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国山

作品数:31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文学
  • 6篇文艺
  • 4篇大众
  • 4篇大众文化
  • 4篇审美
  • 4篇文艺思想
  • 4篇民族
  • 3篇艺术
  • 3篇主义
  • 3篇文论
  • 3篇论文学
  • 3篇罗莎·卢森堡
  • 3篇民族认同
  • 3篇话语
  • 3篇范式
  • 2篇大众文化时代
  • 2篇研究范式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英伽登
  • 2篇语言

机构

  • 25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31篇陶国山
  • 1篇廖红艳
  • 1篇傅萱

传媒

  • 3篇新疆大学学报...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上海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2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语文学习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新乡师范高等...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中外文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认同”的文学话语建构被引量:4
2013年
认同是形塑人之为自我,民族之为集体自我的一个关键概念。晚近以来,寻找认同建构的有效路径,进而解决认同(或身份)的危机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语言、话语是认同建构的基础性要素与前提条件,而文学所具有的想象、虚构、情感等功能在认同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学叙事既是人们之间特定的情感方式的呈现,又是作为想象共同体的民族形式的再现。文学不仅以其表意实践(话语)的形式呈现文化认同,文本本身也是对认同的表征与叙述,认同在文学及其文化关联中得到呈现。
陶国山
关键词:文学话语话语建构
话语实践与认同建构
本文是对认同经由文学话语进行建构或重构过程的研究。尽管建构认同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无论是民族的历史记忆、起源神话,还是语言符号、话语实践乃至意识形态等都能在文学文本中得到反映,没有也不可能有单一的、脱离文本的认同话语存在。...
陶国山
关键词:话语实践民族认同
论文学叙事语境下的民族认同被引量:4
2013年
文学叙事聚合了有着相同背景的社会成员,促进集体自我的形成。有关民族的文学叙述表征了被称之为"想象共同体"的民族认同。早期史诗式的文学叙事既能帮助巩固民族国家的民族意识,又是本民族认同的精神资源。上世纪初中国文学对民族性的强调就是试图诉诸一种强烈的国家、民族情感,以此唤醒国人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救亡意识。文学叙事成为民族认同建构的话语表达。
陶国山
关键词:文学叙事民族史诗民族认同
罗莎·卢森堡: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被引量:1
2014年
罗莎·卢森堡是第二国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的有关资本积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她对帝国主义、全球化、社会主义民主以及苏联东欧的未来等的思考,也不断被后来的现实所证实。阿伦特称她达到了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和修正派都未能取得的成就,并高度赞扬她的大局观,指出她并不全然否定利用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革命战术,倡导无产阶级政党党内的民主制度。
陶国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利用资本主义
新时期“美学热”重估被引量:2
2019年
新时期初兴起的"美学热"是中国当代思想史上重要也是较为成功的一次美学预演,引领了其后的审美文化研究以及新世纪美学再次复兴的话题。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国家话语中迅速生成的,其本质在于借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学"主题的再阐释助推其时的思想解放大潮。反思并重估新时期"美学热"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是从美学的角度正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纷争的合理性,推进人文思想进步的重要呈现;另一方面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语境的当代政治话语需求,是在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人文思想层面继续深化发展的重要历史参照。
陶国山
关键词:美学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英伽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研究
2007年
英伽登认为审美经验活动开始于对实在事物的认识,审美对象是审美经验的产物,但是审美对象不同于实在事物,审美对象形成后也不局限于实在事物。本文探讨了英伽登的这一美学思想,即审美经验活动经历预备情绪,审美对象的形成和作为审美特质的审美对象质和谐的产生过程。在形成质和谐的基础上,审美经验过渡到它的最后阶段,就是对价值的认识。英伽登运用现象学方法论证了审美经验活动过程,其中体现着他对于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陶国山
关键词:审美经验审美对象审美态度
“E”时代的短信文学话语被引量:1
2007年
短信在担负传递信息重任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当下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现象。短信话语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日常、祝福、幽默、创作型短信。作为文学的创作型短信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产物,它不但具有情感隐私性、短小精悍性、语言生动性等特点。同时也包含着后现代艺术中大众化、娱乐性、复制性等特征。
傅萱陶国山
关键词:后现代大众文化
文学的乌托邦抑或政治的乌托邦
2007年
2006年第5期《读书》杂志发表了旷新年先生的《“当代文学”的建构和崩溃》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们围绕旷新年先生的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以及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学术价值观念分别从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等视角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本刊特选发其中4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陶国山
关键词:政治意识形态乌托邦《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
从语言到话语:论文学研究范式的“话语转向”
从启蒙到人本、从普适到多样、从语言到话语,晚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目标与范式的转变,不仅是后现代反本质主义对现代启蒙神话的消解,同时也是对人本主义的再次召唤。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模式趋于瓦解,生活在...
陶国山
文献传递
论罗莎·卢森堡的批判性文艺思想
2014年
罗莎·卢森堡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根基的批判性文艺思想,旨在突出强调文艺的现实的物质性力量,以此引导人们自发性、主动性争取权利的意识。卢森堡批判性地指出,19世纪一大批伟大作家的创作实践,很多并不特别注意规范的艺术形式,却在打破人们长期的奴化思想、反对专制极权方面发挥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较早的席勒,其后像密茨凯维支、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柯罗连科、乌斯宾斯基、果戈理等的作品无不体现出这种力量。而就像人民不可能成为诗人一样,艺术家也不能简单地以"人民"来评判,后者被卢森堡批判为是特定阶级利益驱使的工具理性行为。真正伟大的作家一定是超越于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立场的,他们站在阶级之外的高度,以崇高的人格与世界观,在创作中阐明自由的艺术精神,实现对真理的追求。他们创作的是真正直面现实的艺术,揭示最日常的生活现象,同情苦难人群,敞开自我身份,深刻揭露专制社会的政治腐败。卢森堡批判性文艺思想的核心在于,文艺不应只限于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而直接就是现实,文艺在摆脱腐朽政治与极权社会的压制,摧毁压迫人们的最深刻的心理根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陶国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