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波

作品数:27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7篇胃肠
  • 6篇溃疡
  • 5篇胃肠动力
  • 5篇胃肠激素
  • 5篇溃疡患者
  • 5篇激素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肠激素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幽门螺杆菌感...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螺杆菌
  • 4篇螺杆菌感染
  • 4篇介入
  • 4篇杆菌感染
  • 3篇心肌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26篇陈波
  • 13篇王雁
  • 12篇万小平
  • 11篇王国宏
  • 9篇张建忠
  • 9篇袁申元
  • 8篇丁燕
  • 6篇张彤彦
  • 6篇王凝
  • 6篇吴明营
  • 5篇钱冬梅
  • 4篇王雷
  • 4篇陈喆
  • 4篇刘君
  • 3篇郭炜华
  • 3篇任继平
  • 3篇路亚枫
  • 3篇马志敏
  • 3篇张福庄
  • 3篇李民

传媒

  • 5篇基础医学与临...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实验临床...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万小平张建忠陈波丁燕张彤彦袁申元王凝王雁
文献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6
2000年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改变。方法 对 3 1例FD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测压研究 ,并与 2 9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FD患者消化间期移动性复合运动 (MMC)Ⅲ期缺乏 ,占 71% ,同时Ⅲ期收缩波幅及胃窦Ⅲ期持续时间缩短。结论 FD患者存在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
陈波张建忠万小平钱冬梅王凝李民袁申元王雁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病因
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改变被引量:1
2001年
王雁万小平陈波丁燕张丹彦王凝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胃肠道激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2001年
万小平张建忠陈波丁燕张彤彦袁申元王凝王雁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胃肠道激素
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
2008年
目的:观察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方法。结果: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紧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雾化吸入治疗有2例患者出现不适,其中1例停止治疗。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可以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肺动脉压力,改善血氧饱和度,但需要注意其不良反应。
邓可武吴明营王国宏李田昌许毓申路亚枫陈波边红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危象伊洛前列素疗效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封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应用封堵器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巨大PDA合并SPH患者,应用封堵器封堵PDA,观察封堵前及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23例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8-18.0 mm,平均(12.2±4.6)mm。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98.3±23.4)mmHg,平均压为(69.1±15.0)mmHg,封堵后30分钟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4.6±10.6)mmHg,平均压为(28.9±7.3)mmHg,较封堵前显著降低(P〈0.01),3例PDA伴SPH者术中试封堵证实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而放弃干预。封堵后30分钟降主动脉造影示22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1例存在中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超声心动图示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术后未见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并发症。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巨大PDA伴SPH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介入方法。
郭炜华史旭波王国宏吴明营陈波王雷刘君陈喆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老年患者冠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CABG术后随访的老年患者30例,同期行冠脉造影(CAG)及CTA对桥血管通畅性进行评价。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CTA在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意义进行评估。结果选择性CAG观察到桥血管共82支。(1)动脉桥31支,包括:原位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桥27支,原位右乳内动脉(RIMA)→LAD桥1支,主动脉(AO)→LIMA→LAD 1支,以及AO→桡动脉(RA)→右冠状动脉(RCA)桥2支;(2)大隐静脉桥(SVG)51支,包括:AO→SVG→LAD桥9支、AO→SVG→回旋支(LCX)桥20支,以及AO→SVG→RCA桥22支。其中动脉桥通畅28/31支(90.3%),闭塞3支(9.7%)。静脉桥通畅34/51支(66.7%),狭窄11支(21.6%),闭塞6支(11.8%)。CTA观察到桥血管共87支。以选择性CAG结果为标准,CTA评价桥血管的总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95.1%、97.6%、和0.93。通畅血管评价时,CTA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96.8%、95.0%、和0.90,在狭窄病变评价时,分别为81.8%、97.2%、和0.79;闭塞病变评价时为100.0%、98.6%、和0.94。结论256层CTA桥血管检查可准确评价桥血管状况,具备无创、简便易行、低风险等优势,在老年患者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性评价中推荐优先选用。
陈波吴文波吴明营周自强刘飞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饮食及药物诱导营养性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利用钙负荷联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不同时期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身长、体重及腹围情况,并测量不同阶段大鼠皮下脂肪、腹腔内脏脂肪及胸主动脉血管旁脂肪组织质量;测量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变化;测量大鼠各部位脂肪含量变化;病理HE染色明确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状况。结果:模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病理HE染色证明模型组大鼠造模8周即可形成动脉硬化表现,并且伴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胸主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在造模16周开始体重、腹围、身体各部位脂肪组织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肥胖模型成功。结论:于研究16-24周时间成功构建了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共病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张福庄陶红王国宏陈波袁仙仙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内脏脂肪
经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血栓抽吸术后行PCI治疗)和研究组(n=40,血栓抽吸术后,经导管注入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后再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变化、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完全回落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部分回落、无回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例数少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后行PCI,可提高心功能、心肌灌注状态及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陈波王国宏陈喆张福庄杨毅
关键词: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硝普钠
西沙比利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运动功能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被引量:17
2001年
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 (DGP)时空腹胃运动功能及胃动素的改变 ,观察西沙比利对DGP的治疗作用 ,对 1 2例健康志愿者和 3 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各期取血测血浆胃动素 (MTL) ;并将 3 2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 2组 ,一组口服西沙比利 ,另一组选择不影响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 ,2周后复查。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MMC异常 ,表现为 3期缺乏 ,2期持续时间延长 ,2期动力指数 (MI)及 3期波幅降低。②正常人MTL随MMC运动呈规律性变化 ,2期末达到高峰 ,糖尿病患者MMC各期MT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应用西沙比利治疗后 ,MMC 3期出现率升高 ,2期持续时间缩短 ,MI及 3期波幅升高 ,MTL下降。提示糖尿病患者MMC明显异常 ,胃窦运动减弱可能不是缘于胃动素缺乏 ;西沙比利在改善糖尿病患者MMC的同时 ,使MTL降低。
张彤彦王雁袁申元丁燕陈波万小平
关键词:胃动素西沙比利糖尿病胃轻瘫胃运动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