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如冰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油田
  • 7篇东河砂岩
  • 7篇砂岩
  • 4篇低阻
  • 4篇油层
  • 3篇低阻油层
  • 3篇盆地
  • 3篇白垩系
  • 3篇SOUTH
  • 2篇油藏
  • 2篇油气
  • 2篇支持向量
  • 2篇支持向量机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识别方法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向量
  • 2篇向量机
  • 2篇滨岸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怀俄明大学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塔里...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16篇韩如冰
  • 10篇田昌炳
  • 6篇李顺明
  • 5篇徐怀民
  • 5篇杜宜静
  • 5篇何辉
  • 4篇李维禄
  • 3篇江同文
  • 1篇陈宣华
  • 1篇宋本彪
  • 1篇高严
  • 1篇刘太勋
  • 1篇朱怡翔
  • 1篇王培俊
  • 1篇王超
  • 1篇李保柱
  • 1篇王涛
  • 1篇胡筱妮
  • 1篇孙海航
  • 1篇干旭

传媒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测井技术
  • 1篇国外测井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为揭示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Jake地区层序地层格架,将早白垩世进一步分为7个三级层序,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Jake地区白垩系由于构造活动较为活跃,水深的变化造成快速的沉积相变,其中Abu Gabra组沉积类型由深水沉积变化为浅水沉积,由下至上依次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Bentiu组沉积时构造较为稳定,垂向上从辫状河-曲流河演化为三角洲。
陈诚朱怡翔李顺明石军辉韩如冰
关键词:层序地层白垩系
哈得油田东河砂岩钙质胶结成因及类型识别和分布特点
<正>哈得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整装沙漠油田,主力油层石炭系东河砂岩为典型的无障壁浪控砂质滨岸沉积,沉积相带主要发育临滨、前滨和后滨。区内隔夹层可分为3类,钙质隔夹层、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其中钙质隔夹层是最主要的类型。钙质...
韩如冰田昌炳徐怀民徐朝晖
文献传递
复杂断块油气藏低阻油气层成因及发育控制因素——以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的Ben1油藏和AG1油气藏均为复杂断块油气藏,分别属于复杂断块构造背景下的整装背斜油藏和层状油气藏,发育大量低阻油气层,对油、水层识别造成较大困难。为此,综合岩心、测试、测井等资料,对Jake South油田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藏的低阻油气层成因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储层的粒度、物性、空间类型、致密程度等对研究区Ben1和AG1段分别进行储层分类,并对其中发育的低阻油气层进行定义;然后,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物性、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明确研究区复杂断块油气藏各类型储层低阻油气层的成因;最后,对比低阻油气层与储层的分布特征,分析低阻油气层的发育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阻油气层的成因主要为高束缚水饱和度、发育导电矿物以及油气充注不足,而粘土矿物附加导电及工程因素对低阻油气层发育的影响则较小。不同复杂断块油气藏发育的不同类型储层的低阻油气层的成因存在差异,一般仅有1或2种因素起主要作用。低阻油气层的发育受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类型以及低阻油带等因素控制。研究区下步低阻油气层的勘探开发应主要针对Ben1油藏和AG1油气藏发育的优质储层。
韩如冰田昌炳李顺明洪英霖蒋义伟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低阻油气层
哈得油田东河砂岩钙质胶结成因及类型识别和分布特点
哈得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整装沙漠油田,主力油层石炭系东河砂岩为典型的无障壁浪控砂质滨岸沉积,沉积相带主要发育临滨、前滨和后滨.区内隔夹层可分为3 类,钙质隔夹层、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其中钙质隔夹层是最主要的类型.钙质隔夹...
