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丽茜

作品数:44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艺术
  • 15篇文学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美学
  • 8篇电影
  • 8篇艺术
  • 7篇影像
  • 7篇回忆
  • 6篇审美
  • 5篇审美回忆
  • 5篇本雅明
  • 4篇影视
  • 4篇主义
  • 4篇文化
  • 3篇影像技术
  • 3篇影像艺术
  • 3篇摄影
  • 3篇数字艺术
  • 3篇记忆
  • 3篇传媒
  • 2篇电影艺术
  • 2篇杜夫海纳
  • 2篇心理

机构

  • 30篇浙江传媒学院
  • 10篇浙江大学
  • 9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莫纳什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作者

  • 44篇钟丽茜
  • 1篇张晶
  • 1篇项仲平
  • 1篇彭文祥
  • 1篇汪振城

传媒

  • 6篇社会科学家
  • 5篇浙江传媒学院...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南方文坛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当代传播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东方丛刊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南方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实化境——今敏动画电影的时空转场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当代日本电影大师今敏以拍摄真人电影的手法创作动画,其作品兼具纯熟的电影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今敏动画中采用了类型丰富且手法高超的'转场','虚实交错'的叙事手法模糊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界限,使人在观影过程中难以分辨虚幻和真实的衔接点,产生亦真亦幻的'感知错觉'。这种丰富的转场技巧的运用,不光是技术上的,更是美学上、创作思维上的创造性突破,融合了动画电影及真人电影两者之长,对两个领域的艺术语言都有重要拓展。
钟丽茜徐晓霞
关键词:今敏动画电影
数字融媒体时代的审美体验——五官感知从分立到聚合被引量:3
2021年
艺术从原始时期的多感官混合感知状态,发展到门类固定且多数门类只使用单一感官进行审美,在长期的五官审美分立状态中形成感知能力的分化与固化,而且形成独尊"视""听"两种感官的理论传统。数字时代的互动艺术、沉浸艺术实现了艺术媒介的跨界融合,打破感官分化状态,允许人们将整个身体、多种感官投入动态审美过程。人类的多种审美感知重新聚合于艺术欣赏活动中,并将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迈入新颖、辽远的发展空间。
钟丽茜
关键词:数字艺术审美感知身体美学
电影艺术的“感知统合”式体验及其深层特征
2014年
每一种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带来的都不仅是某种获取信息的方便途径,还有可能造成人们感受外界方式的变化。人类创造了工具,工具又返身塑造人类的诸种习性。19世纪末以来影像技术与影视媒介的面世与普及,逐步开辟了一个人类看待和体验世界的全新格局,影像媒介与传统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各自造就的审美方式、早期影像媒体与晚近媒体为现代人带来的视听体验等,
钟丽茜
关键词:电影艺术感知印刷媒介传媒技术获取信息影像技术
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现代性意义危机”及其救赎方式被引量:8
2005年
波德莱尔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其诗歌中“瞬间性”、“新奇性”的美极具现代特色。但刻意追求瞬时、偶然、断片性的美,造成了诗的意义危机和诗人的精神危机,因此,波德莱尔在诗歌中纳入了古典美的成份,试图以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弥补现代性体验造成的心理裂痕、达到诗歌意境的深厚和完满。这种“向后看”的救赎方式有一定作用,但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钟丽茜
关键词:诗歌文学评论
坐看云起——重建语言的隐喻世界被引量:1
2002年
当今社会处于生存意义匮乏的时代,建构生存意义成为哲学、美学的迫切任务。20世纪语言论哲学、美学曾试图以“语言”建构人类新的理想、信仰,尽管这一努力被后起的解构主义所质疑,然而,通过对语言论各派学说的析理可以发现:语言论哲学、美学中尚蕴藏着丰富的潜能,可以为人们建构新的生存意义提供指导意义和探索方法。重建语言的隐喻世界,有助于我们创建新的生存意义。
钟丽茜
关键词:隐喻世界语言隐喻隐喻思维美学
心理时间与审美回忆——谈《追忆似水年华》中艺术与时间的关系被引量:11
2007年
自从柏格森等人从哲学上将传统“物理时间”与人的“心理时间”区分开、强调心理时间的“绵延”性和自由性后,现代艺术家以文艺作品对“时间与存在”的关系作了多种探索。普鲁斯特秉承并发展了柏格森学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审美时间观:在心理世界中,现代艺术家可凭借诗性回忆摆脱单向时间的必然性,将过去与现在融合互渗,达到审美的自由境界,使现代性的个人存在克服瞬间性和碎片感,获得本质性和永恒感。
钟丽茜
关键词:物理时间心理时间审美回忆
现代西方文学中个体生命记忆现象分析
2005年
本文分析了多部现代西方文学作品中表现的记忆在个体生命中过“重”或过“轻”的现象 :“习惯”或“幸福记忆”成为一些柔弱灵魂的沉重负担 ,使生命只能反复重温过去而不愿 (不敢 )突破自我面向未来 ;逃避过去 ,推卸记忆负担则使生命失去根柢 ,否定了人自身的存在价值。从存在美学的角度来看 ,承担与宽恕 ,是直面沉重记忆的较好选择 ,生命在担当与宽恕之后得以积极面对未来 ,日臻丰富完满。
钟丽茜
关键词:记忆生命
本雅明论影像技术与电影纪实功能的深层变革
2011年
电影内容的丰富与电影艺术特征的翻新,很大程度上与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关。本雅明从新异深刻的角度发掘了电影由技术特征而形成的审美特性:摄影机的精密记录技术加强了电影的认知功能,借助技术优长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对世界的认识;纪实电影的普泛化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现实生活的意义,电影以陌生化手法将生活世界呈现于人,使日常景象生发出原型或隐喻意义。
钟丽茜
关键词:影像技术纪实性艺术真理
论社教类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和美学追求被引量:1
2007年
文章从“制作内容和审美观念”、“制作形式和审美表现”、“精品意识和精品战略”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社教类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彭文祥钟丽茜
关键词:美学追求
传媒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世纪变迁——论“阿多诺—本雅明之争”的时代局限性
2015年
一、两大阵营之争与当代传媒新态势自从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问世以来,关于传媒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就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20世纪初至今,学界始终争论未休。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阿多诺一本雅明之争”,典型地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圈的两种立场:阿多诺着眼于当时绝大多数影视媒介都被政府或大财团掌控的现象,认为影像技术必定会被统治阶级利用而成为统治者蒙蔽、欺骗大众的有力手段,电影和电视制造的美丽幻象将被暗中植入对现存社会秩序的赞美,让大众忘却现实苦难、安于被奴役的生活;其次,阿多诺将影视艺术与传统印刷品(主要是书籍)作对比,认为观众对影像的接受与读书不同,是一种被强势灌输、不容反思的方式——阅读书籍一般没有速度的要求,读者既可以匀速阅读,也可以随时停顿、流连于某些书页,沉思、反省或质疑作者的观点;而电影和电视的播放是强制进行的,每一帧画面都转瞬即逝,观众无法掌控速度,只能目不暇接地跟进,来不及停留深入,做出批判性反思。
钟丽茜
关键词:当代传媒阿多诺本雅明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性反思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