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琦
作品数:
4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象山县教育局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文化科学
主题
3篇
教学
1篇
道德
1篇
道德判断
1篇
心灵
1篇
学生情感
1篇
伊索
1篇
语文
1篇
寓言
1篇
阅读教学
1篇
人物心灵
1篇
审美
1篇
审美判断
1篇
生情
1篇
情感
1篇
情节
1篇
作家
1篇
文言
1篇
文言小说
1篇
戏剧
1篇
现实性
机构
4篇
象山县教育局
作者
4篇
陈琦
传媒
2篇
语文学习
1篇
中学语文教学
1篇
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
4篇
2006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不是道德判断,是审美判断——释去学生对《读〈伊索寓言〉》的一处阅读困惑
被引量:1
2006年
在《读〈伊索寓言〉》课文最后一段里,钱钟书先生提到卢梭有一个观点,即小孩子看了《乌鸦和狐狸》后,“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笔者在授课时发现,学生对钱先生引用卢梭观点的用意——为下文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作张本——是能理解的,但他们在课堂上也提出了这样的阅读困惑:“为什么小孩子(其实也包括我们很多高中生)读了《乌鸦和狐狸》后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而羡慕善骗的狐狸呢?仅仅是因为‘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居心不一定都坏.但为什么不同情乌鸦,反而羡慕狐狸呢?这其中还有没有更深层、更令人信服的原因呢?”
陈琦
关键词:
《读〈伊索寓言〉》
道德判断
审美判断
阅读教学
语文
不要走入激发学生情感的误区
2006年
陈琦
关键词:
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
老师
关注作家表现人物心灵的辨证法——对高中小说和戏剧的教学内容如何重点定位的思考
2006年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一再强调过这样的意思:艺术之所以有别于历史,是在于历史讲的是人类的生活,而艺术讲的是人的生活(见《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在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艺术体裁里,作家正是通过对“人”——即形象——的塑造.去向读者讲述人生故事,抒写世间的悲欢,表现出一定的人生境界。
陈琦
关键词:
教学内容
人物心灵
戏剧
作家
关注离奇背后的现实性——对《柳毅传》和《促织》的备教建议
2006年
陈琦
关键词:
《柳毅传》
《促织》
文言小说
故事情节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