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婷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伊蚊
  • 3篇白纹伊蚊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克隆
  • 2篇库蚊
  • 2篇基因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登革2型病毒
  • 1篇登革病毒
  • 1篇登革热
  • 1篇定量PCR
  • 1篇动蛋白
  • 1篇乙脑
  • 1篇乙脑病毒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致倦库蚊

机构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阎婷
  • 4篇赵彤言
  • 4篇李春晓
  • 4篇董言德
  • 2篇吴治明
  • 2篇王刚
  • 2篇张恒端
  • 2篇郭晓霞
  • 2篇汪中明
  • 2篇苏建新
  • 2篇朱小娟
  • 1篇李海滔
  • 1篇邢丹
  • 1篇赵明慧

传媒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纹伊蚊气味结合蛋白(OBP)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我国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城市灭蚊的主要对象。目前,对白纹伊蚊进行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登革热流行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蚊虫抗药性的出现和抗药性水平的不断增高,防治效...
阎婷
关键词:白纹伊蚊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登革热
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实时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T-A克隆技术,在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的基因序列上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将特异性产物连入T载体中,提取质粒,经测序分析验证后,测定浓度,稀释获得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法进行实时定量PCR,并绘制标准曲线,作为白纹伊蚊各种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中的内参照物.结果表明:利用此标准品制备的标准曲线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和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3.3287,R2=0.9980);实时定量PCR熔解曲线分析表明,温度在83℃±0.5℃的PCR产物是白纹伊蚊肌动蛋白序列上的特异性产物,表明此标准品是白纹伊蚊肌动蛋白特异性的.本实验成功建立白纹伊蚊β-actin基因实时定量PCR方法,可作为内参照物运用于白纹伊蚊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阎婷赵彤言董言德李春晓
关键词:白纹伊蚊肌动蛋白实时定量PCR
致倦库蚊和骚扰库蚊差异表达的气味受体(OR)基因的功能研究
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蚊种之一,它不仅是我国淋巴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传播媒介,也是西尼罗热、西方马脑炎等烈...
阎婷
关键词:致倦库蚊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登革2型病毒C6/36细胞和埃及伊蚊复制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感染登革病毒C6/36细胞I~7d及感染埃及伊蚊1、3、5、7、9、11、13d后,病毒在细胞和蚊虫体内增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增加,登革病毒增殖出现规律性变化。登革病毒在感染细胞1~2d后增殖不明显,3d后病毒开始大量复制达到高峰,但6d后有所下降。在蚊虫体内1—7d病毒增殖不明显,9d开始快速复制达到高峰,但11~13d后下降至病毒载量稳定。实验表明登革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的最佳时间在接种病毒3d后,在蚊虫体内9d开始快速复制达到高峰增殖,到11~13d后蚊虫体内病毒增殖稳定波动。
朱小娟郭晓霞李春晓汪中明邢丹董言德阎婷苏建新王刚张恒端吴治明赵彤言
关键词:登革病毒C6埃及伊蚊
三带喙库蚊抗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解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抗药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对野外采集的不同种群三带喙库蚊幼虫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同批次蚊虫经口感染乙脑病毒,RT.PCR法检测感染率。生测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幼虫实验室品系(LAB)、南京江浦种群(NJJP)、濉溪南坪种群(SXNP)、安康建民种群(AKJM)F1代和安康建民种群(AKJM)F3代对溴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09、0.0071、0.0160、0.0027和0.0025mg/L,与敏感品系相比,抗药性指数在2.30~40.05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43、0.0117、0.0528、0.0121和0.0141mg/L,抗药性指数在2.13~26.42之间。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实验室品系、南京江浦种群、濉溪南坪种群、安康建民种群F1代和安康建民种群F3代对乙脑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84.44%、80.56%、62.5%、86.00%和91.8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率与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之间均有线性负相关关系(腰值分别为0.887和0.783,P值分别为0.0167和0.0460)。表明三带喙库蚊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下,可能会影响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但这种影响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吴治明汪中明李春晓郭晓霞阎婷王刚朱小娟张恒端董言德赵彤言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抗药性易感性
白纹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α的克隆及定量分析
2014年
本文克隆白蚊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分析其是否与搜寻宿主或吸血行为相关。通过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得到白纹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段,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方法,以自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参,比较了OR21a因在未吸血雌蚊、雄蚊、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白纹伊蚊OR21a因在未吸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高,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低,而在雄蚊头部的表达量介于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之间。本研究发现白蚊伊蚊会依据不同的生理需求改变OR21a因的表达量,推测可能与白纹伊蚊搜寻宿主及吸血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阎婷李海滔赵明慧苏建新董言德李春晓赵彤言
关键词:白纹伊蚊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