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

作品数:44 被引量:42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病毒
  • 15篇脊髓灰质炎
  • 11篇献血
  • 10篇基因
  • 10篇肠道
  • 10篇肠道病毒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8篇实验室网络
  • 8篇网络
  • 7篇血液
  • 6篇献血者
  • 6篇急性弛缓性麻...
  • 6篇分子流
  • 6篇分子流行病学
  • 6篇肠道病毒71...
  • 6篇弛缓性
  • 6篇弛缓性麻痹
  • 5篇核酸
  • 5篇核酸检测

机构

  • 2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9篇北京市红十字...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潍坊市妇幼保...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44篇陈立
  • 21篇祝双利
  • 20篇许文波
  • 17篇朱晖
  • 14篇王东艳
  • 13篇张勇
  • 12篇严冬梅
  • 12篇安洪秋
  • 9篇任芙蓉
  • 8篇张礼璧
  • 8篇龚晓燕
  • 8篇李杰
  • 6篇侯晓辉
  • 6篇王卓妍
  • 6篇赵蓉
  • 5篇檀晓娟
  • 5篇冯博
  • 5篇夏红英
  • 4篇石丽萍
  • 4篇宋美兰

传媒

  • 12篇中国计划免疫
  • 10篇中国疫苗和免...
  • 7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谱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描述四川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部分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型别特征,探讨AFP病例可能的病原谱。方法对四川省2007~2008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4株NPEV进行基因测序定型。结果测序结果经比较分析,确定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A组的柯萨奇病毒A组4、5、10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4、5、10,CVA4、CVA5、CVA10)和EV71型(Type71,EV71)各1株;EVB组的埃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引起细胞病变的人肠道孤儿病毒)6型(ECHO6)和30型(ECHO30)各3株,ECHO251株,CVA91株,CVB3和CVB5各1株。结论四川省2007~2008年AFP病例的病原谱可能包括多型别的NPEV。
陈立陈娜秦明辉张淑琼何树森许文波
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病原谱
运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测定冰冻红细胞解冻后残留甘油的含量
2016年
目的建立测定冰冻红细胞解冻洗涤后残留甘油含量的酶学方法测定工艺。方法进行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的线性范围测定、重复性、准确性(回收试验)、游离血红蛋白干扰试验,并比较不同样本处理方法(钨酸钠裂解法、三氯醋酸裂解法及制备后2 h直接取上清液法)对酶法检测甘油的影响;进行系列浓度甘油红细胞酶法测定结果与传统过碘酸钠滴定法测定结果比对。结果用GPO-PAP法检测甘油浓度在0.05~2.0 g/L时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Y=0.942 X+0.0239;甘油含量为0.2 g/L、1.0 g/L的样本,批内CV值分别为2.68%、0.81%(n=20),日间CV值分别为4.59%、4.37%(n=20);甘油浓度从0.29~2.09 g/L间其回收率97.1%~100.8%,样本的平均回收率为99.0%;10 g/L游离血红蛋白对GPO-PAP法检测结果无干扰;3种样本处理方法所测得的系列浓度甘油红细胞样品及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品(n=18)酶法测定结果一致(P〉0.05);系列浓度甘油红细胞测定结果显示酶法测定比滴定法更准确,滴定法测定值偏高。结论甘油磷酸氧化酶法可用于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品中残留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3种样本处理方法对GPO-PAP法检测甘油含量无影响。
夏红英石丽萍龚晓燕陈立杨玲玲任芙蓉
关键词:甘油酶法
四川省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特征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引起四川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71,EV71)的基因特征。方法对四川省2009年HFMD病例中分离到的13株EV71,进行VP1编码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型别分析。结果 13株分离株VP1编码区全长均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序列比较证实为EV71。进化分析表明,四川省EV71分离株属于C4a亚型。结论四川省2009年HFMD的病原为EV71,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2004年以来的EV71分离株同属C4a亚型,在遗传进化上非常相近。
陈娜陈立童文彬秦明辉张淑琼何树森许文波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进化分析
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儿童柯萨奇病毒A组9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5岁儿童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A9,CVA9)VP1区编码基因特征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1999--2002年从西藏自治区〈15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和≤5岁到儿童医院就诊儿童及部分健康儿童的659份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0株CVA9病毒,进行核糖核酸(RNA)提取,VP1编码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0株CVA9病毒,其中3株是从1999年标本中分离到的;另7株是从2000年标本分离到的,其他年份未分离到CVA9。10株CVA9病毒VP1区基因全长都是906bp,翻译的氨基酸全长为302aa。所测10株CVA9病毒序列之间同源性为79.0%~99.9%。所测序列与CVA9原型株-Griggs株相比,同源性为75.7%-78.7%。所构建的CVA9病毒遗传进化树将已知的CVA9病毒划分为2个组,西藏自治区分离的CVA9病毒分属于1,2组。结论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儿童中流行的CVA9为2个不同组,1999年流行的病毒属于2组,2000年流行的病毒属于1组,西藏自治区1999、2000年CVA9流行为不同组。2001—2002年未发现CVA9的持续流行。
张欣欣陈立王慧玲姜孟楠朱晖许文波孔晓慧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感染基因
全州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全州县2010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HFMD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例HFMD死亡病例和4例HFMD重症病例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71,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结构蛋白1(VP1)基因片段全长,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根据V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EV71毒株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结果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州县共报告HFMD 4580例,其中死亡10例;报告发病率651.15/10万,病死率为0.22%。0~5岁儿童病例占90.94%,其中2~3岁发病率15250.16/10万。实验室确诊HFMD 106例,其中EV71阳性77例;实验室确诊重症病例86例,EV71阳性62例。全州县5例HFMD的EV71 VP1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为C4a亚型。结论全州县2010年发生HFMD流行,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在4~6月,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2~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EV71 C4a亚型为引起全州县HFMD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姜孟楠莫兆军檀晓娟陈立麦浩张欣欣祝双利许文波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肠道病毒71型
