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兰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东乡族研究现状概述被引量:3
- 2018年
- 比较系统的东乡族研究工作开始于1956年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和1958年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两项工作是随着国家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而逐步展开的。改革开放以后,东乡族研究工作重新启动,研究的内容涉及东乡族的历史、社会生活、文化、宗教等方面,从文学、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层面研究阐述了东乡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研究该民族的历史、经济、宗教、心理、道德、语言等提供了丰富的直接或间接资料。
- 安守春张效娟马福兰段新文
- 关键词:东乡族族源伊斯兰教民俗
- 基于聚合规律和图式选择的英汉认知定势差异探究被引量:2
- 2020年
- 跨语言文化学习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而且涉及源语和目标语认知定势之间的跨文化转换。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聚合规律和图式选择视角,分析英汉认知定势差异,从而启发英语学习者自主发现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认知定势差异,重新调整母语认知定势实现跟英语认知定势的转化。
- 马吉德马福兰
- 关键词:意象图式
- 保安族研究现状概述
- 2022年
- 保安族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因与回族、撒拉族等民族在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相近,而被称作“保安回”。学术界认为保安族最初的族源是在元明时期由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与当地回、汉、藏等民族交融而成。保安族明初定居在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一带,因在当地设“保安站”,修“保安城”以戍边,遂以地名为族名。清朝同治以后迁移至积石山一带。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文。
- 马福兰马吉德
- 关键词:保安族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民族交融元明时期撒拉族
- 仙游与隐逸的契合——也论魏晋游仙诗中的隐逸思想被引量:1
- 2012年
- 在诗文中表现隐逸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主题,也是文人们始终不渝的审美趋向。而游仙诗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在其中也体现了隐逸思想。魏晋游仙诗中的隐逸思想,主要体现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描写的仙境场所、仙人形象三个方面,此亦使得仙游与隐逸达到了契合。
- 马福兰
- 关键词:游仙诗隐逸思想审美趋向
- 晚明小品文兴起之成因析
- 2012年
- 明代,是小品文异军突起的时代,尤其是到了晚明,小品文创作达到了鼎盛阶段。究其原因,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世人心态以及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 马福兰
- 关键词:晚明小品文兴盛
- 曹操诗歌中的“山”意象探微
- 2012年
- "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有的审美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曹操诗歌中"山"意象的内涵包括王者之气的象征、壮志豪情的表现和生命意识的抒发,这些描写体现了他超拔伟岸的英雄气质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意识的慨叹。
- 马福兰
- 关键词:诗歌
- 魏晋游仙诗研究
- 在魏晋南北朝这座魁丽多彩的诗歌艺术殿堂中,学术界多将研究重点放在山水、田园、宫体等诗体方面,而对这一时期游仙诗的研究则多是对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对其总体研究也只是探讨其产生渊源与发展流变,而对影响它产生的时代因素及诗歌本...
- 马福兰
- 关键词:游仙诗抒情诗精神风貌艺术风格魏晋南北朝
- 文献传递
- 论晚唐小品文
- 2011年
- 唐代在中国文学创作的艺术画卷中堪称是一个巍然鼎立的时代,尤其是在文学领域,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创作,都造就了它足以彪炳一世的灿烂与辉煌,出现了足以让后世敬仰与学习的繁荣业绩。随着社会的日益衰败,到了晚唐,文学创作也逐渐进入了相对低落的阶段。然而,在这诗风日下的文坛中,小品文的创作却是另一番景象,正如鲁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所称:“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它“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 马福兰
- 关键词:小品文晚唐文学领域散文创作诗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