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谦
-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药卫生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栓塞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对13例肺栓塞患者的16排螺旋CT各种血管成像进行分析、对比,寻求一种更有效、简便、直观、快捷的成像方法显示肺栓塞。方法:经血管造影(CTPA)后,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T)及仿真内窥镜(VE)成像技术,对于栓塞部位不同者选择不同的层厚(SL)进行图像重建处理。结果:VRT成像对显示肺动脉主干部位的栓塞最为直观,依次为MIP、MPR及VE图像,其中MIP、MPR成像对显示肺叶以下动脉小栓塞情况较好。结论:肺栓塞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后的成像中应以MIP、MPR为主,VRT及VE成像作为一辅助方法。
- 韦力谦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 远距遥控自动灌注结肠双对比造影诊断结肠癌(附36例分析)
- 1995年
- 我们采用自动气钡双重造影仪,在X线电视监控下,远地隔窒遥控自动灌注钡气完成结肠双对比造影。诊断结肠癌36例,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具有典型肠癌X线征及临床特征。兹报告如下,并对本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作初步评价。1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15例,患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者87岁,60岁以上者16例,平均年龄59岁。便血18例;腹部包块17例,其中2例伴贫血;腹痛7例,病变部位:直肠9例,乙状结肠7例,降结肠4例。
- 韦波邹佳锦韦有文刘惕生韦力谦
- 关键词:结肠双对比造影结肠癌电视监控气钡双重造影医院放射科造影剂
-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0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B组行单纯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前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膀胱肿瘤缩小,血尿缓解或消失,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复发4例(20%),死亡2例(10%)。B组复发9例(45%),死亡4例(20%)。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 许彪文斌刘惕生韦力谦
- 关键词:膀胱肿瘤动脉灌注药泵
-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后手术治疗组,B组30例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病死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应。结果:A组患者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完全缓解率(CR)为16.7%(5/30),部分缓解率(PR)为70%(21/30),有效率(CR+PR)为86.7%。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状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死亡4例(13.3%),B组死亡8例(26.7%)。A组复发6例(20%),B组复发14例(46.7%)。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后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 许彪文斌刘惕生韦力谦
-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髂内动脉化疗药泵介入放射学
-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寻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4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40例患者分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组(A组)20例和单纯手术治疗组(B组)20例,了解介入治疗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前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能使大部分膀胱肿瘤病灶缩小,控制严重血尿,提高手术中肿瘤的切除率,术后经药泵穿刺注射抗癌药物能更有效地清除残留肿瘤病灶和杀灭盆腔内转移病灶,预防肿瘤复发,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和药泵植入联合手术治疗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提高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
- 文斌刘惕生黄健辉任占平周苏斌尼建平韦力谦许彪
- 关键词:膀胱肿瘤髂内动脉药泵
- 乳腺癌DSA造影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索乳腺癌的血供特点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DSA造影评估乳腺癌供血动脉分布,分别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结果 48例患者DSA造影共发现74支明确供血动脉。单支供血9例,多支供血39例,主要以胸外侧动脉和(或)胸廓内动脉为主。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近期疗效:有效率(CR+PR)为93.8%(45/48)。中位缓解期为1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结论乳腺癌的供血动脉与肿瘤的位置密切相关,外侧乳腺癌主要由胸外侧动脉主导供血,内侧乳腺癌主要由胸廓内动脉主导供血,乳腺癌术前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化疗栓塞的针对性和术前介入治疗的疗效。
- 许彪庄亚强刘惕生陈刚韦力谦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栓塞动脉插管
- 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
- 目的:目的探索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介入治疗组(30例),采用术前多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B组为对照组...
- 许彪庄亚强刘惕生陈刚韦力谦
- 文献传递
- 动态CT增强三期扫描鉴别肺不典型肿块(结节)的价值
- 2013年
- 目的总结肺内不典型肿块或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特点,鉴别其良恶性。方法肺内不典型肿块(结节)30例,均行CT常规平扫及动态CT三期扫描,分析不同性质肿块的强化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23例恶性肿块(结节)强化峰值位于延迟期,峰值在1~3 min内,呈中等度强化,强化密度不均匀,边缘强化明显;7例良性肿块(结节)病灶强化峰值多位于早期,峰值在30~60 s内,强化密度相对均匀。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能反映病灶的供血信息,为肺内不典型肿块性质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 甘雄辉刘惕生邹盈韦力谦
- 关键词:肺肿瘤X线计算机供血动脉
- DSA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出血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肾损伤出血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 10例临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肾损伤出血患者 ,局麻下采用经皮穿刺插管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技术 ,超选择性将导管尖端置入到出血的肾内动脉 ,给予明胶海绵栓塞剂进行介入性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经栓塞后 ,血尿均在 1~ 2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功能 。
- 文斌刘惕生韦力谦周苏斌李占全何冰玲许彪叶玄旭
- 关键词:DSA肾动脉栓塞术肾损伤肾出血
- 颅内动脉瘤的DSA表现(附18例分析)及检查方法评估
- 2006年
- 颅内动脉瘤是成人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发病时较急骤,常以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及肢体活动障碍表现而就诊,尽管CT、MRI检查结果能显示出血的部位、部份病例可提示该病的可能性,但确立诊断需经脑血管DSA造影,为此现将我院近年来的18例脑动脉瘤造影的DSA表现汇总分析如下。
- 韦力谦
- 关键词:DSA表现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DSA造影肢体活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