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留勤

作品数:87 被引量:36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0篇丹霞
  • 25篇地貌
  • 24篇丹霞地貌
  • 17篇盆地
  • 17篇层序
  • 16篇地层
  • 14篇层序地层
  • 13篇白垩世
  • 12篇晚白垩世
  • 9篇古气候
  • 8篇地层学
  • 8篇地质
  • 7篇丹霞山
  • 7篇陆相
  • 7篇红层
  • 7篇沉积环境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地质公园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67篇东华理工大学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海南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化地质矿山...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佛山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江西省数字国...
  • 1篇江西应用技术...
  • 1篇中科鼎实环境...

作者

  • 86篇陈留勤
  • 35篇郭福生
  • 10篇刘富军
  • 8篇段凯波
  • 7篇霍荣
  • 6篇杨庆坤
  • 5篇梁伟
  • 4篇郭荣涛
  • 4篇黎广荣
  • 4篇胡水清
  • 3篇周万蓬
  • 3篇武振杰
  • 3篇蒋兴波
  • 3篇姚建新
  • 2篇时国
  • 2篇邱振
  • 2篇孙传敏
  • 2篇田昌炳
  • 2篇陶继华
  • 2篇姜勇彪

传媒

  • 6篇山地学报
  • 5篇现代地质
  • 5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地质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西北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学
  • 2篇江西科学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新疆地质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华东地质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2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砾石组构特征探讨江西永丰-崇仁晚白垩世红盆演化
域构造活动控制,赣杭构造带白垩纪火山—侵入岩和红色碎屑岩发育,对火山—侵入岩及其中的金属矿床研究资料较多,但对白垩系红层的研究程度还很低.赣杭带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岩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江西永丰—崇仁盆地上白垩统以产出砾岩地层...
陈留勤郭福生时国朱志军唐超
关键词:盆地演化砾石组构特征晚白垩世赣杭构造带
叠层石衰减事件及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作用幕——了解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世界的重要线索被引量:15
2008年
叠层石和臼齿构造是前寒武纪较为引人注目的两种沉积现象。叠层石作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典型代表,在前寒武纪由于对叠层石的形成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而成为一个"前寒武纪谜";臼齿构造复杂的宏观形态和奇特的微亮晶方解石填充物以及对其成因机制的持续争论而成为又一个"前寒武纪谜"。最新研究表明,叠层石形态种数量在元古宙达到繁盛的顶峰之后开始衰减,而仅产出于前寒武纪地层记录中的臼齿构造似乎总是以较高的丰度呈幕式发育于叠层石的衰减事件之后,在空间上臼齿构造多产出于比叠层石更深的水体环境。叠层石的衰减和臼齿构造的幕式发育历史可能主要与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有关,而后生动物的竞争不是直接原因。
苏玲陈留勤
关键词:前寒武纪
江西会昌盆地晚白垩世周田组砂岩粒度分析和沉积环境被引量:1
2022年
江西赣州会昌盆地是我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众多陆相断陷盆地之一,盆地红层记录了重要的沉积环境信息。采用野外剖面观测、岩石样品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会昌盆地晚白垩世周田组的沉积环境。野外观察和镜下薄片鉴定结果表明周田组主要由紫红色、砖红色中粒砂岩至泥岩组成,发育水平层理,砂岩粒径范围为0.02~0.84 mm,碎屑颗粒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偏度多数对称少数呈微正偏态,峰度平坦接近正态分布,概率累积曲线以两跳一悬式为主。因此,周田组主要为水动力较弱的浅湖沉积环境。
刘东兴陈留勤刘富军
关键词:晚白垩世粒度分析沉积环境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在“岩浆岩石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岩浆岩石学”是“岩石学”庞大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保障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所在学校“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基于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探讨在“岩浆岩石学”实验课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以及应用优势,旨在为同行学者在使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过程中提供参考借鉴。
曹俊陶继华胡宝群陈留勤周万蓬谢财富
关键词:实验教学
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石砾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赣杭构造带中、新生代红色粗碎屑岩发育,对红层中砾石组构分析有助于理解红盆形成、演化过程。运用砾组分析方法,对江西抚崇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莲荷组砾岩层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红盆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形成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研究结果表明,莲荷组砾岩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一套冲积扇相粗碎屑沉积,具有多物源和快速堆积的特点。总体上,砾石成分复杂,风选程度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较低。盆地不同地区砾石成分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别,反映了盆地周围复杂的物源供应条件。根据盆地周边出露基岩地层和扁平状砾石产状统计玫瑰花图判断,莲荷组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内部的基岩地层以及盆地西南部、西部和东北部。
梁伟陈留勤郭福生蒋兴波
关键词:赣杭构造带红盆
赣中永崇盆地圭峰群冲积扇沉积相及其古气候意义
<正>在地壳伸展构造背景下,华南晚中生代形成典型的'盆岭构造'体系(Ren et al.,2002;Shu et al.,2009;Wang and Shu,2012)。为认识该地区的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演化,过去的研究主...
陈留勤郭福生Ronald J.Steel龚承林许欢宋春刚
关键词:冲积扇沉积相古气候
文献传递
鄂东地区中侏罗统陆相层序地层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中侏罗统在鄂东盆地零星散布,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露头、薄片、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沉积相、物源、构造背景等.结果表明: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而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成因层序的形成受控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强构造运动背景影响下的构造升降、物源供给、搬运和剥蚀能力、地貌地势变化等的共同作用,而同沉积时期的江南隆起带和相邻盆地对层序的形成也有贡献.
段凯波陈留勤
关键词:中侏罗统三级层序主控因素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沉积体及其演化模式被引量:9
2015年
华东南地区白垩纪地壳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SW-NE向展布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由粒度较粗的红色碎屑岩地层充填。赣杭构造带西段的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龟峰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早白垩世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之上,自下而上包括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根据野外露头剖面沉积组构特征,可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和湖泊等三种沉积体系。对各沉积相沉积物组成、沉积构造、垂向相序进行了探查认为,研究区上白垩统具有粗-细-粗的粒度变化旋回特征,反映了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河流到河流、湖泊再到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的有序变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初步建立的盆地沉积演化模式表明,河口组和塘边组为连续沉积,代表了断陷盆地开始发育和湖盆扩大阶段,反映了控盆构造由强烈活跃期到间歇宁静期的逐渐过渡。莲荷组再次以冲积扇和辫状河相砾岩为主,其中大量来自下伏红层的砾石成分说明莲荷组沉积时期控盆构造运动加剧。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沉积体系时空上明显的变化过程,可能是赣杭构造带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演化主要受区域断裂控制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留勤郭福生杨庆坤唐超王凤之
关键词: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盆地演化
浙江江山砚瓦山组瘤状灰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白玛曲宗韦恒叶陈留勤
四川盆地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5
2018年
四川盆地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是中国页岩气的勘探重点层系,其中发育大量硅质岩。基于对田坝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51件硅质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资料,对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来源与沉积背景开展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远离热液活动中心,整体上受陆源碎屑影响,且龙马溪组硅质岩受陆源碎屑影响大于五峰组;此外,五峰组硅质来源主要为硅质生物,局部受到热液活动影响,而龙马溪组硅质来源则受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的双重影响。
邱振谈昕卢斌谈昕
关键词:硅质岩五峰组龙马溪组地球化学四川盆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