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国新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萎缩性
  • 8篇萎缩性胃炎
  • 8篇胃炎
  • 8篇慢性
  • 8篇慢性萎缩性
  • 8篇慢性萎缩性胃...
  • 5篇穴位
  • 5篇穴位埋线
  • 5篇埋线
  • 4篇NF-ΚB
  • 3篇针刺
  • 3篇针灸
  • 3篇NF-ΚB表...
  • 3篇IKKΒ
  • 3篇IΚB
  • 2篇针灸治疗
  • 2篇临床随机对照
  • 2篇模型大鼠
  • 2篇灸治
  • 1篇蛋白

机构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作者

  • 13篇钟国新
  • 6篇李素荷
  • 5篇樊永磊
  • 5篇陈璐
  • 4篇黄志毅
  • 3篇张旋
  • 2篇黄康柏
  • 2篇唐纯志
  • 2篇张璇
  • 1篇易玮
  • 1篇许能贵
  • 1篇毛海琴
  • 1篇冼志红
  • 1篇林昌松
  • 1篇赖新生
  • 1篇张淑芬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p-STAT5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不同时间段磷酸化信号传导转录活化因子5(p-STAT5)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大椎)、AG490(阻滞剂)组和AG490+电针组,各组又分为术后2 h、l d、3 d、7 d、21 d 5个时段组。采用电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AG490组及AG490+电针组于术前20 min行右侧脑室注射AG490进行干预。采用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病灶侧皮质p-STAT5的表达含量。【结果】各组各时间段的p-STAT5表达在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检测中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假手术组在各时间段的检测中均只有少量表达,模型组2 h至7 d时间段p-STAT5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均P<0.01);电针组3 d至7 d时间段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3d时间段蛋白印迹检测p-STAT5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AG490组和AG490+电针组2 h至3 d时间段免疫荧光检测p-STAT5表达较模型组与电针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7 d时间段p-STAT5表达较电针组显著降低(P<0.01);而在2 h至7 d时间段蛋白印迹检测p-STAT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与电针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内在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激活JAK2从而提高脑缺血病灶区p-STAT5的表达水平有关。
黄康柏唐纯志钟国新许能贵易玮
关键词:AG490蛋白表达
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NF--KB转导系统影响的研究
钟国新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近十年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穴规律探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选穴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展开相关的临床、动物研究提供穴位选取的证据支持。方法:使用电子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检索出近10年针灸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报告,统计分析其选用穴位的归经及使用频次。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使用的频率最高,为14.76%;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13.37%;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次之,为13.09%。具体穴位使用的总频次上,阳陵泉和曲池占75.56%,并列第一;足三里和肩髃位列第二、三,分别占68.89%和55.56%。结语:十四经脉中,各经脉均有穴位涉及,其中阳经连续居前;总体上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使用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则位列第三、四;在纳入统计分析的所有穴位中,阳陵泉和曲池的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足三里、肩髃。
林昌松张淑芬毛海琴钟国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取穴规律
《实验针灸学》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实验针灸学是沟通传统中医针灸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桥梁。在《实验针灸学》本科教学中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相长,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是符合培养复合型针灸人才的时代要求。
黄康柏唐纯志钟国新冼志红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埋线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自由饮用100 mg/L MNNG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CAG模型。造模12周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死,自然恢复组只抓取不治疗,埋线组选取中脘、胃俞、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TLR4、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④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埋线组TLR4、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⑤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区别。结论:穴位埋线可以下调TLR4、NF-κB表达,改善胃黏膜组织损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
陈璐李素荷钟国新樊永磊张璇黄志毅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穴位埋线疾病模型
基于CONSORT和STRICTA评价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国内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报告质量。方法利用互联网对CNKI、CBM、VIP和万方四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符合纳入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2010版CON-SORT声明和2007版STRICTA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48篇文献纳入评价。大部分文献存在随机化不严格、欠缺样本量估计、结局评估欠缺效应大小及精度描述、针刺细节不完善、无针灸师资历描述等问题。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报告质量不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参考价值。建议国内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执行、文献报告时,严格按照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进行。
钟国新李素荷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CONSORTSTRICTA
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NF-κB转导系统影响的研究
背景在针灸门诊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这部分患者通常是接受了各种治疗措施而疗效欠满意后,前来寻求针灸医生帮助的。正是这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其发病原因复杂,没有统一的方案可循,且各种治疗方式效果差强人...
钟国新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NF-ΚB针刺
文献传递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IKKβ、IκB、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I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采用自由饮用浓度为100μg/L的MNNG溶液,同时配...
钟国新李素荷陈璐张旋樊永磊黄志毅
关键词:穴位埋线慢性萎缩性胃炎IKKΒIΚB
文献传递
浅谈人迎、气口脉法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究人迎气口脉的定位和此脉法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里记载的人迎气口脉的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分析人迎气口脉的定位及具体的临床指导作用。[结果]《黄帝内经》里大量记载人迎气口脉,但自古以来大部分学者认为此脉法的人迎位于颈旁,气口位于肺经寸口脉或者趺阳脉,导致人迎气口脉法在临床工作中难以很好的应用。笔者根据自己查阅文献及临床体会,认为此脉法的人迎位于左手关前一分,气口位于右手关前一分,并提出判断大小的方法,以便高效判断疾病的病性和病位,指导临床治疗。[结论]人迎气口脉法为《黄帝内经》主要脉法之一,内容相当丰富,对现代中医临床,尤其是针刺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周遵明钟国新赖新生
关键词:黄帝内经人迎气口中医诊断医案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CRP、IL-6、TNF-α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反应过程中某些炎症因子及胃黏膜变化,并重点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埋线组于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选取大鼠"足三里""中脘""脾俞"穴。空白组自由饮水及饮食的条件下正常喂养。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相同条件下正常喂养,不治疗。结果模型组血清CRP、IL-6、TNF-α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RP、IL-6、TNF-α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樊永磊李素荷钟国新陈璐张璇
关键词:穴位埋线慢性萎缩性胃炎CRPTNF-A足三里中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