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白时

作品数:60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3篇科技成果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0篇病毒
  • 14篇芽孢
  • 9篇芽孢杆菌
  • 8篇菌株
  • 7篇拮抗细菌
  • 5篇蛋白
  • 5篇原核表达
  • 5篇细小病毒
  • 5篇抗病毒
  • 5篇鹅细小病毒
  • 5篇杆菌
  • 4篇益生菌
  • 4篇棉花
  • 4篇秸秆
  • 4篇菌剂
  • 4篇活性
  • 4篇基因
  • 4篇病毒技术
  • 3篇生产工艺
  • 3篇饲料

机构

  • 58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龙岩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伯瑞动物...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能源职业...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动物卫生...
  • 1篇石家庄市动物...
  • 1篇北京华夏兴洋...
  • 1篇北京市动物疫...

作者

  • 59篇雷白时
  • 27篇朱宝成
  • 23篇袁万哲
  • 15篇张冬冬
  • 13篇姜军坡
  • 11篇王世英
  • 10篇王全
  • 9篇李红亚
  • 9篇李术娜
  • 8篇郭晓军
  • 7篇吴国江
  • 6篇郭云霞
  • 6篇王树香
  • 5篇王笑颖
  • 5篇高同国
  • 5篇郝庆红
  • 4篇王占利
  • 4篇李明
  • 4篇李佳
  • 4篇袁洪水

传媒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兽医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饲料研究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Agricu...
  • 1篇猪业科学

