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宁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风洞
  • 7篇风洞试验
  • 4篇脉动风
  • 4篇脉动风压
  • 4篇建筑
  • 4篇风压
  • 4篇高层建筑
  • 3篇风力
  • 2篇顺风向
  • 1篇特性分析
  • 1篇偏度
  • 1篇平均风
  • 1篇平均风压
  • 1篇谱特性
  • 1篇横风向
  • 1篇方柱
  • 1篇非高斯
  • 1篇非高斯特性
  • 1篇峰度
  • 1篇风向角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韩宁
  • 9篇顾明

传媒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第五届“工程...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两并列方形高层建筑局部风压干扰特性被引量:16
2011年
对2个并列方形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了受扰建筑风压测量的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施扰模型高度变化以及相对位置变化对受扰方形高层建筑表面局部风压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度比固定、间距比变化时,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干扰因子最大值在狭缝面和外侧面均随间距比的增大而减小,间距比等于2时,狭缝面的脉动风压放大较为显著,在前缘棱边的上端角部处为2.2,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则随间距比的增大而略有增大.间距比固定、高度比变化时,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干扰因子最大值在狭缝面、外侧面和背风面均随高度比的增大而增大,狭缝面脉动风压增大最为显著,局部达2.7,在迎风面则受高度比变化的影响较小.
韩宁顾明
关键词:风洞试验
方形高层建筑横风向层风力干扰特性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研究受扰建筑层风力的干扰特性,研究了施扰建筑在不同位置时受扰建筑的横风向层风力沿高分布情况以及其干扰因子沿高分布情况,给出了并列和串列时的脉动层风力系数沿高分布拟合公式.结果显示,施扰建筑可能会使受扰建筑横风向平均层风力不再为零,横风向脉动层风力沿高分布情况及其干扰因子沿高分布情况与施扰建筑位置关系密切,脉动层风力干扰因子最大可达2.26.
顾明葛福韩宁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力横风向风洞试验
方形高层建筑风压脉动非高斯特性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通过风洞刚性模型动态测压试验对单体方形高层建筑脉动风压非高斯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依据测点偏度和峰度及其概率密度函数图给出了高层建筑风压脉动非高斯特性的描述方式,然后分析了高层方形建筑脉动风压非高斯特性,最后给出了不同风向角下的非高斯区域.结果表明,风向角对结构非高斯特性的影响较大,对于直接受来流风作用的立面,其会同时出现正偏和负偏,而峰度值也相对较小,其主要以高斯区域为主,而受分离流和尾流综合作用的立面,该面均为负偏且峰度值相对较大,其主要以非高斯区域为主,当出现流体再附时,相应区域的负偏值会增大而峰度值则减小,导致非高斯区域过渡到高斯区域.
韩宁顾明
关键词:偏度峰度非高斯特性风向角
两串列方柱局部脉动风压干扰研究:第1部分迎风面效应
对两个串列方柱在0°风向角下进行了其中之一的受扰方柱风压测量的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施扰模型高度和位置变化对受扰方柱局部脉动风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施扰模型和受扰方柱等高时,随着间距比的增大,受扰方柱迎风面脉动风...
韩宁顾明
关键词:风洞试验
文献传递
串列布置受扰超高层建筑脉动风压谱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方形高层建筑在单体和受扰状态下的脉动风压功率谱特性。在风洞中首先对C类地貌下的单体方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实验,然后针对16个不同施扰位置、3种不同高度比时的两方形高层建筑进行了干扰实验,得到了受扰方形高层建筑的局部风压。基于实验结果,研究了串列布置条件下间距比以及高度比对受扰建筑典型测点风压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体建筑迎风面中轴线测点风压谱为宽频分布而棱边处风压谱出现尖锐谱峰;侧风面后缘高频段能量显著大于前缘。串列布置间距比变化时,典型测点谱峰幅值在间距比较小时显著削弱。较低施扰建筑导致的低频段能量较大,而较高施扰建筑主要影响高频段能量。
韩宁顾明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两串列方形高层建筑局部风压干扰特性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对2个完全相同的串列方形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了受扰建筑风压测量的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施扰模型相对位置和高度变化对受扰模型局部风压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度比固定,迎风面平均风压在间距比小于3时为负压,大于3时为正压,侧风和背风面平均负风压及各个面脉动风压均在间距比等于3时取得最大值。高度比变化,间距比小于3时,迎风面平均负风压随高度比的增大而增大,侧风和背风面则均在等高时取得最小值,和平均风压不同,迎风、侧风面脉动风压均在等高时取得最大值,背风面在等高时取得最小值;当间距比大于3时,平均风压在各个面上均随高度比的增大而减小,脉动风压在迎风和侧风面随高度比的增大而增大,背风面则在等高时取得最小值。
韩宁顾明
关键词:风洞试验平均风压脉动风压
两串列方柱局部脉动风压干扰研究:第1部分 迎风面效应被引量:15
2009年
对两个串列方柱在0°风向角下进行了其中之一的受扰方柱风压测量的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施扰模型高度和位置变化对受扰方柱局部脉动风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施扰模型和受扰方柱等高时,随着间距比的增大,受扰方柱迎风面脉动风压增大,特殊的情况是在间距比小于4时,迎风面棱边和接近屋顶的部位脉动风压显著放大而中间部位其值则减小;当施扰模型位置固定时,随着高度比的增大,受扰方柱迎风面棱边和屋顶角部脉动风压相应增大,而迎风面中间部位则先增大后减小。
韩宁顾明
关键词:方柱风洞试验脉动风压
方形高层建筑顺风向层风力干扰特性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研究了受扰建筑层风力的干扰特性(所给出的是顺风向层风力干扰特性).研究了施扰建筑在不同位置时,受扰建筑的顺风向层风力沿高度分布情况,以及层风力干扰因子沿高度分布情况,得到了并列和串列工况的平均层风力干扰因子沿高度分布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施扰建筑位置变化,层风力沿高度分布规律会发生变化,干扰因子沿高度分布规律也会发生变化.顺风向平均层风力干扰因子在某些位置达到1.08左右,顺风向脉动层风力干扰因子在某些位置高达1.5以上.
顾明葛福韩宁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力顺风向风洞试验
高层建筑顺风向层风力干扰效应研究
利用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研究了受扰建筑层风力的干扰特性,本文给出的是顺风向层风力干扰特性.文中研究了施扰建筑在不同的位置时,受扰建筑的顺风向层风力沿高分布情况以及层风力干扰因子沿高分布情况,得到了并列和串列工况的平均层风力...
葛福顾明韩宁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力顺风向风洞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