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漳州市2012—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漳州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趋势,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漳州市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处理及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结果 5年间共上报28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涉及患者503人,死亡1人(河豚鱼毒素中毒)。致病因素以微生物引起的事件数和涉及人数最多,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食品分类以动物性食品引起的事件数和涉及患者最多,其次为植物性食品;责任单位以集体食堂为主,其次为宾馆饭店。结论漳州市的食源性疾病,5年来微生物性是主要致病因素,多发生于餐饮场所,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 洪舒萍蔡茂荣陈锦钟陈莉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卫生监测食品安全
- 2013-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漳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找出易受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采样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检测17类食品764份,检出致病菌142株,致病菌检出率18. 59%,其中以乳及乳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78. 95%),其次分别为婴幼儿食品(44. 59%)、桶装饮用水(36. 51%)、寿司(30. 00%),外卖配送餐、肉与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饮料、学生餐等食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36. 51%),其次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25. 58%)、副溶血性弧菌(7. 17%)和阪崎肠杆菌(7. 14%)。结论漳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 洪舒萍陈锦钟钟凌陈莉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
- 浅谈基层疾控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被引量:4
- 2008年
- 疾控机构实验室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质量管理对策。
- 胡慧玲洪照宽陈莉
- 关键词:疾控实验室质量管理
- 一起麻痹性贝类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一起因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总结调查处置经验,为指导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该起事件调查处置过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防控效果评价。结果本次事件是由于海域发生赤潮导致贝类食品染毒,中毒病例164名,50岁以上人群占病例总数的57.9%(95/164),主要临床表现为唇舌肢端麻木(100.0%,164/164)、乏力(75.0%,123/164),患者最短潜伏期为10 min,最长潜伏期为24 h,平均潜伏期为3 h,可疑致病食物为淡菜、海蛎等贝类食品,在10份食物样品中有8份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后,事件得到控制。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赤潮危害宣传力度,扩大赤潮监视监测范围,及时发布危害预警,减少贝类毒素中毒风险。
- 陈锦钟洪舒萍蔡茂荣陈莉张添林
- 关键词:食物中毒水产品麻痹性贝类毒素流行病学调查
- 漳州市2016年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漳州市2016年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漳州市11个县市区27家哨点医院收集的所有由食品或疑似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就诊病例,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6年漳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2 945例,其中男1 339例(45.5%),女1 606例(54.5%)。<5岁组(16.0%)与25~34岁组(19.1%)病例占比较多。病例职业以农民占比最高(34.9%),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可疑暴露食品动物性占44.5%、植物性食品占35.3%。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78.3%)。结论漳州市食源性疾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控平台,提高预警和防控能力。
- 洪舒萍魏鹏陈锦钟陈莉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卫生监测疾病控制
- 342份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指标监测分析及对策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连续三年生产的342份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质量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监测结果表明三年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逐渐提高,到2008年已达到96.8%的水平;三大类产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是纸尿裤,依次为卫生巾、面巾纸;监测的微生物指标有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包括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细菌菌落总数和真菌菌落总数超标是主要的不合格原因,其余项目都为合格。结论应加强对各环节的有效控制以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卫生质量。
- 胡慧玲洪照宽陈莉
- 关键词: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指标
- 漳州市2017—2021年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 2024年
- 目的了解漳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与《福建省卫生健康系统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方案》组织开展食品样品采集及致病菌监测。结果2017—2021年间监测658份食品样品,在6种食品中共检出125株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9.0%。副溶血性弧菌(33.2%)检出率较高。不同食品中水产品的检出率最高(34.7%)。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在流通环节及餐饮环节检出。结论漳州市市售食品存在较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监管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加强食品动态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
- 洪舒萍陈锦钟魏鹏陈莉郑雅玲卢婷婷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食品监管食品安全
- 近期食品卫生标准更新浅析
- 2006年
- 胡慧玲陈莉
- 关键词:食品卫生标准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技术进步产品质量
- 漳州市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分析漳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食品卫生安全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漳州市2016—2020年度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26 138例,男性12 294例、女性13 844例,男女比为0.89∶1;病例较多的前3位年龄段为0~<5岁(3 563例,13.63%)、25~<30岁(2 359例,9.03%)、30~<35岁(2 103例,8.05%);职业分布前3位的为农民(10 137例,38.78%)、散居儿童(3 147例,12.04%)、学生(3 054例,11.68%);6月份开始病例数逐渐增多,高峰期在8月份;病例临床诊断以急性胃肠炎为主(22 197例,84.92%),其次为感染性腹泻(2 391例,9.15%);致病食物以水产动物及制品(5 957例,22.79%)、肉及肉制品(3 612例,15.59%)、粮食类及其制品(2 877例,11.01%)为主。结论 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强化健康教育工作。
- 陈锦钟洪舒萍蔡茂荣陈莉魏国富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