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怀珠

作品数:66 被引量:441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56篇大豆
  • 14篇性状
  • 13篇选育
  • 13篇栽培
  • 13篇春大豆
  • 8篇栽培技术
  • 6篇豆卷叶螟
  • 6篇农艺
  • 6篇农艺性
  • 6篇农艺性状
  • 6篇卷叶
  • 6篇卷叶螟
  • 6篇菜用
  • 6篇菜用大豆
  • 6篇大豆品种
  • 5篇早熟
  • 5篇基因
  • 5篇间作
  • 5篇甘蔗
  • 4篇选育及栽培技...

机构

  • 65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南宁糖业股份...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合浦县农业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6篇陈怀珠
  • 60篇杨守臻
  • 54篇孙祖东
  • 29篇李初英
  • 18篇曾维英
  • 17篇唐向民
  • 13篇蔡昭艳
  • 11篇赵艳红
  • 7篇吴建明
  • 4篇徐昌
  • 3篇郑虚
  • 3篇龙丽萍
  • 3篇赵洪涛
  • 3篇黄其椿
  • 2篇唐军
  • 2篇韦本辉
  • 2篇廖红
  • 2篇盖钧镒
  • 2篇年海
  • 2篇严小龙

传媒

  • 13篇广西农业科学
  • 10篇大豆科学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种子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第24届全国...
  • 1篇大豆通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甘蔗糖业
  • 1篇广西农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间作早熟春大豆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甘蔗是中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产量约占食糖产量的94%,其中广西蔗糖产量约占全国蔗糖总产量的70%,是全国主导产区.201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12.51万hm2,产量8104.26万吨.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
杨守臻孙祖东陈怀珠唐向民蔡昭艳
关键词:甘蔗间种模式作物产量
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3的选育被引量:3
2011年
桂春豆103是以桂春1号(靖西早黄豆×吉三选三)为母本,桂199(拉城黄豆系选)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7 d,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31.0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92.8 kg/hm2,蛋白质含量36.15%,油分含量22.73%,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杨守臻陈怀珠孙祖东李初英赵艳红
关键词:大豆选育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被引量:55
2005年
运用根构型不同的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比较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间作作物的生物量、氮磷含量都显著好于单作。玉米与浅根型大豆品种巴西10号间作,间作优势大于与深根型大豆品种本地2号。说明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间作系统的氮磷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大豆这类豆科/禾本科间作组合的优势主要来自对氮的优势性吸收,而玉米与不同基因型大豆间作的优势差异则主要来源于对土壤磷吸收的差异。浅根型大豆品种不仅有利于两种间作作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同时还有利于对氮的吸收。
唐劲驰Ismael A.Mboreha佘丽娜廖红陈怀珠孙祖东严小龙
关键词:间作系统营养作用根构型玉米氮磷含量养分竞争
不同大豆新品种苗期耐低磷的鉴定与筛选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在低磷和高磷水平下,对20份在广西间套种的春夏大豆新品种进行苗期耐低磷比较研究,旨在选出磷高效大豆基因型,为进一步研究磷高效吸收利用机理和培育磷高效品种提供试验材料。结果表明:不同磷营养对不同大豆基因型植株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影响,低磷处理植株的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明显地低于正常供磷处理,而根冠比率增加,而且低磷处理植株的总干物质重的变异系数大于正常磷处理的干物质重的变异系数,说明缺磷增加了品种间的变异。在不同磷营养条件下,不同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初步筛选粤春2011-1、华春5号、桂春8号、桂春10号、华春1号等10个大豆品种耐低磷。
曾维英孙祖东蔡昭艳陈怀珠杨守臻唐向民赖振光
关键词:大豆耐低磷
大豆抗豆卷叶螟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豆卷叶螟是重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吉林、辽宁以南、四川以东各省都有发生。豆卷叶螟以幼虫卷曲叶片并潜伏其中取食,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发生严重年份,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本研究以对豆卷叶螟高抗和高感的大豆材料为研...
孙祖东蔡昭艳杨守臻陈怀珠唐向民
关键词:大豆豆卷叶螟抗性生理生化基础
文献传递
华南春大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及用量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为探明华南春大豆生产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选用桂春豆106开展了氮磷钾肥配施效应和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配施可明显提高华南春大豆产量,各肥料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增产效应依次为磷>氮>钾,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氮磷>磷钾>氮钾;经模型最优分析表明采用三元肥效函数模型做出施肥决策是合理可行的,经回归模型的拟合得出推荐施肥量,达到最高产量时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80.6,21.6和58.4 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氮(N)、磷(P_2O_5)、钾(K_2O)的施肥量分别为75.5,21.3和54.1 kg·hm^(-2)。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华南地区春大豆合理施肥提供指导,为下一步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陈怀珠杨守臻唐向民孙祖东曾维英蔡昭艳赖振光
关键词:春大豆肥效模型施肥量
春大豆品种桂早二号的选育及应用
徐昌陈怀珠杨守臻孙祖东韦本辉郑虚兰军群李初英
该项目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广西农家品种“拉城黄豆”中选择单株,经历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株行试验鉴定,产量比较试验,品比,区域性试验,生产试验和示,大面积示范应用到品种审定。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与区内育成的春大豆...
关键词:
关键词:选育春大豆
桂春豆111大豆)
杨守臻陈怀珠唐向民孙祖东曾维英赖振光
1、课题来源与背景:大豆起源于中国,既是重要的植物油和蛋白来源,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广西是中国14个大的大豆种植省(自治区)之一,在全国排名第9位,大豆常年种植面积150万亩,主要有春大豆和夏大豆,种植模式是清种、...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基于BSA-Seq技术鉴定大豆耐荫性状相关候选基因被引量:5
2021年
间套种是我国南方大豆种植的重要模式,而高秆作物的遮荫胁迫导致大豆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是制约大豆间套种发挥潜力的限制因素,因此对大豆耐荫性的解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强耐荫材料矮脚早和极不耐荫材料齐佩华为亲本构建RILs群体,根据耐荫指数表型鉴定RIL群体的耐荫性,从RIL群体中挑选出强耐荫和极不耐荫家系各30个,分别构建成两个极端性状DNA子代混合池,对子代混合池和亲本池分别开展平均60×和30×覆盖深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计算两个子代池的SNP-index,比较SNP-index在耐荫池与不耐荫池染色体各区段的差异,定位耐荫性状的关联区域;根据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明4个样本共得到119630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发现控制耐荫相关性状的基因主要集中在1号染色体51942~505708 bp区段、4号染色体50972768~51854631 bp区段、9号染色体48778767~50178743 bp区段和18号染色体40858027~43909456 bp区段内,共包含408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发现ACC氧化酶5、生长素诱导蛋白5NG4、光敏色素相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转录因子MYBJ6和MYB128等5个基因可能在大豆耐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定为大豆耐荫性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将为解析大豆耐荫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为大豆耐荫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曾维英苏燕竹赖振光杨守臻陈怀珠谭玉荣孙祖东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耐荫候选基因
国审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桂夏豆2号的选育被引量:7
2008年
桂夏豆2号是以桂早一号(矮脚早×北京豆)为母本,巴西13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55.25kg/hm2,较对照埂青82增产30.2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00.95kg/hm2,较对照埂青82增产38.33%,蛋白质含量41.67%,油分含量19.08%,耐低磷、耐酸铝能力较强,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陈怀珠孙祖东杨守臻年海杨存义李初英赵艳红廖红严小龙
关键词:大豆高产选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