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
- 作品数:31 被引量:71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被引量:117
- 2012年
- 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案例对节庆游客旅游体验的感知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在定性访谈和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体验传统节庆的感知价值量表,并根据量表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感知价值维度与节庆游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傣族泼水节的感知价值维度包括七个:文化认知价值、享乐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经济便利价值、情境价值和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不同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程度高低不同。与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是,作为实用价值的文化认知价值对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西方游客更看重节庆体验中的享乐价值是相区别的。
- 马凌保继刚
- 关键词:传统节庆旅游体验感知价值满意度
- 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7
- 2007年
- 本文回顾了现代旅游中"本真性"概念及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本真性"概念在西方旅游研究中所涉及的"本真性、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本真性与文化商品化"以及"本真性、怀旧与遗产旅游"等主要问题。文章指出,"本真性"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好恶交织"的心理反映,揭示了现代旅游现象中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问题。
- 马凌
- 关键词:本真性旅游社会学旅游研究
- 重返“物质”: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研究及进展评述被引量:27
- 2019年
- 随着物质地理研究的兴起,消费已成为新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物质地理和消费间的关系,并对物质消费品及其品牌生产的地方性与跨地方性、物质消费中的文化政治及身体实践等相关研究议题进行了评述。新文化地理学“重返物质”倡导下的消费研究,强调以物为线索的“行为一主体一物质”的复杂关系和日常实践,有力拓展了传统“人一地”关系中对“物”维度的关注。同时,这也为消费研究提供了地理学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有利于理解物质流动和消费背后的全球一地方关系、文化经济和文化政治。这一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值得国内人文地理界关注和重视。
- 马凌马凌王敏
- 关键词:文化政治
- 流动、旅游与后现代——一个研究视角与一种精神转向被引量:33
- 2017年
- 后现代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全面反思甚至批判,为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可以开始重新思考和重构旅游的意义,并在新的后现代和后结构哲学思潮以及更广阔的流动背景下探讨旅游的新特征和旅游体验的新方向。流动作为一种批判语境,意味着对传统以稳定和界限为主体的文明形式的挑战,也在更深层意义上代表着新的社会精神内涵。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和人们意识的改变,人们将习惯一种流动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在流动中居住,在居住中流动。在此意义上,旅游的内涵或者是生活化了,又或者是生活旅游化了。文章最后从"何为旅游世界"、"旅游体验"以及"再谈游的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后现代语境下旅游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分析。
- 马凌孙九霞朱竑
- 关键词:旅游后现代精神
- 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被引量:80
- 2009年
- 西方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吸引物是一个系统,它往往是人为建构的结果。而旅游吸引物之所以成为吸引物,不仅因为它具有某种特殊的客观属性,同时还因为它具有人为建构的符号属性。本文在分析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属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内涵,并从社会建构的角度对其符号化过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意义和价值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这一过程随着社会主流价值与理想的变化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 马凌
- 关键词:旅游吸引物社会建构符号化
- 节庆旅游中的阈限体验:日常世界与旅游世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被引量:19
- 2010年
- 以往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世界是一个区别于日常世界的相对独立系统,游客出游获得的是差异化的、非日常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内部同样存在区别。以吸引物为例,它包括以客体为中心的观光型旅游吸引物和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两种不同类型的旅游吸引物带给游客的体验是存在差异的。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表明,参加这一类活动型的节庆旅游吸引物带给游客的核心体验是一种由游客参与活动带来的暂时性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阈限体验,这种阈限体验主要表现在:集体性的狂欢仪式;释放与宣泄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超越与颠倒日常行为规范;角色的自我更新以及在活动中游客关系进入平等、真实和自然的交融状态。
- 马凌
- 关键词:节庆旅游
- 传统节庆商品化背景下的游客体验及满意感差异研究——基于西双版纳泼水节和深圳民俗村“泼水节”的对比
- 随着旅游的发展,传统节庆的再包装与商品化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对于文化商品化的后果在学术界则一直备受争议。一部分学者对旅游发展带来的商品化持批评态度,认为商品化会导致文化的真实性和内涵丧失、游客体验下降;另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则...
- 马凌
- 文献传递
-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被引量:7
- 2022年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中外,旅游活动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价值。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追求审美、精神愉悦和自我发展的旅游活动,逐渐被娱乐化、规模化、功利化的旅游产业所取代,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日渐式微,成为旅游产业幕布下“被隐藏的巨人”。
- 刘俊刘俊马波周碧蕾孙九霞马凌孙九霞马凌汤宁潘朱竑温士贤廖健豪
- 关键词:功利化旅游娱乐化
- 读懂地方的文化逻辑:文和友的在地化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 2023年
- 当今时代,全球化深刻重塑了世界尺度层面的经济和社会地理图景。但全球化的发生必须要与特定的区域实体相匹配才能产生出巨大的变革和能动作用,这是一个全球地方化的过程。全球地方化理论最初被用于描述和解释跨国公司如何根据不同的地域属性通过地方化的适应策略实现产品促销和利润增值,即“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并在后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社会文化分析领域。全球地方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也是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过程。全球地方化不是单向度的全球化力量占主导的过程,而是全球和地方两种力量相互协商、彼此博弈的过程,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全球-地方之间的张力关系最为多元和复杂②③。全球地方化塑造出了多样的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生态样式,这为理解全球-地方的复杂互动机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也为观察全球性力量如何扎根本土提供了经验借鉴。
- 陈晓亮谭季鹏马凌
- 关键词:产品促销互动机制跨国公司地理空间
- 旅游研究中建构主义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及其方法应用——兼议旅游世界的本质被引量:26
- 2015年
-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 马凌朱竑
- 关键词: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