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玉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大麦草营养研究及开发前景被引量:8
- 2002年
- 对大麦草营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大麦草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 SOD酶等 ,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是籽粒的 2~ 3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 ,麦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很快下降 ,麦草产量及营养成分在品种间差异很大。麦草开发利用除了注意适时收割外 。
- 张秋英叶定生张绍南金美玉
- 关键词:大麦草营养研究
- 小麦赤霉病与抗病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6
- 2002年
-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 叶定生张秋英张绍南金美玉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遗传性状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 为选育抗赤霉病品种,从100多个亲源材料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复交群体中,选择较好的不育株作母本,以33个抗赤霉病品种(系)作父本.通过自由杂交、选择,再杂交再选择的轮选过程,使抗赤霉病基因累加和重组,从而选育出多个抗赤霉...
- 张秋英叶定生张绍南金美玉
- 关键词:太谷核不育小麦赤霉病种质创新
-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8
- 2003年
-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 张秋英张绍南叶定生金美玉陈剑锋
- 关键词:大麦选育分蘖植株农艺性状丰产性
- 平阳霉素诱导小麦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用浓度20μg/ml的平阳霉素溶液,在小麦孕穗初期进行叶脉注射,约1ml/株。对晋麦2148、福繁17和绵阳35的处理结果表明,在3个品种的M2均出现了明显的矮秆、熟期、籽粒颜色等性状变异;这些变异在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处理中出现的类型不同,频率也有差异;经M2选择后,在M3,绝大多数变异株系的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变异性状已能稳定遗传,而有部分株系的株高和熟期两个变异性状仍在分离。
- 张秋英叶定生金美玉
- 关键词:农艺性状变异小麦化学诱变平阳霉素诱变育种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小麦回交育种技术简介被引量:1
- 2005年
- 叶定生张秋英张绍南金美玉
- 关键词:太谷核不育小麦回交育种杂交组合常规育种育种目标基因型
- 平阳霉素诱发小麦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 用浓度2Oμg/ml的平阳霉素溶液,在小麦剑叶抽出2/3时,进行叶脉注射,约1ml/株.对3个品种处理结果,在M出现了明显的矮秆、熟期、籽粒颜色、抗赤霉病性等性状变异;这些变异在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处理中表现类型不同、频率...
- 张秋英叶定生金美玉
- 关键词:小麦化学诱变平阳霉素性状变异
- 利用Ta1基因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为选育抗赤霉病品种 ,从 10 0多个亲源材料转育的Ta1小麦复交群体中 ,选择较好的不育株作母本 ,以 33个抗赤霉病品种 (系 )作父本 ,通过自由杂交 ,选择 ,再杂交再选择的轮选过程 ,使抗赤霉病基因累加和重组 ,从而选育出多个抗赤霉病性和综合丰产性均超过苏麦 3号的新材料 ,以及大量不同类型的抗赤霉病新种质。
- 张秋英张绍南叶定生张元昌金美玉
- 关键词:TAL基因小麦赤霉病种质创新
- 秋水仙素对二棱大麦农艺性状诱变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切离处于分蘖盛期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申麦 1号、莆 6 0 0 8、闽麦 0 2 )植株的各个分蘖 ,将其基部浸泡于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中 2 4 h,可诱发产生大量性状变异。在 M2 代 ,对 5个性状的考察结果显示 ,4个品种 (系 )处理的株高、主穗长、千粒重均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 ;主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 ,有 3个品种 (系 )处理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选择结果表明 ,这些变异在 M1代可进行有效选择 ,有些变异在 M2
- 张秋英叶定生张绍南金美玉张元昌
- 关键词:秋水仙素二棱大麦性状选择
- 小麦新品种福繁11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 2001年
- 叶定生张秋英张绍南金美玉
-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