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淼

作品数:15 被引量:15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5篇心肌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肌灌注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炎性
  • 2篇炎性反应
  • 2篇炎症
  • 2篇早期动脉粥样...
  • 2篇造影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郭淼
  • 12篇张兆琪
  • 9篇晏子旭
  • 6篇姜红
  • 4篇于薇
  • 3篇杨琳
  • 3篇赵轶轲
  • 3篇黄小勇
  • 3篇董莉
  • 3篇刘一
  • 2篇贺毅
  • 2篇陈慧军
  • 2篇濮欣
  • 2篇窦瑞雨
  • 2篇铁红红
  • 2篇于洋
  • 2篇王永梅
  • 2篇李勐
  • 2篇徐磊
  • 2篇王瑞

传媒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量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冠状动脉造影(DE—CTA)结合CT心肌灌注(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1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和负荷一静息SPECT检查,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导管造影检查。重建冠状动脉DE-CTA和DE.CTP图像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建立DE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基线值,进而计算DE—CTA加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2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1)DE-CTA显示112支冠状动脉,其中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47)、95%(62/65)、93%(38/41)、87%(62/71),准确性为89%(100/112);(2)DE—CTP显示46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6/47)、85%(55/65)、78%(36/46)、83%(55/66),准确性为81%(9l/112);(4)DE.CTA加DE—CTP诊断52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5/47)、89%(58/65)、86%(45/52)、97%(58/60),准确性为92%(103/112)。结论DE-CT一次扫描即能获得冠状动脉解剖学和血流灌注信息,可以对冠心病做出综合性诊断。DE—CTP能够为CTA提供有益的补充。
王瑞张兆琪郭淼黄晓勇于薇王永梅晏子旭毕涛于洋池立群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灌流
心脏双能量CT与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检查。重建冠状动脉CTA图像(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DE-CTA)和双能心肌灌注图(dual-energy CT perfusion DE-CTP)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参考标准,评价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入本研究;2.DE-CTA显示408段冠状动脉,其中44段冠状动脉狭窄≥50%,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DE-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97.70%、86.20%及98.29%,准确性为96.58%;3.DE-CTP显示心肌节段476段,其中90段显示心肌灌注缺损,以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为参考标准,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3.09%、74.07%及96.58%,准确性为91.71%,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与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灌注缺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4(P<0.001)。结论:双能量CT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还能对病变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准确判断。
王瑞张兆琪郭淼黄小勇赵轶轲贺毅于洋焦健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灌注显像
320层CT心电门控双期心脏功能扫描一站式检查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320层CT心电门控双期心功能扫描模式(DPCFA)一站式评价心脏、冠状动脉、肺动脉形态及左、右心室功能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患者的320层CTDPCFA扫描数据,分别以肺动脉期重建并观察肺动脉分支,以主动脉期重建并观察冠状动脉。分别以两期数据进行MPR重组并分析左、右心室功能,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相对照。5例因图像质量欠佳排除组外,35例图像质量达到2级以上,可用作诊断,扫描平均心率(71.2±11.2)次/min,全部患者扫描期间未出现心律失常。应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二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一致性。结果(1)35例最终人组患者中,诊断单发肺动脉栓塞11例,冠心病支架术后7例,单发冠心病5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3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左房黏液瘤1例,肺动脉栓塞合并冠心病5例,全部符合临床诊断。(2)CT与超声心动图对照,35例患者的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径分别为(36.7±3.3)、(43.3±3.4)mm,左、右心室收缩末期最大径分别为(31.6±5.1)、(41.3±5.1)mm,LVEF为47.1±15.1。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右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径分别为(40.3±3.1)、(47.3±4.2)mm,左、右心室收缩末期最大径分别为(37.3±5.6)、(45.3±5.3)mm,LVEF为46.0±14.8。CT与超声测量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6~0.988,P值均〈0.01),LvEF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05)。(3)应用DPCFA技术,平均射线剂量(5.4±0.5)mSv。结论320层CT心电门控双期心功能扫描模式,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站式影像检查,可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对左、右心功能不全相关临床问题的处理具�
黄小勇晏子旭张兆琪濮欣窦瑞雨姜红郭淼刘一吉苗苗
关键词:心血管肺栓塞冠状动脉疾病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被引量:40
2009年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晏子旭张兆琪徐磊范占明杨琳李志敏郭淼肖金利
关键词:冠状动脉
