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斌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北方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个杂交粳稻组合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产量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及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杂交粳稻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育种上,可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组合产量的同时改善其品质。
- 王昌华吴天华王辉张燕之华泽田郑文静赵家铭马作斌
- 关键词:杂交粳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 抗稻瘟病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1年
-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多抗病基因的鉴定,为抗稻瘟病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文中综述了我国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抗性改良、抗病育种的情况,并对抗稻瘟病育种的应用及方向提出了展望。
- 赵家铭马作斌
- 关键词:稻瘟病基因分子育种
- 水稻齐穗期冠层温度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在晴昼有水层、晴昼无水层和夜间有水层等不同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品种(系)齐穗期茎、叶表面温度和气孔、最终产量等性状的观测,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异现象,在不同天气和土壤水分状态下,水稻冠温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的3种类型—暖温型、冷温型和中间型。在晴昼有水层条件下,暖温型与冷温型冠温相差幅度为0.1~2.3℃;在晴昼无水层情况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6.7℃,在夜间有水层条件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1.4℃。总体上看,有水层的冠温普遍低于无水层的冠温,夜间的冠温均低于白昼的冠温。与冷温型水稻相比,暖温型水稻的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较大,而气孔密度较小,蒸腾速率较低,中间型水稻介于两者之间。暖温型材料产量高于冷温型材料,但没达到显著差异,且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没有明显规律。冷温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和垩白率较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但其他稻米品质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
- 高继平韩亚东王晓通赵晓彤马作斌徐海张文忠
- 关键词:水稻冠层温度气孔
- ‘辽粳326’ב莎莎妮’粳稻杂交后代垩白粒率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以2个垩白粒率差异较大的粳稻品种‘莎莎妮’(垩白粒率为2.5%)和‘辽粳326’(垩白粒率为72.3%)的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试材,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北方粳稻垩白粒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垩白粒率的遗传受母体植株的影响较大,在F2米粒间(着生在F1植株上的米粒)没有发生分离。(2)着生在F2植株上的米粒的垩白粒率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其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低垩白表现为显性。(3)主基因遗传力h2mg很大,达到了90.38%,多基因遗传力h2pg只占0.11%,并且存在1对效应很大的主效基因。
- 詹瞻王术王伯伦贾宝艳黄元财马作斌孙瑞
- 关键词:垩白粒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生态环境及选育方式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谷粒形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F2群体(A:中优早8号/丰锦,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四川、上海和广东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及选育方式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谷粒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群体粒形的次数分布均接近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育种者可以从中选择出具不同粒形的品种。生态环境对粒形有极显著的影响。上海和广东的谷粒长宽比大,辽宁和四川的谷粒长宽比小。与辽宁和四川相比,上海和广东的粒长显著增加,而粒宽变化不显著。单粒传、系谱法和混合法三种选育方式对粒形影响不显著。即使籼粳稻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育种者若仅按高产目标去选择而不是刻意选择粒形性状,南方稻区仍以长粒形品种为主,北方稻区仍以短圆粒形品种居多。
- 徐海马作斌杨莉李茂柏刘向东徐正进
- 关键词:水稻粒形生态环境
- 籼稻与粳稻花时对茉莉酸甲酯(MeJA)响应的敏感性差异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籼粳稻杂交可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多抗品种的主要途径,但是籼稻花时早,粳稻花时晚,两者花时不遇的困难直接影响籼粳间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可有效促进水稻花时提前,本文旨在研究MeJA对籼粳稻花时性状的调控效果及其敏感性差异,为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和籼粳稻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籼稻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材,2012年和2013年分别种植于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一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0.04、0.4和4 mmol·L-1浓度的MeJA,调查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花时的判断标准以一天中稻穗上第一朵颖花开放的时间作为始花时,以一天中颖花开放最多且最集中的时间作为盛花时,以所有颖花都关闭的时间作为终花时,并计算始花至盛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盛时间)、盛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盛-终时间)、始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终时间)。【结果】对于6个籼稻品种,喷施上述3种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地促进颖花提前开放,且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于6个粳稻品种,喷施高浓度(4 mmol·L-1)与中浓度(0.4 mmol·L-1)的MeJA可极显著促进花时提前,且高浓度与中浓度MeJA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喷施低浓度(0.04 mmol·L-1)的MeJA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籼粳稻的始-盛时间,盛-终时间在喷施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但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延长籼稻开花持续时间(始-终时间),而对粳稻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籼稻品种,不同时间喷施MeJA处理之间的花时性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粳稻品种,前日17:00与当日6:00的处理与当日8:00处理间的始花时差异显著。进�
- 闫志强徐海马作斌高东昌徐正进
-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花时
- 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有代表性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省份间及年代间水稻品种品质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了2000年以后糙米率和精米率略有下降外,东北三省水稻品种90年代前碾磨品质随着年代的演替逐渐提高;外观品质随着年代的演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0年以后品种粒长和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或极显著好于早年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随着年代的演进逐渐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逐渐提高,食味值也得到明显改善,以90年代后育成品种尤为突出;碾磨品质辽宁>吉林>黑龙江,外观品质粒长和长宽比均是黑龙江最高,且极显著高于辽宁和吉林,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吉林>辽宁>黑龙江,且相互间达到极显著水平,白度吉林>黑龙江>辽宁,相互间也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是黑龙江>辽宁>吉林,但辽宁和吉林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食味值吉林>黑龙江>辽宁,黑龙江和辽宁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与粒长和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的育种和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糙米率和精米率的降低,黑龙江应注意提高碾磨品质,吉林应适当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 何广生王海泽程效义马作斌刘迪全成哲吕艳东徐正进
- 关键词:水稻东北三省品质性状
- 花时性状在籼粳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1年
- 以籼稻、粳稻和典型籼粳稻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研究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花时性状在籼粳稻杂交后代中均呈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始花时与开花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籼粳交后代中,花时与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籼稻与粳稻的花时性状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与粳稻相比,籼稻更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07:01—08:00的平均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盛花时显著负相关,对粳稻影响不显著,14:01—15:00的平均气温与典型粳稻的盛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日最高气温与籼稻的始花时和终花时呈显著的负相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气温高低仅影响花时的早晚,对开花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籼稻对空气湿度较粳稻敏感,07:01—08:00,08:01—09:00,10:01—11:00及07:01—15:00的平均湿度与籼稻的终花时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空气湿度对粳稻花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无论籼稻还是粳稻,空气湿度对开花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对花时性状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 马作斌詹瞻程效义高继平何广生刘迪徐海徐正进
- 关键词:水稻花时籼粳交亚种特性
-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1年
- 以杂交粳稻辽优5218和常规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优5218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高于辽星1号,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两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籽粒长宽比无显著影响;增施氮肥或降低密度可提高辽优5218和辽星1号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值;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辽优5218和辽星1号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适量少肥和适度密植可以改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营养和食味品质,但杂交粳稻的高垩白粒率和高垩白度只能通过育种手段去改良,栽培措施对其影响小。
- 程效义徐海马作斌何广生刘迪李景波陈温福
- 关键词:粳稻施氮量栽插密度米质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65(t)的水稻新品种被引量:3
- 2017年
- 港育129携带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65(t),以港育129为父本,辽星1号为母本,F_1代与辽星1号回交,用连锁标记InDel-1对BC_1F_2代进行筛选,从中选取农艺性状与辽星1号相似且携带纯合Pi65(t)的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取优质抗病新品系辽粳168,2014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晚熟组,201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赵家铭王丽丽马作斌王昌华郑文静
- 关键词:稻瘟病分子育种抗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