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锐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沉箱
  • 3篇群桩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响应
  • 2篇摇摆
  • 2篇摇摆振动
  • 2篇竖向
  • 2篇阻抗
  • 2篇冲刷
  • 1篇地基
  • 1篇电机
  • 1篇迭代方法
  • 1篇动力平衡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阻抗
  • 1篇应力历史
  • 1篇振动
  • 1篇竖向振动
  • 1篇竖向振动分析
  • 1篇塔筒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钟锐
  • 9篇黄茂松
  • 3篇任青
  • 2篇涂文博
  • 1篇木林隆

传媒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土体非线性的部分埋入群桩竖向振动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在桩基振动问题中,桩侧土往往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性,土体动模量和阻尼的大小与桩身位移相关.目前的分析方法一般只采取恒定的土性参数,忽略了非线性的影响.基于部分埋入群桩竖向振动的研究成果,以桩身位移与土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运用迭代方法考虑了土体非线性对部分埋入群桩振动的影响,分析了迭代收敛的条件,并通过算例分析了非线性的影响程度,观察了它与荷载大小的关系.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某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群桩基础的振动特性,得到其阻抗值及位移响应曲线.
钟锐黄茂松任青林毅峰
关键词:非线性竖向振动迭代方法
海上风机部分埋入群桩水平–摇摆振动与结构共振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对于海上风机部分埋入群桩基础,风机结构的高度将导致基础承受较大的倾覆力矩,因而在风机振动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基础的摇摆特性。为避免发生共振,风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应避开风轮转动频率(1P频率)和叶片通过频率(3P或2P频率)。目前关于风机结构动力特性的研究常常以底部刚性固定为假定,忽略了地基基础的影响,因而可能带来误差。结合既有研究成果,推导简化解析方法研究了部分埋入群桩基础的水平–摇摆耦合振动特性以及基础阻抗对风机结构共振特性的影响。首先,推导了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的部分埋入群桩基础水平–摇摆动力阻抗,与精确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其次,考虑基础阻抗的作用,推导了风机结构水平–摇摆振动方程;最后,通过简化方法和频域有限元方法对不同地基条件下某风机结构的共振特性及基础阻抗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研究了基础阻抗对结构共振特性的影响,并验证了简化方法的正确性。
黄茂松钟锐
关键词:风机群桩阻抗WINKLER模型
部分埋入群桩的竖向振动特性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动力Winkler动力梁模型,由传递矩阵法推导了部分埋入单桩竖向振动的计算公式;充分考虑了被动桩与土体的共同作用,基于桩–桩相互作用因子的叠加法,建立了部分埋入群桩的动力模型。通过参数(埋入比L1/L2、桩间距s/d和激振频率f)探讨,得到了匀质半空间和层状地基中常见部分埋入群桩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①埋入比的增大会显著的降低单桩和群桩的阻抗;②部分埋入桩的存在会降低桩–桩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消弱群桩的空间协同工作的能力;③部分埋入桩对于群桩基础的低频动力响应影响不大,但随着频率的提高而日益显著。然后,本文的退化解与现场实测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方法被用于分析某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群桩基础的幅频曲线,并指出了其动力响应与完全埋入群桩的差异,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任青黄茂松钟锐林毅峰
关键词:动力响应群桩
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地震响应离心试验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地震响应问题开展动力离心试验研究。采用砂质粉土作为地基土,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和柱体,基础类型包括单桩、沉箱、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利用层状剪切模型箱消除边界反射,以上海人工中波为输入波,在50 g离心加速度场下进行水平地震试验。根据基础形式的不同进行3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刚度较小的土,地震波向上传播过程中具有加速度衰减的特征;沉箱底部加桩对于降低基础和结构地震响应有积极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其抗震能力;地表、基础、结构的地震响应频率特性各不相同,这取决于其各自不同的自振特性;土与基础、基础与结构之间均会发生地震相互作用,但只有与相互作用对象自振频率均较接近的地震频域分量才能引起明显的相互作用。
钟锐黄茂松
关键词:离心试验地震相互作用频率特性
考虑应力历史的冲刷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水平振动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水流的冲刷效应会导致桩身周围土体的减少及土体应力状态的改变,而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动力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动力Winkler模型,建立了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受冲刷后考虑应力历史改变影响的动力阻抗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海绵边界动力有限元方法的对比,验证了其合理性。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冲刷对复合基础的动刚度及阻尼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且随着冲刷深度的加大,影响更为显著。仅考虑基础侧向土体的减少是不够的,应力历史的改变还会进一步弱化基础承载特性,从而放大结构动力响应,对忽略土体应力历史改变而计算的动力阻抗值是相对偏大的,且应力历史的改变会明显增加基础的共振幅值,但对共振频率大小无明显影响。
涂文博黄茂松钟锐
关键词:冲刷动力阻抗应力历史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桩筏基础的结构共振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梁板式桩筏基础是陆上风机常见的基础形式,设置桩基可以增强基础阻抗,从而改善风机结构共振性能。然而,在风机共振频率设计时,常常假定结构底部为刚性固定,忽视了不同基础形式的差异。文章在基础水平-摇摆动力阻抗及风机共振频率研究的基础上,以某风电场工程为实例,研究了陆上风机的共振特性及基础影响。研究发现,与无桩基础相比,有桩基础明显地改善了风机结构的共振性能。
李早钟锐李大钧木林隆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桩筏基础塔筒阻抗
层状地基中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水平-摇摆振动被引量:12
2012年
对沉箱基础底部加桩之后侧向动力性能的改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沉箱和群桩两部分在界面处的内力平衡和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复合基础的水平–摇摆振动方程,其中沉箱部分的振动方程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建立,群桩部分的振动特性则依据既有文献的研究成果。然后,对沉箱振动的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改进的表达式。最后,通过算例研究了层状地基中复合基础的水平–摇摆振动问题,验证了沉箱下群桩明显地改善了基础的动力性能。
黄茂松钟锐任青
关键词:层状地基
冲刷前后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水平-摇摆耦合振动特性
基于动力Winkler模型提出了沉井加桩复合基础水平摇摆动力响应简化分析模型;其次沉井部分利用线性动力Winkler模型及埋置基础振动分析理论并进行相应修正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基础水平-摇摆动力Winkler分析模型;最后结...
黄茂松涂文博钟锐
沉箱加桩复合基础地震响应简化分析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推导解析方法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地震响应。首先,考虑复合基础与土的相互作用以及沉箱部分和群桩部分的连接,分析复合基础在简谐S波作用下的运动响应;然后,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系统建立"基础–柱–质点"简化模型,并应用Fourier变换实现地震响应的频域求解;第三,应用DRM两阶段时程有限元方法对采用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土–基础–结构系统地震响应进行计算,与本文简化方法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算例研究加桩对增强基础和结构抗震能力的效果,并得出加桩抗震的主要机制在于消除了沉箱基础的类共振现象。
钟锐黄茂松
关键词:桩基础地震响应
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振动特性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基础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目前存在的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分析群桩振动特性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将沉箱视为刚体,根据水平和摇摆2个方向的动力平衡方程来确定其振动特性的基本理论。最后将群桩与沉箱的分析方法联合起来,对沉箱加桩复合基础的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算例说明了箱下群桩的存在对于基础整体动力性能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钟锐黄茂松
关键词:动力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