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

作品数:49 被引量:16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肝炎
  • 29篇乙型
  • 24篇病毒
  • 23篇乙型肝炎
  • 19篇慢性
  • 14篇肝炎病毒
  • 12篇慢性乙型
  • 1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1篇衰竭
  • 11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肝衰
  • 9篇肝衰竭
  • 8篇抗病毒
  • 8篇基因
  • 7篇多态
  • 7篇功能衰竭
  • 7篇肝功
  • 7篇肝功能
  • 6篇准种
  • 6篇急性肝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7篇福州市传染病...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9篇陈立
  • 16篇张欣欣
  • 16篇潘晨
  • 10篇甘巧蓉
  • 8篇于德敏
  • 6篇黄建荣
  • 6篇林明华
  • 5篇高海兵
  • 5篇张东华
  • 5篇周锐
  • 5篇邓俊
  • 4篇王小众
  • 4篇张冬青
  • 3篇李芹
  • 3篇郑彩霞
  • 3篇林榕生
  • 3篇李新华
  • 3篇韩悦
  • 3篇王香梅
  • 3篇陈治新

传媒

  • 10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知识经济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财会学习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全国人工肝专...
  • 1篇第6届全国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T/ALT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分析AST/ALT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方法:检测76例慢乙肝患者AST/ALT值,同时每例均行肝穿刺活检,分析AST/ALT值与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_0的患者的AST/ALT值与S_(1~2)的AST/ALT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S_(3~4)的患者AST/ALT值与S_0及S_(1~2)的AST/ALT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ST/AT值对判断慢乙肝肝纤堆化程度发展到S_(3~4)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争武陈立林彩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丙氨酸转氨酶阈值是否应当修订被引量:3
2021年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指出: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若其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持续异常(>正常值上限)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 建议抗病毒治疗。相较既往版本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指征进一步放宽, 满足血清HBV DNA阳性和ALT大于正常值上限者即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陈立张欣欣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肝病阈值
纵向评估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在肝衰竭患者中对静态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系统进行纵向的改良,以期通过动态的MLED评分更好的判断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甘巧蓉陈立周锐黄建荣李芹潘晨
关键词:肝衰竭预后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达到停药标准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达到停药标准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的资料。分析复发患者在治疗基线、停药和复发时生物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等指标的特征。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停药复发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8(24~80)个月和35(30~60)个月留=-1.313,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2(2~72)个月。49例(81.7%)患者出现生物化学突破,17例(28.3%)患者出现HBeAg阳转,其基线HBVDNA载量显著高于无生物化学突破和持续HBeAg阴性患者(f值分别为2.15和-2.54,P值均〈0.05)。HBeAg阳性组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14(3~72)个月,长于HBeAg阴性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6(3~36)个月,X2=7.045,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BeAg状态是影响停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1.937,95%C/为1.14~3.28,P〈0.05)。结论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停药复发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征。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更容易复发,对于此类患者在治疗达标后应延长疗程、巩固疗效。
陈立李孝楼甘巧蓉张冬青林榕生林明华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抗病毒药复发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准种(quasispecies)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自然存在方式,而准种的存在不仅可能使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导致感染慢性化及病情进展,而且可能影响抗病毒疗效和耐药发生。本文就目前HBV准种与感染慢性化、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与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郑彩霞陈立潘晨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感染慢性化抗病毒疗效HBV准种免疫监视临床转归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88例,其中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35例)或ETV(26例)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好转率和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治疗前MELD评分高低分为两组,发现MELD评分≤25时,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MELD评分>25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ETV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和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疗效,宜尽早使用。
郑彩霞潘晨陈立黄祖雄高海兵周锐黄建荣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分期及其内涵的再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最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1]。其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史部分是更新较大的内容之一。新版指南关于自然史分期借鉴了欧洲肝病学会(EASL)指南(2017版)的命名法[2],即分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HBeAg阴性CHB,体现了与国际指南的接轨;同时,新版指南仍然保留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或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或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的命名。此外也保留了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命名。各大指南关于自然史分期名称不完全相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自然史特征,也体现了学术界对自然史内涵理解的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不同自然史概念之间的关系,简化分期名称,可有助于基层医生临床实践(表1)[1,2,3,4,5]。
陈立张欣欣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自然史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检测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慢性HBV携带者(Asymptomaticcarrier,AsC)和63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B患者、AsC和健康对照者之间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陈立陈治新潘晨王小众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肝炎病毒乙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清HBV全长基因组的准种特性及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重症化的关系.方法 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各4例患者,扩增外周血清中HBV全长基因组并克隆、测序,每个标本选取14~16个克隆进行D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CHB组和CSHB组8例患者共获得120个HBV全长基因组序列.每例患者均为单一基因B型或C型感染.两组全长克隆序列中均发现G1896A突变、A1762T/G1764A、T1753C/G突变,以及前S2区、前S1区起始密码子缺失,CSHB组1例患者还发现A1762T/G1764A/C1766T突变,CSHB组发生一个或多个突变的克隆数占100.0%(60/60),明显多于CHB组的76.7%(46/60)(x2=15.85,P〈0.0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CSHB组的全长基因组、S基因、X基因、P基因和反转录酶编码序列区的准种复杂度和平均遗传距离均比CHB组大,C基因的则比CHB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的各种突变率及准种异质性差异均大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与CHB重症化有关,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
黄素园于德敏刘峰陈立韩悦李新华张欣欣
关键词:遗传异质性准种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演变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3年
准种是由Eigen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同种生物遗传异质性的概念,在病毒学研究领域,准种被用于表示感染个体内同种病毒的遗传异质性。HBV具有的准种特性可能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毒学因素。人们发现影响病毒准种构成的因素主要有3个:
王香梅陈立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