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2篇心缩间期
  • 2篇血压
  • 2篇血压反应
  • 2篇踏车
  • 2篇踏车运动
  • 2篇间期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反应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症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含量

机构

  • 5篇杭州海军杭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陈俊才
  • 2篇范乐业
  • 2篇王少杰
  • 2篇卢海
  • 2篇侯晓玲
  • 2篇俞正茂
  • 1篇黄惠团
  • 1篇陈岚
  • 1篇陈岚
  • 1篇王立春
  • 1篇金永玲
  • 1篇姜彤

传媒

  • 3篇海军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航空医学...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2
  • 2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血清脂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了解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血清脂质含量的关系 ,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腹部B超、血液检验等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 :2 487例受检者中脂肪肝发病率为 2 8.6 % ,脂肪肝的程度随其血清脂质含量的增高而加重 ,其中单项T·G和T·G与Ch混合增高者最有意义。
金永玲陈岚陈俊才
关键词:脂肪肝高脂血症肝功能
踏车运动高血压反应飞行员的心缩间期变化
1991年
用坐位踏车运动中的心缩间期(STI)监测方法随机检查了195名健康疗养飞行员,发现运动中有高血压反应(至少符合①收缩压≥29.4kPa或连续二次以上>06.7kPa,或②舒张压连续二次以上≥13.3kPa)者24名,占17.4%。与正常组比较,其STI主要变化是等容收缩期(ICT)和射血前期(PEP)较长和左室射血时间(LVET)较短,由此造成PEP/LVET比值相对较大,且随负荷量的加重而更显著,同时其最低比值出现较早(表示心脏贮备较少),提示高血压反应者尽功能较正常为差。
卢海王少杰俞正茂侯晓玲范乐业陈俊才顾兆珍
关键词:踏车运动高血压反应飞行员心缩间期飞行员
运动中高血压反应者的心缩间期变化
1991年
本文用坐位踏车运动中的心缩间期监测方法(简称“动态STI”)随机检查195名健康疗养现役飞行员。运动中血压反应正常《限最高血压≤26.7/12kPa(200/90mmHg)]者92名(30.72±6.31岁)占47.18%;高血压反应[至少符合:1.收缩压≥294kPa(200mmHg)或连续2次以上>26.7kPa(200mmHg);2.舒张压连续2次以上≥13.3kPa(100mmHg)两条件之一者34名(30.59±6.1岁),占17.44%。高血压反应者与正常者比较,在运动中主要的STI变化为ICT和PEP较长和LVET较短,造成PEP/LVET比值较大,且随负荷量增加而差异愈显著;特别是其最低比值提前于中负荷时出现,至重负荷时反而明显上升,形成具特征的“谷底”现象。表明高血压反应者在运动负荷较重时心肌收缩力减低、心排量和心脏贮备相对较少,因而有可能影响工作能力和飞行耐力。
卢海王少杰俞正茂侯晓玲范乐业陈俊才顾兆珍
关键词:高血压反应心缩间期踏车运动
脂肪肝的程度与血脂含量的关系被引量:3
2001年
陈岚陈俊才
关键词:脂肪肝血脂含量
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了解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4 0 0 9名各类人员做空腹腹部B超、肘静脉血肝功能检验、胸部X片等检查。结果 :脂肪肝的发病率为 35 .5 % ,不同程度脂肪肝伴有肝功能异常者 4 2名 ,占脂肪肝患者的 2 .9% ,但基本排除由脂肪肝引起。结论 :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一般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真正危害性并非其对肝脏本身的影响 ,而在于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肥胖、高脂血症。
黄惠团姜彤陈俊才
关键词:脂肪肝肝功能心脑血管疾病病理学
胃B超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的探讨被引量:1
2000年
陈俊才
关键词:胃B超适应证
胃柿石中医治验二则被引量:1
1992年
笔者用中药治疗胃柿石二例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例一.患者女性,35岁,护士。因上腹隐痛半月,来院门诊。疼痛发生前2天曾有一次空腹食柿6只(约400克),次日反酸明显,上腹隐痛兼胀满不适,尤以空腹时为重,纳食减少。舌淡红苔薄白微膩,脉弦细。胃B超检查:空腹饮增效剂后显示胃窦腔内有—60×40mm强回声光团,边缘略毛糙,后有一片声影,强光团与胃窦壁无粘连,超声下用手指推压光团可向胃腔方向移动,胃壁及蠕动正常。结合病史,超声诊断为胃柿石。中医辨证为脾湿不运。
陈俊才王立春
关键词:胃柿石治验上腹胃腔广木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