年份

  • 5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籽饼发酵脱毒饲料的研制及肉鸭饲用示范
李佳朱宝成袁洪水郭晓军苏维周贤雷白时蔡国朋郭威李明王伟张冬冬高同国崔雪霞
该课题以棉酚降解率为技术指标,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筛选得到具高效脱毒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株,其对棉酚的降解率达到96.02%。通过发酵罐中试生产,采用连续流离心和闪蒸干燥联用的后处理工艺,制备的菌剂活菌含量达2.80×...
关键词:
关键词:棉籽饼生产工艺
新型鹅细小病毒感染鸭的肝、胸腺、回肠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旨在探究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致病机制。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感染NGPV SD株14 d雏鸭的肝、胸腺和回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回肠上调基因有78个,下调基因有31个;感染组胸腺上调基因有111个,下调基因有78个;感染组肝中上调基因有128个,下调基因有313个;NGPV感染雏鸭后,胸腺、回肠和肝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免疫效应过程、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等多个免疫相关生物学过程,并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等多条信号通路富集。综上表明:NGPV感染激活了机体免疫反应和宿主细胞的相关抗病毒信号通路。此研究为NGPV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王璐瑶郝雪飘雷白时赵款张武超袁万哲
关键词:转录组测序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7-4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7-4菌株的发酵产抗菌蛋白量,采用单因素法对B.polymyxa7-4菌株发酵培养基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对7-4号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5.0%,大豆蛋白胨5.0%,MnSO40.02%,MgSO4.7H2O 0.10%,培养基初始pH 7.5,种龄10-12 h,30℃摇床培养48 h。经过优化抑菌圈直径增加了50.4%。
雷白时张冬冬王全姜军坡王伟朱宝成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抗菌蛋白发酵优化
棉籽饼脱毒菌剂的研制及其在棉籽饼饲料发酵脱毒中的应用
李佳袁洪水王伟郝志敏张爱民朱宝成郭晓军雷白时
棉籽饼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饼粕类蛋白质饲料资源,其在畜牧业上的开发利用是解决中国蛋白质资源短缺的途径之一。由于棉籽饼中含有致毒作用的游离棉酚,制约着棉籽饼在养殖业的应用。常用的棉籽饼脱毒方法中生物发酵法被普遍认为是安...
关键词:
关键词:蛋白质饲料棉籽饼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7-4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1
2011年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4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其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王笑颖孟成生雷白时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
植物雌激素S-型雌马酚的高效微生物合成与调控研究
王秀伶王世英邵建柱朱宝成李红亚雷白时吴国江于飞张琪李朝东樊进茹
该项目以黄豆甙原为底物化合物,采用阳性“培养池”高效筛选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从小鼠粪便中分离到了3株能直接将黄豆甙原转化为雌马酚的不动杆菌株,即AUH-JLm<'2>10(EU919866),AUH-JLM455(EU91...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与盆栽防效试验被引量:18
2016年
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芽孢杆菌,对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各类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种属;采用盆栽试验检测了其生防效果。通过试验获得了一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HD-5,并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7.78%,具有较好的草莓根腐病防治潜力。
雷白时王笑颖姜军坡张冬冬朱宝成
关键词:草莓根腐病尖孢镰刀菌芽孢杆菌
GM-CSF和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对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大肠杆菌鞭毛蛋白(FliC)对口蹄疫(FMD)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重组猪GM-CSF蛋白和重组FliC蛋白,之后进行了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将制备好的重组蛋白与口蹄疫灭活疫苗混合后免疫小鼠,免疫后第4、7、10、14天采集小鼠血清,用间接ELISA检测VP1结构蛋白抗体水平,第14天无菌分离小鼠脾用qPCR检测脾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后第7、10、14天,GM-CSF佐剂组和FliC佐剂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FMD疫苗组,复合佐剂的抗体水平高于FMD疫苗组和其他佐剂组。q PCR结果显示,GM-CSF佐剂组、FliC佐剂组与复合佐剂组中IL-2、IL-4、IL-10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疫苗组和PBS组。由此可见,重组FliC蛋白和重组猪GM-CSF蛋白可以提高FMD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且重组蛋白联合使用的效果更佳。
李亚宁雷白时李丽敏庞洪泽赵款张武超郑世学袁万哲
关键词:GM-CSFFLIC口蹄疫疫苗
西瓜枯萎病拮抗细菌HD-5菌株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对土样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芽孢细菌HD-5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 S rDNA全序列分析。结合HD-5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DNA全序列分析结果综合考察,判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雷白时王笑颖郭晓军姜军坡朱宝成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拮抗细菌
嵌合口蹄疫病毒VP1抗原基因的重组脑心肌炎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2022年
将口蹄疫病毒(FMDV)VP1全长、VP1 B细胞表位(135~160、198~213aa)和T细胞表位(20~40aa)组合为不同长度分别插入脑心肌炎病毒(EMCV),构建嵌合FMDV VP1重组EMCV。通过融合PCR及酶切的方法,将外源片段插入EMCV L蛋白第5、6位aa之间,得到重组质粒pWSK-EMCV-FMDV VP1、pWSK-EMCV-FMDV VP1(TB)和pWSK-EMCV-FMDV VP1(2TB),将其转染至BSR T7/5细胞拯救重组病毒EMCV/RvBD_(2)W-VP1、EMCV/RvBD_(2)W-VP1(TB)和EMCV/RvBD_(2)W-VP1(2TB),并在BHK-21细胞传代分析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得到1344 bp、909 bp和1155 bp的外源基因融合片段,表明成功构建了3种重组质粒;3株重组病毒EMCV/RvBD_(2)W-VP1、EMCV/RvBD_(2)W-VP1(TB)和EMCV/RvBD_(2)W-VP1(2TB)在BHK-21细胞传至F5代,病毒滴度分别为1×10^(7.85)TCID_(50)/mL、1×10^(8.06)TCID_(50)/mL、1×10^(7.76)TCID_(50)/mL;通过RT-PCR、IFA等方法对F5代重组病毒进行鉴定,显示重组病毒EMCV/RvBD_(2)W-VP1(TB)可以稳定遗传,且病毒复制水平与亲本病毒相一致,而其他2株重组病毒在传代过程中缺失。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了3个重组EMCV质粒,转染细胞后携带FMDV VP1抗原表位的重组病毒稳定遗传,为后续以EMCV为骨架构建活载体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露露张武超雷白时包银莉王志刚赵款袁万哲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感染性克隆VP1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