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念英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儿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脑病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
  • 1篇心动图
  • 1篇诊治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功能
  • 1篇肢体功能障碍
  • 1篇溶血
  • 1篇生物共振
  • 1篇生物共振治疗
  • 1篇生物共振治疗...
  • 1篇水肿
  • 1篇皮肌
  • 1篇皮肌炎
  • 1篇皮疹
  • 1篇无力
  • 1篇细胞

机构

  • 5篇昆明市妇幼保...
  • 1篇文山州人民医...

作者

  • 6篇陆念英
  • 1篇沈宁
  • 1篇李秀芳
  • 1篇王凡
  • 1篇马秀丽
  • 1篇李媛
  • 1篇夏春萍
  • 1篇曹丽云
  • 1篇刘渝
  • 1篇杨发坤
  • 1篇李瑶
  • 1篇谢露

传媒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易受到侵害。CMV的感染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对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有侵害,重者导致胎儿畸形,乃至死亡,严重威胁到小儿的身心健康。通常,CM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尤以妊娠期和小儿巨细胞感染最为突出,是导致各种生理缺陷和各类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陆念英
关键词:小儿巨细胞病毒临床诊治
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儿童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的意义及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变应性鼻炎患儿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变应原检测。治疗组给予生物共振治疗包括淋巴排毒-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经络调节,对照组使用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及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6个月后主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生物共振仪检测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细菌、霉菌、杀虫剂、海鲜、水果、化妆品等。治疗组生物共振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及6个月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显效43例(78.2%),有效9例(16.4%),无效3例(5.5%),总有效率94.5%,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技术对儿童的变应性鼻炎在检测及治疗上的优势为检测范围广,无创伤及痛苦,依从性好,治疗安全有效,虽不能阻止全部病例复发,但可以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复发病例可重复治疗,几乎无不良反应,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新选择。
王凡马秀丽陆念英李秀芳沈宁
关键词:儿童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生物共振治疗
新生儿极重度ABO溶血并胆红素脑病2例
2006年
陆念英
关键词:ABO溶血胆红素脑病新生儿
氨金黄敏颗粒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氨金黄敏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院治疗的2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感冒)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给予高限剂量氨金黄敏颗粒;对照组给予低限剂量氨金黄敏颗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72小时,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显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4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氨金黄敏颗粒高限剂量和低限剂量治疗小儿感冒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安全性相当,不良反应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谢露李瑶李媛陆念英刘渝曹丽云夏春萍杨发坤
关键词:小儿感冒发热
肺动脉吊带畸形致小儿反复吼喘3例
2011年
目的提高对肺动脉吊带畸形(PAS)的认识和早期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分析3例婴幼儿PAS的临床资料,评价超声心动图、支气管镜、螺旋CT、磁共振等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结果 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肺部感染,初次发病年龄<4个月,且多次住院,2例纤支镜检查示气管狭窄,3例均经超声心动图、螺旋CT等检查确诊。结论婴儿早期出现反复喘息、肺部感染及气道梗阻表现时,应考虑PAS可能,超声心动图、螺旋CT、MRI是确诊的最佳方法。
陆念英
关键词:肺动脉吊带小儿超声心动图螺旋CT
小儿皮肌炎致肢体功能障碍2例
2010年
幼年型皮肌炎(JDM)是指发生于0一l8岁(主要是2一l5岁),以皮肤损害和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bohan等分类意见,小儿皮肌炎属Ⅳ型,其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于成年人发病的皮肌炎。其预后相对较差,既往病死率高,近10余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诊断早晚、治疗是否及时对其预后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例JDM致肢体功能障碍报告如下,旨在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对本病应高度重视,及早明确诊断、及早给予适宜的治疗,尽量避免一些并发症及遗留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陆念英
关键词:小儿皮疹水肿肌无力肢体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