韩如冰田昌炳徐怀民徐朝晖
低电阻率油层模式识别方法的变量选取及应用
2017年
Jake south油田AG组油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内部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识别难度大,准确率不高。现有模式识别算法常采用的部分模型变量不能反映储层流体性质,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油藏中应用效果往往不好。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曲线等资料,对模式识别中通常所选变量进行优化,并用于低电阻率油层识别中。结果表明,储层类型、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幅度比、中子密度指数、原状地层电阻率、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地层密度等变量可反映储层流体性质,建议采用。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选用建议的模型变量对已证实油水层进行识别,取得良好效果,油水层识别准确率达94.4%,远高于采用以往常用变量的准确率。
韩如冰田昌炳李顺明干旭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测井解释低电阻率油层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
苏丹Muglad盆地下白垩统原油破坏作用及黏度变化规律——以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Bentiu油藏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下白垩统Bentiu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且原油性质变化机理不清,为油藏开发带来较大困难。综合测井、试油、原油性质、原油全烃色谱、质量色谱等资料,对Bentiu油藏原油破坏作用及黏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entiu油藏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生物降解作用,水洗作用影响较弱,氧化作用影响最弱。在各种原油破坏作用影响下,由油藏油水界面处至油藏顶部,原油破坏作用逐渐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变小,API重度值逐渐升高,黏度逐渐降低。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Bentiu油藏50℃脱气原油黏度与其距油水界面的垂直距离、地层深电阻率、密度曲线的线性关系式,计算结果可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韩如冰田昌炳周家胜李顺明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下白垩统原油黏度
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井区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隔、夹层的发育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其中流体的运动,开展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于储层优势通道的研究和开发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井区东河砂岩段为例,结合静态地质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验证方法:从隔、夹层的地质模式出发,借助注采井组的示踪剂实验,从示踪剂是否见效、见效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示踪剂实验井组井间的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结合生产曲线特征,对井组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隔、夹层分布的地质模式与动态响应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了完全不遮挡型、部分遮挡型以及完全遮挡型3类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分布模式。根据总结的对应模式和生产动态特征来分析无示踪剂实验的井组,预测整个研究井区的隔、夹层空间分布,取得较好的效果。
李维禄徐怀民王超胡筱妮韩如冰黄娅
关键词:东河砂岩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层相控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2024年
碳酸盐岩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大,孔隙-喉道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低,渗透率预测难度较大,常规以线性关系为主的预测方法结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层渗透率综合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方法主要分3步。首先对岩心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结合地质特征,优选预测测井曲线参数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建立预测模型;最后综合多来源资料,进行预测结果质量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地区碳酸盐岩A油藏,渗透率预测结果较好。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复杂,孔、洞、缝均发育,岩心塞的渗透率测量只能代表局部位置,而试井资料的动态有效渗透率测量范围较大,可以体现储集空间特征,加之储层黏土矿物含量低,不存在储层敏感性问题和各向异性较弱等因素,最终导致试井动态渗透率数值一般高于岩心渗透率。
韩如冰高严张元峰
关键词:神经网络碳酸盐岩渗透率预测
层序格架内成岩特征差异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综合利用各项资料,结合孔隙演化定量研究方法,对层序格架内成岩特征差异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格架内成岩特征差异包括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两个方面;层序界面对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较强,界面附近胶结物含量一般更高,部分层序界面附近溶蚀强度更大;层序单元方面,受层序演化控制,不同单元沉积环境、沉积物特征不同,经历相同的成岩过程后,其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强度不同;对于压实作用,早期海侵前滨砂岩和早期高位过渡带砂岩强度较高,而晚期海侵临滨砂岩程度较弱;对于胶结作用,早期高位过渡带砂岩、早期海侵前滨砂岩、晚期海侵临滨砂岩胶结强度依次减弱;对于溶蚀作用,早期海侵前滨砂岩、晚期海侵临滨砂岩、早期高位过渡带砂岩强度依次增强。
韩如冰田昌炳孙海航王培俊徐怀民李维禄
关键词:层序成岩作用东河砂岩层序界面
苏丹穆格拉德盆地福拉凹陷AG1层低阻油层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2
2018年
首先综合各项资料研究低阻油层成因,并将低阻油层按成因分类,分别研究其测井响应特征,然后明确不同油田各成因类型分布,将其与储层地质特征对比分析,明确低阻油层形成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低阻油层形成机制包括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存在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油气充注不足等。低阻油层形成控制因素可分为沉积因素、成岩因素、沉积-成岩综合因素及成藏因素。沉积因素对低阻油层的控制主要通过对泥质含量的控制实现;成岩因素对低阻油层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导电胶结物的沉淀和孔隙结构复杂化上;沉积-成岩综合因素对低阻油层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黏土矿物和有效储层展布上;成藏因素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条件较差时,油气充注不足,造成油层低阻。各油田储层地质特征不同,低阻油层控制因素不同,最终造成低阻油层成因类型分布出现差异。
韩如冰田昌炳马思李顺明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低阻油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