙瑞芬吴春云许冰莹
关键词:乙酰胆碱5-羟色胺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组织胚胎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提高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好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文章就如何改进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进行探讨,总结近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希望更有效地提高本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效果...
杨力郭泽云马丽梅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
一次及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3、6月空间认知变化动态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单纯脑震荡及多重脑震荡对大鼠空间认知行为的远期影响。方法:7周龄SD雄性大鼠180只,体重280±30 g,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和脑震荡组,用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脑震荡模型。脑震荡组完成第一次打击后随机分为单纯脑震荡(PCC)组和多重脑震荡(MCC)组,多重损伤组完成第二次打击后再随机分为二重脑震荡组(2MCC)和三重脑震荡组(3MCC),重复脑震荡模型打击间隔时间为24 h,对伤后1月、3月、6月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评估其空间认知功能改变。结果:1.伤后1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7天,3M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与PCC组比较,2MCC组于第7天,3M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伤后3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5、6、7天,3MCC组于第4、5、6、7天延迟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2MCC组无统计学差异,3MCC组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CC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和3MCC组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仅3MC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伤后6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5、6、7天,3MCC组于第2、3、4、5、6、7天延迟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2MCC组于第6、7天,3MCC组于第4、5、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CC组、2MCC组和3MCC组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与PCC组比较,2MCC组和3MC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脑震荡次数的增加,大鼠出现空间认知行为较�
王家雄王路宋海郑永江宋海张桓杨力郭泽云杨力
关键词:水迷宫
AngⅡ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干预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AngⅡ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干预治疗对脑组织中AngⅡ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后脑内AngⅡ表达的生物学作用及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微创开颅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后和依达拉奉干预后AngⅡ在脑内的表达和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在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AngⅡ阳性细胞,以缺血后1周数目最多,且免疫阳性反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尼氏染色显示,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神经元,其中以1周组数量最多,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依达拉奉干预后半暗区AngⅡ阳性细胞数量、光密度值及变性坏死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以治疗后3 d最为显著(P<0.01)。结论: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半暗区AngⅡ表达增强,可能与缺血后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有一定联系;②脑损伤后,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AngⅡ的表达而减少神经元的坏死,发挥脑保护作用。
夏青青查皓王晓娟梁晓艳周卫敏吴春云郭泽云李娟娟
关键词:脑缺血依达拉奉
单纯性脑震荡大鼠海马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表达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单纯性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大鼠脑内海马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反应和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是否参与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清醒状态下自制金属单摆闭合式脑损伤打击装置制备PCC模型,致伤后随机分为3 h、12 h、1 d、2 d、3 d、7 d组(n=5),另设正常对照组(n=5)。采用小鼠抗鼠OX-42单克隆抗体(MG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CC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CA1~4区和上、下齿状回OX-42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OX-42表达很少甚至很难发现,PCC组大鼠海马CA1~4区和上、下齿状回的OX-42的表达呈现伤后逐渐增高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 d后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PCC损伤早期海马MG出现激活后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提示MG参与PCC致伤后的病理变化。
康丽于建云雷普平袁云杨力李晓文郭泽云李坪
关键词:海马小胶质细胞
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学课--以'女性生殖系统'为例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学》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
李娟娟吴春云郭泽云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课堂教学
文献传递
大鼠多重脑震荡后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多重脑震荡(MCC)后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6、24 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胆碱能神经元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TH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开始上升,8 d达高峰,24 d组基本恢复;ChAT阳性表达在MCC后均呈现下调改变。结论:多重脑震荡后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章升国杨力于建云郭泽云孙瑞芬张桓李坪吴春云
关键词:脑震荡酪氨酸羟化酶胆碱乙酰转移酶
一重和三重脑震荡大鼠脑小胶质细胞定量变化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一重脑震荡(PCC)和三重脑震荡(MCC)大鼠模型,通过计数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IG)数目变化,观察PCC和MCC鼠脑的MIG病理学变化规律,以探讨MCC大鼠脑损伤的累加效应.方法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PCC和MCC大鼠模型96只,随机分为PCC鼠l d、2d、4 d、8 d、16 d、24 d组和MCC鼠l d、2 d、4 d、8 d、16 d、24 d组(n=6)共十二个实验组,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6).运用HE组织化学染色,对中隔断面的前额叶皮质(PFC)、梨状皮质(Pir)、尾壳核(CPu)、伏隔核(AcbC)、终纹床核(BST);背侧海马断面的无颗粒细胞皮质(RSA)、海马CA1-4区、上、下齿状回、丘脑背外侧核(LD);脑干白质以及被盖区等15个脑区进行MIG计数.结果大鼠PCC和MCC后绝大多数脑区(除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的MIG数目均呈明显上升改变,且MCC后AcbC、Pir、CPu、BST、RST、CA3、LD和上齿状回部位的MIG数目上升变化比PCC鼠更加显著(P<0.05).结论大鼠PCC和MCC后绝大多数脑区的小胶质细胞数目均呈上升性改变,而且MCC后小胶质细胞的升高变化比PCC更加显著,为MCC具有累积性损伤效应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曹珍珍李娟娟于建云张桓朱乔郭泽云
关键词:三重脑震荡小胶质细胞组织化学
树鼩、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后叶加压素样神经纤维的分布
<正> 正中隆起是下丘脑结构与功能的关键部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鼩、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样的分布情况并比较三种动物VP-IR样神经纤维分布的差异性。动物与方法:正常树鼩、大鼠、...
郭泽云杨力李素华吴春云战雅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