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开

作品数:27 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甲状腺
  • 9篇肿瘤
  • 9篇腺癌
  • 8篇乳腺
  • 8篇淋巴
  • 7篇乳腺癌
  • 7篇淋巴结
  • 6篇腺肿瘤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状
  • 5篇乳头状癌
  • 4篇腋窝
  • 4篇术后
  • 4篇基因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细胞
  • 3篇淋巴结清扫
  • 3篇淋巴结转移
  • 3篇甲状腺乳头状...

机构

  • 19篇蚌埠医学院第...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3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怀远县人民医...

作者

  • 24篇马小开
  • 13篇彭德峰
  • 10篇朱正志
  • 7篇姚廷敬
  • 7篇王圣应
  • 6篇朱金海
  • 6篇王岩岩
  • 5篇张晖
  • 5篇周锐
  • 5篇崔振
  • 4篇董慧明
  • 4篇黄建康
  • 4篇黄建康
  • 3篇王万霞
  • 3篇陈春春
  • 3篇陈春春
  • 3篇朱金海
  • 2篇宋文华
  • 2篇钱军
  • 2篇李玉龙

传媒

  • 5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淮海医药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0例三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三阳性乳腺癌(triple-positive breast cancer,T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TPBC患者130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中,TPBC患者共130例,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3.10%。其中,63.08%为超重/肥胖患者(BMI≥24),52.31%的患者合并有慢性病。患者最常见的首诊症状为发现乳房肿块(80例,占61.54%),而非疼痛(10例,占7.69%)。病灶的位置以右侧多见(75例,占57.69%),最常见的部位为外上象限(58例,占44.62%)。最常见病理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04例,占80.00%)。随访结果表明,局部复发率为9.23%(12例),远处转移率为26.92%(35例)。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24例,占68.57%),其次为肺(18例,占51.43%)。结论:TPBC患者的预后较差,容易发生远处转移,且有早期转移倾向,因此迫切需要对TPBC进行全面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TPBC的异质性。
李玉龙殷世明彭德峰陈春春安程程马小开朱金海董慧明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总结该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手术治疗198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Siewert分型、病理分期及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198例患者均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度为27.99%,淋巴结转移率为66.67%。淋巴结逐站转移130例,占98.48%(130/132例),跳跃式淋巴结转移1.52%(2/132例),分别转移置胃左动脉及腹腔干周围和隆凸下区。Ⅰ、Ⅱ型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隆凸下淋巴结(6.25%、3.33%)、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25.00%、14.67%)、贲门右淋巴结(47.92%、52.00%)、贲门左淋巴结(31.25%、36.67%)、胃小弯淋巴结(43.75%、43.33%)、胃大弯淋巴结(27.08%、22.00%)、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27.08%、30.00%)。T1+T2期者淋巴结转移率40.43%,T3+T4期者淋巴结转移率74.83%,两者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ewertⅠ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27.08%)显著高于SiewertⅡ型者(14.67%),两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ewertⅠ、Ⅱ型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有明显的胸、腹双向转移的趋势,应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改良左胸切口能满足手术需要。
张晖王圣应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马小开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肠肿瘤腺癌淋巴结切除术
miR126抑制食管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miR12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关系,以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标本4例,,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提取肿瘤及正常癌旁组织microRNA,逆转录后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26的表达情况;提取标本中的mRNA和蛋白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培养TE-1细胞系并转染miR126模拟体,检测miR126对TE-1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miR126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降低;在RNA和蛋白水平,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转染miR126模拟体的细胞BrdU掺入量较转染阴性对照的细胞明显增多,VEGF在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明显降低。结论: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26水平下调,VEGF表达增高;miR126可抑制TE-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
汪建超张晖朱金海彭德峰朱正志马小开姚廷敬
关键词:食管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ICRORNA
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手术的效果初探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腔镜组),3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PTH)、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美容满意度等。结果腔镜组患者年龄(46.2±10.1)岁小于开放组(57.4±7.9)岁(P<0.05);而2组间性别比例、肿块直径、肿瘤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124.2±15.8)min vs.(92.9±9.7)min]及术后引流量[(147.1±42.9)mL vs.(103.7±16.5)mL]均较开放组增多(P<0.01);但术中出血量[(26.1±8.5)mL vs.(37.0±10.9)mL]较开放组减少。2组患者术后第1天PTH、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完全腔镜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黄建康陈春春甄卫东王苏杭彭德峰马小开李玉龙钱军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锁骨下入路
2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预后较好,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争议。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PTMC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在228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中央区淋巴结和(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及原发灶数目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TMC虽然肿瘤较小但不等同于淋巴结转移风险小,特别对于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马小开黄建康朱博彭德峰周锐王圣应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
