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萍萍 作品数:7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13年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由于起病隐匿而不被重视,容易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SPECT心肌灌注显像作为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的筛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筛查、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韩萍萍 颜珏关键词: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显像 ^18F-FDG胸部符合线路SPECT/CT半定量分析与PET/CT的对比研究 2019年 目的通过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进行物理校正,提高其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使之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以PET/CT半定量参数为标准,评价校正后半定量符合线路各参数的准确性。方法将^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经过衰减校正、散射校正、点扩散函数校正等处理过程,去除影像中物理衰减、散射、噪声等干扰,提高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通过点源及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模型测试,确定图像分辨率、对比度以及其测定^18F-FDG放射性浓度的准确性。于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集已确诊胸部肿瘤的患者15例(男性13例),患者均先、后采集胸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和胸部PET/CT扫描,并将符合线路图像经第三方软件校正后重建为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对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与PET/CT显像的肿瘤病灶分别测量最大化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瘦体质量标准化摄取值(SUL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半定量参数,并采用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做相关分析。结果在模型研究中,经过校正的半定量符合线路图像平面半高宽从(13.1±1.2)mm减少至(9.5±0.8)mm [PET为(7.4±0.4) mm],而轴向半高宽从(13.5±1.1) mm减少至(9.8±0.7)mm[PET为(7.6±0.5)mm],同时图像对比度提高到6.32(传统符合线路为1.79,PET为6.69)。在对患者进行的研究中,配对t检验示半定量符合线路的各参数,包括SUVmax、SUVmean、SULpeak以及MTV,与PET各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3.90、3.92和3.98,均P<0.01);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者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218、0.8390、0.8171和0.8791。改变SUVmean和MTV的阈值,并不影响其与PET的相关性。结论经过校正,^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的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可显示更小的病灶,同时具备了类似PET/CT的半定量分析能力。 郑玉民 金超岭 崔慧娟 戴皓洁 颜珏 许百灵 韩萍萍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硬化性血管瘤CT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及18F-FDGPET/CT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7月以“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行手术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H的患者共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24--80岁),对其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及18F-FDGPET/CT全身显像(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SH的影像学特征,探讨更有效的诊断方法。结果12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病灶(左肺4例,右肺5例),3例为多发病灶,其中1例为右肺下叶2个病灶,另2例为双肺多发病灶,可见病灶相贴或多发小病灶簇状分布。CT平扫示,病灶内部密度大致均匀,4例伴钙化,3例伴空气半月征。增强扫描示,病灶多数呈明显强化,个别病灶呈中度强化,8例均可见贴边血管征,6例可见囊变坏死。18F—FDGPET/CT检查示,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片状放射性摄取,SUV~2.2—4.0。结论CT平扫及增强的多种表现对于PS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8F-FDGPET/CT显像有助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韩萍萍 郑玉民 刘晓建 李红磊 刘杰 颜珏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测定甲状腺体积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定法。核素显像法又包括平面显像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本研究通过标准模型探讨用SPECT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法(简称断层积分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准确性.并与平面图像结果进行比较。 韩萍萍 金超岭 李刚 郑玉民 王猛 甄力莳关键词: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体积 超声测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PET/CT 部分成人体部PET/CT辐射剂量评估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和估算在成人体部PET/CT显像中,应用自动毫安(ATCM)技术进行CT扫描时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及18F-FDG所致辐射的总有效剂量。方法选取71例(男41例,女30例)接受体部PET/CT显像的成人患者(≥18岁),利用计算机自动给出的剂量长度乘积值估算ATCM条件下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并根据ICRP推荐的方法估算18F-FDG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由此得出成人单次体部PET/CT显像所受辐射的总有效剂量。结果成人受检者行单次PET/CT显像时,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为4.8~13.5 m Sv,平均(6.8±1.9)m Sv;患者注射18F-FDG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为3.8~9.0 m Sv,平均(6.0±1.0)m Sv;由此得出,单次体部PET/CT显像所致辐射的总有效剂量为10.3~21.3 m Sv,平均(12.8±2.2)m Sv。结论采用ATCM技术进行成人单次体部PET/CT显像时,CT扫描所致辐射的有效剂量约占总有效剂量的53.0%,表明应用ATCM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检者所受CT辐射剂量,从而能够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的总有效剂量。 李玲 韩萍萍 续蕊 郑玉民 颜珏关键词:PET/CT显像 自动毫安技术 ^18F-FDG 肾脏深度对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根据肾侧位显像利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肾脏深度,探讨肾深度、双肾深度差对Gates法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探究侧位显像对肾动态显像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2月~12月于我院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118名,行肾侧位显像测量肾深度及双肾深度差(D),获得校正后的GFR与分肾GFR。Gates法默认以Tonnesen公式法估算肾脏深度并得到未校正深度GFR与分肾GFR。分析未校正及校正后的GFR与血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相关性及双肾深度差对分肾功能测量的影响。结果与肾侧位显像比较,Tonnesen公式法低估了两肾深度及双肾深度差。未校正及校正的GFR均与Ccr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0.755。未校正的GFR低于校正的GFR,但无统计学差异。双肾深度差与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成正相关系(r=0.98,P<0.01),随着深度差的增加,Tonnesen公式法难以准确反映分肾功能的变化。在双肾深度差较小组(D<0.5 cm)校正和未校正GFR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深度差较大的组(D≥0.5 cm)校正与未校正GFR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肾侧位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量肾GFR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双肾深度差异较大的患者,能更准确的反应分肾功能的变化。 韩萍萍 李玲 刘杰 王猛 金超岭 郑玉民关键词: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全部PPMA患者。对其^(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入选2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PMA患者,全部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扫描。^(18)F⁃FDG PET/CT显像示孤立性PPMA 7例、弥漫性多发PPMA 18例,前者形态学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与棘突,实性成分摄取^(18)F⁃FDG不均匀,空洞或囊性密度区对^(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弥漫性多发PPMA形态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分布、大小、形态不一,包括多发结节或团块5例,实变影5例,结节、团块、空洞、磨玻璃密度影、斑片影及实变影等多种形态占位混合存在8例。实变影为弥漫性多发PPMA最典型的形态学表现(11例),实变灶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均含囊性密度区,CT值较低(-71~79 Hu),可见肺叶膨隆征(6例)、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4例)、血管造影征(3例)、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弥漫性多发PPMA对^(18)F⁃FDG摄取程度不一,囊性成分低于实性成分。增强CT示,4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以结节、团块或空洞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无线性相关;以实变影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增强CT示PPMA病灶可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F⁃FDG PET/CT显像示PPMA病灶常表现为结节、斑片影等多种占位形式与实变影混合存在,可通过其特征性表现,包括肺叶膨隆、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以及代谢程度与病灶密度呈正相关� 韩萍萍 富丽萍 张凌 冯宏响 史艳芬 郑玉民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