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方法:对620例(男380例,女240例,平均年龄58.4±9.2岁)临床怀疑冠心病行320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护理,并对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0例患者中605例(97.5%)的图像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在2480支冠状动脉分支中1级血管分支共1709支(68.9%),满足诊断要求的血管分支共2390支(96.4%)。结论:严格和有效的护理流程是320层容积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郭淼铁红红姜红晏子旭赵轶珂张兆琪
关键词:护理冠状动脉造影
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前庭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要求术者对真实解剖结构的准确理解。64层螺旋CT(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解剖学信息,并对两侧前庭区进行观察与分析。本研究对二组大样本患者进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获得前庭区形态学分析,用以指导房颤消融术并评估预后。方法:对232例患者(房颤组146例,对照组86例)行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显示双侧前庭区,进行解剖学分析,并比较房颤组及对照组前庭区的周长、面积及形态。结果:两组患者两侧前庭均为不规则状。房颤组前庭周长:左侧(119.61±24.71)mm,右侧(128.84±24.77)mm;对照组前庭周长:左侧(97.83±9.37)mm,右侧(107.56±4.79)mm;房颤组前庭面积:左侧(1053.79±561.57)mm2,右侧(1246.07±542.64)mm2;对照组前庭面积:左侧(621.13±89.80)mm2,右侧(849.20±59.03)mm2。结论:64层MSCT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以在环肺静脉线性前庭隔离术术前提供详细的肺静脉前庭区解剖数据,且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所得出的各项形态学分析结果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郭曦张兆琪马长生喻荣辉韩晓峰王雪赵轶轲姜红郭淼董继伟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肺静脉肺静脉前庭
应用磁共振成像研究On-X瓣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On-X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与St.Jude瓣和Sorin瓣进行比较, 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42名研究对象主动脉瓣上1.0个瓣膜直径处,与升主动脉相垂直的平面上,...
董莉张兆琪曾文王永梅晏子旭郭淼
文献传递
320排容积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搭桥术后患者(男36例),共计126条桥血管,其中52条动脉桥,61条静脉桥,13条序贯桥血管。所有患者在术后3~9个月进行320排容积CT桥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病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等。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对桥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估(优、良、差),并对桥血管的通畅性(通畅、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进行初步评价。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桥血管320排容积CT成像检查,在待评价的126条桥血管中,116条桥血管显影,其中图像质量优97条(83.6%)、良19条(16.4%),差0条(0%),10条桥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此外,发现8条动脉桥血管管壁存在钙化,5条动脉桥血管、5条静脉桥以及2条序贯桥血管可见近端或远端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结论:320排容积CT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并且能够对桥血管及吻合口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桥血管成像方法。
晏子旭杨琳于薇刘一李勐郭淼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比较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活性的联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MRI)和延迟强化MRI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于血运重建前行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5~10μg.kg-1.min-1)心脏电影MRI和延迟强化心脏MRI,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存活心肌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节段,负荷后节段心肌收缩≥2 mm;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分为5个等级评分,分别为无强化(0分),0~25%(1分),25%~50%(2分),50%~75%(3分),75%~100%(4分),节段心肌评分≤2为预测心功能可恢复。结果:延迟强化透壁程度≤50%的心肌节段(评分0~2),89%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的心肌节段(评分4),21%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P<0.05)。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在50%~75%(评分3)之间时,54%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46%多巴酚丁胺负荷阴性。结论:当延迟强化为心内膜下强化和透壁强化时,与多巴酚丁胺负荷一致性好。当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在50%~75%(评分3)之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以更好地预测心肌活性。
贺毅张兆琪郭淼于薇赵轶轲晏子旭
关键词:心肌梗死多巴酚丁胺
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最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冠状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结果 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IR图像质量为优的血管段比例为83.18%(628/755),高于FBP重建图像(595/755,78.81%,P=0.030)。FBP重建与IR图像强化水平(CT值)分别为(311.49±63.76)HU、(310.57±64.45)HU(P=0.280),图像噪声分别为(19.58±3.47)HU、(13.11±3.06)HU(P<0.001),SNR分别为16.27±3.89、24.48±5.73(P<0.001),CNR分别为20.63±4.24、30.84±7.24(P<0.001)。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IR法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强化程度不变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徐超杨琳于薇刘一姜红郭淼张兆琪
关键词:冠状血管图像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