2种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比较
2013年
红细胞溶解是最明显的红细胞保存损伤现象[1]。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中存在白细胞分泌或者细胞死亡崩解后释放的生物活性分子,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白细胞过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采集的血液经过滤后白细胞被有效滤除。
陈冬梅任芙蓉夏红英陈立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红细胞保存溶血率储存期输血不良反应
2003-2012年北京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输血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艾滋病流行已经进入“增长期”,HIV感染数量急剧增加[1]。防止HIV经血传播是采供血机构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群中HIV 感染的情况做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该区域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健康征询提供信息和事实依据,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源头上保障血液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夏红英任芙蓉龚晓燕石丽萍陈立高波郑静查祎
关键词: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输血安全
中国2006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提供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监测数据库,总结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中的培训和质量控制,评价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2006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收集了5 299例AFP病例的10 537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8d内完成病毒血清型定型的及时率为88.7%,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的280例,分离率为5.3%;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的551例,分离率为10.4%。国家脊灰实验室对2006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分离到的359株PV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型内鉴定,对462份单血清型PV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型内鉴定。并对PCR-RFLP及ELISA型内鉴定有异常的毒株或分离于零剂次服苗的AFP病例的毒株及部分Ⅲ型毒株,共180株进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例AFP病例和7名接触者中,分离到8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在上海市1名健康儿童中分离到1株Ⅲ型VDPV。在培训和质量控制方面,2006年举办了两期全国脊灰实验室新人手把手培训班,12个省CDC脊灰实验室16人参加了培训。2006年,国家脊灰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WHO的2006年度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2006年度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内蒙古、江苏、福建、云南、湖南、四川、新疆、安徽8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认证。结论中国2006年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已建立的
张勇李杰祝双利严冬梅朱晖安洪秋王东艳陈立许文波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冷藏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测定冷藏(4℃)保存48 h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情况。方法分别以一定浓度梯度的FITC-s WGA、FITC-RCA-1、FITC-ECA标记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最佳工作浓度。检测冷藏保存48 h后血小板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情况。结果 FITC-s WGA、FITC-RCA-1、FITC-ECA工作浓度分别为2μg/ml、2μg/ml、30μg/ml时标记效果好。冷藏保存48 h后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较22℃常规保存明显增加,分别增至(156±18)%及(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藏保存48 h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增加。
杨玲玲石丽萍龚晓燕陈立任芙蓉
关键词:血小板保存血小板膜糖蛋白流式细胞术
引发脑膜脑炎流行的柯萨奇B_5病毒的序列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安徽省明光市 2 0 0 1年 6~ 7月发生了一起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 ,从病人脑脊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 17株柯萨奇 (Coxsackie ,Cox .)B5病毒 ,血清学实验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此次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的病因。对其中的 2株病毒 (MG/ 18/ 2 0 0 1和MG/ 39/ 2 0 0 1)测定了VP1区全基因核酸序列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 2株病毒VP1区核苷酸长度均为 849bp ,两毒株之间仅有 1个核苷酸不同。这两株病毒与从 (GenBank)检索到的Cox B5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约为 82 %,氨基酸序列亦有改变。从进化树上看 ,这两株病毒同在一个小分支上 ,与它们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从一疑似脊髓灰质炎的儿童分离到的AF114383 -Cox B5病毒 ,而与从手足口病患者分离到的X6 770 6-Cox B5病毒相对较远。表明此次脑膜脑炎的病因病毒与同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Cox B5的原型株 -AF114383 -Cox B5病毒亲缘关系最近 ,但核苷酸已经发生了 >18%的变异 ,可以认为其是Cox B5新亚型病毒。
陈立赵月萍张礼璧朱晖祝双利马明英王建军
关键词:脑膜脑炎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