miRNA-30b纳米粒转染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TA-K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miRNA-30b纳米粒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TA-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转染不同浓度的miRNA-30b纳米粒进入TA-K细胞中,通过流式法检测TA-K细胞凋亡情况,后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30b的生物学靶点,并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结果发现转染了miRNA-30b纳米粒后,TA-K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而生物信息学显示miRNA-30b可靶向作用于Survivin,后经RT-PCR及Western blot法证实Survivin确实是miRNA-30b的生物学靶点。结论 miRNA-30b可以通过作用Survivin促进TA-K细胞的凋亡,这一现象也为将来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姚廷敬张晖彭德峰朱正志马小开周锐朱金海崔振王岩岩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纳米粒转染细胞生物学
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细胞角蛋白(CK)19 mRN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时选取50例女性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术后第2天腋窝引流液,提取引流液mRNA,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CK-19 mRNA水平,分析不同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CK-19 mRNA阳性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患者CK-19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5)比(1.0±0.5),P<0.05].乳腺癌组患者32例CK-19 mRNA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5.6% (32/90)比0.0% (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随着病理分期的加重,CK-19 mRNA阳性率升高,Ⅰ、Ⅱ、Ⅲ期分别为19.4%(7/36)、35.5%(11/31)、60.9%(14/2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CK-19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24/46)比18.2% (8/44),P<0.05].随着乳腺癌患者肿瘤病灶的增大,CK-19 mRNA阳性率逐渐升高,肿瘤直径≤2 cm、>2 cm且≤5 cm、>5 cm 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15.4%(2/13)、28.8%(15/52)、60.0%(15/2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CK-19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CK-19 mRNA在腋窝引流液中的水平可以作为评判预后的重要指标.
黄建康董慧明宋文华王万霞朱正志马小开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角蛋白19信使核糖核酸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研究和探索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分型以及制定方案时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通过CT扫描的方式获得胫骨骨折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借助AD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以此来诊断患者的病情。相对于X线片,分析研究诊断符合率以及分型正确率情况。结果共计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48.98±15.68)岁。本研究人群50~59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6.2%)。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占比为23.1%。Schatzker Ⅰ型胫骨平台骨折为高发类型,共19例,占骨折总数的29.2%,SchatzkerⅡ型次之,占比26.2%,其次为Schatzker Ⅲ型和Schatzker Ⅳ型,均占13.8%。不同性别Schatzker分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分型标准相比,X线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1.5%(53/65),CT MPR+VR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8.5%(6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2,P<0.01)。结论通过64排螺旋CT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能很好地识别和诊断出患者胫骨骨折的真实情况,还能深度发掘患者关节周隐匿性损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孙大永马小开陈刘成刘浩杨波郭俊宁
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肿块最大6.0cm×3.0cm,最小1.5cm×1.0cm,取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切口,长约2.0cm左右,在腔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进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3例,单侧+峡部切除术2例;双侧次全切除术2例,一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5例。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40mL,平均20mL,术后引流量20~45mL,均于术后第3~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3~5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4d,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2例皮肤切缘烧烫伤,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5例为微小癌,其余均为良性病变。32例随访2~7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较理想,具有易操作性,适用于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黄建康王圣应宋文华张荣新马小开彭德峰朱正志朱金海崔振王岩岩卢榜裕
关键词:微创甲状腺超声刀
siRNA抑制HMGA1基因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HMGA1-siRNA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HMGA1-siRNA组转染HMGA1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HMGA1的无关序列,并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HMGA1-siRNA基因后对K1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正常组、HMGA1-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的HMGA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的HMGA1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三组HMGA1-siRNA基因转染后K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HMGA1-siRNA基因对K1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明显,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HMGA1-siRNA基因在K1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HMGA1-siRNA组K1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结论 siRNA可以沉默HMGA1基因,减缓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
周大新周锐李德群董慧明张晖朱金海马小开陈春春马桂凯陈海龙王志军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