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小说
  • 5篇当代汉语
  • 5篇文学
  • 5篇汉语
  • 5篇长篇
  • 5篇长篇小说
  • 3篇民俗
  • 3篇民族
  • 2篇女性
  • 2篇女性小说
  • 2篇文化
  • 2篇民间文学
  • 2篇交融
  • 2篇共同体
  • 2篇共同体意识
  • 1篇当代女性
  • 1篇当代女性小说
  • 1篇当代小说
  • 1篇移民
  • 1篇移民开发

机构

  • 13篇西藏民族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篇马小燕
  • 2篇马宁

传媒

  • 5篇西藏大学学报...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西藏研究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舟曲的生态环境与移民开发被引量:2
2013年
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引发了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的思考,在舟曲林区的开发过程中,不同的移民在各自生态观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影响,早期移民和当地人不断融合,并接受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观,现代新型林业移民的掠夺式开发则完全摧毁了以森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只有尊重当地人的生态观,杜绝掠夺式开发,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逐渐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类似灾害的发生。
马小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观移民
民俗学视野下的西藏民俗文化研究回顾被引量:1
2015年
学术界对西藏民俗文化的研究已进行了半个世纪,初步建立了"西藏民俗文化论"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民俗学传统研究领域与新兴研究领域的有机组合,但也存在研究模式固化、解释能力有限等问题。应该突出民俗学学科特色,提高理论转化水平,进行应用性实践的有益探索,促进西藏民俗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马小燕
关键词:民俗学民俗事象民俗旅游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4年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兴盛期,并在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逐渐形成了"西藏新小说"研究、概述性研究、女性小说研究、藏文小说研究等学术传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文章分析了西藏当代小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者视野有待于拓宽、跨越语言边界的学术成果较少、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实践新的研究方法。
马小燕
关键词:西藏文学女性小说
从“主流话语”到“性别觉醒”——关于西藏当代女性小说的文学转型与文化思考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西藏女性小说挑战了以往以男性为中心的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传统,实现了向女性中心的转变,反映出西藏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身体的控制,诠释了西藏女性追求幸福精神生活的内涵,表达出女作家们对西藏现代化的思考。
马小燕
关键词:女性小说自我意识
《德拉姆》的影视人类学透视被引量:3
2012年
横断山脉中的藏族、怒族、独龙族、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长期共存,亲如一家,各种宗教和平共处,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田壮壮的电影《德拉姆》浓缩茶马古道,巧妙地展示了横断山脉神奇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族关系和多种宗教共处的状况,创造了21世纪影视人类学的新经典,为人类认识自我提供了清晰明亮的镜子。
马小燕
关键词:《德拉姆》影视人类学茶马古道
论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元素
2019年
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大量使用民间文学元素,表现在吸收民间传说故事、对民间歌谣的运用、对充满哲理的民间谚语的大量采用等方面。它发挥了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控诉旧西藏社会的苦难生活等作用。这一方面说明了西藏民间文学传统的源远流长,反映出民间文学对作家写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代作家对藏族文化的熟稔与认同,反映出西藏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是社会主义新西藏文化兴盛的重要体现。
马小燕
关键词: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传统文化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尼洋阁”模式之反思被引量:2
2013年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意义、责任和建设问题,用个案的形式讨论博物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证性问题,是国内外学界运用博物馆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三个重要方面。尼洋阁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贯彻了国家非遗保护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保护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是首次将博物馆成功用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取得圆满成功的范例,开拓出了一条文化援藏的新途径,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了全新的榜样。
马宁马小燕
关键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党益民西藏军旅小说中的军人形象探析
2019年
党益民在西藏军旅小说中塑造了公路守护神、藏族民众守护者、重情重义的兄弟、默默付出的军嫂等一系列形象,打破了以往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高大全”的传统军人形象,更多地关照现代军人的社会属性,赋予其生活化功能,还原了军人作为“社会人”的真实形象,使西藏军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马小燕
关键词:军人形象
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文学考察被引量:3
2021年
作为千百年来西藏广大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西藏民间文学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西藏的神话传说反映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族源认同,对茶叶和哈达等生活用品的喜好印证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和解放军的赞颂反映出西藏民众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西藏各族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马小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论西藏当代汉语长篇小说的人性之问——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2019年
西藏作家在当代汉语长篇小说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善恶观,通过对农奴主骄奢淫逸生活、等级森严的礼仪、残酷刑罚和农奴悲惨命运的书写,揭露了旧西藏农奴主的人性之恶。透过农奴间的互助和对农奴主的幻想,表达了人性之善。作家们批判了旧西藏的恶,赞扬了新西藏的善,宣告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胜利,表达出农奴对人身平等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发挥了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积极作用。
马小燕
关键词:农奴主农奴善恶观人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