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韬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经CT动脉造影证实,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硬化闭塞.均采用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前、后检测血管流速,踝/肱指数.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5、7、10年累积通畅率和5、7、10年保肢率.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和截肢.35例(87.5%)随访1 ~13年,平均(5.7±2.8)年.ABI由术前平均0.23±0.10升至术后0.5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P=0.000).术前彩超检测腘动脉及胫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4±6)cm/s和(10±4) cm/s,术后分别升至(34±10)cm/s和(22±7)cm/s.术后5、7、10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0.1%,44.3%,25.3%和93.5%,86.8%,57.9%.术后5,7,10年保肢率分别为:97.5%,95%和90%.结论 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症,股-股深人工血管旁路术安全有效,本术式可用于不适合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的患者.
- 马韬马杰陆清声赵志青包俊敏冯翔冯睿景在平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外科手术人工血管
- 股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腘静脉环缩术和股深静脉结扎术治疗股深静脉功能不全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34例患者经静脉造影和血管彩超检查证实股深静脉功能不全;CEAP 临床分级,C_431例,C_51例,C_62例。股深静脉形态 Raju 分型,Ⅱ型22例,Ⅲ型10例,Ⅳ型2例。32例在股深静脉与腘静脉交通远侧以及在腓肠肌静脉汇入腘静脉的近侧环缩腘静脉。另2例在股深静脉与腘静脉交通处结扎股深静脉主干。结果 31例患者(91.1%)平均随访4.6年,小腿酸胀痛症状消失,足靴区色素沉着明显消退,溃疡愈合无复发。另3例失访。术后检测下肢运动静脉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压力恢复时间大于22s。术后头高足低60°静脉造影,记录造影剂到达髌骨上缘水平腘静脉显影的时间以及立位彩超检测腘静脉每分回流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深静脉功能不全所致反流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密切相关。在腘窝部位选择腘静脉环缩术和股深静脉结扎术治疗股深静脉功能不全是可行有效的。
- 马杰马韬
-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血管外科手术
- 腘静脉解剖与其瓣膜建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利用胭静脉解剖及造影确定胭静脉建造瓣膜的部位,评价在此部位建造瓣膜手术的疗效。方法1998年2月至2010年11月选择102例严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在利用39条肢体的解剖资料和862例患者深静脉造影资料对胭静脉解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行胭静脉瓣膜建造术。其中男性69例,女性33例;年龄48~71岁,平均59岁。手术前后应用多普勒超声、连续动态静脉造影和术中静脉压测定,分析手术对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评价远期效果。结果胴静脉解剖、胭静脉造影显示,93.7%患者的胭静脉段仅有一对瓣膜,均位于胭静脉远侧段的1/3处,瓣膜上方有腓肠肌静脉注入胴静脉。手术前后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胭静脉平均反流量分别为732.3和150.2ml/min(Z=-8.979,P〈0.001)。术中静息环缩近端和远端静脉压为(12±3)和(15±3)cm H20(1cm H20=0.098kPa,t=8.049,P〈0.001);术中屏气近端和远端静脉压为(34±15)和(41±14)cm H20(t=8.104,P〈0.001)。VCSS评分术前9.3±1.9,术后1.8±1.0(t=59.780,P〈0.001)。本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9年,溃疡愈合率96.3%,复发率为3.7%。结论根据胴静脉解剖及造影确定腓肠肌静脉汇入胭静脉的近端为胭静脉建造瓣膜的部位,建造的瓣膜能有效地阻止反流,改善腓肠肌泵的功能,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 马杰马韬赵旭李悦萌王刃吕昕
- 关键词:静脉功能不全血管外科手术
- 髂外-腘动脉人工血管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的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39例患者经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单侧髂股动脉硬化广泛性闭塞;静息痛25例,14例足趾溃疡或坏疽,平均踝/肱指数0.19;采用健侧髂外动脉-患侧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左转至右22例,右转至左17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截肢患者。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19术后升至0.94;术前以80m/min速度行走,跛行距离15~60m,术后(100~120)m/min行走,距离增至350~500m或〉500m;术后血管彩超检测腘动脉平均血流速为45crn/s,胫前(后)动脉术前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平均血流速41em/s。35例(89.7%)平均随访3.4年,3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85.7%,其中4例截肢,保肢率88.6%。结论髂外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闭塞可行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宜全身状态较差,合并有重要器官病变的老年患者。
- 马杰马韬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人工血管血管外科手术
- 两种非传统解剖外旁路手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健侧髂外动脉-患侧恫动脉人工血管移植交叉转流术(EIP)和健侧股-患侧股深动脉交叉转流术(FDF)治疗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本组85例患者为1995年7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治疗的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患者。其中男性6l例,女性24例;年龄64-91岁,平均年龄75岁。按Fontaine分期,Ⅱb-Ⅲ期62例(72.9%),Ⅳ期23例(27.1%)。根据患肢股深动脉及膝上、下胴动脉显影状况,分别采用EIP(49例)、FDF(36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转流术后患肢溃疡、截趾创面愈合、踝肱指数、患肢血流速度,以及1、3、5年累积通畅率和3、5年保肢率。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及截肢患者。74例(87.1%)获得随访;随访2-13年,平均5.7年。FDF组与EIP组术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52±0.11和0.94±0.13(t=-21.88,P=0.000)。FDF组与EIP组术后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胭动脉血流速度为(32±9)cm/s和(48±4)cm/s(t=16.76,P=0.000),胫前(后)动脉血流速度为(22±7)cm/s和(42±4)cm/s(t=10.50,P=0.00)。FDF组与EIP组术后1、3、5年一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7.8%、80.7%、68.4%和88.3%、81.2%、57.4%,术后3、5年保肢率分别为87.6%、76.7%和88.6%、7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FDF、EIP这两种解剖外旁路手术治疗单侧髂总一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尤其适宜高危老年患者。
- 马杰马韬王刃赵旭李悦萌
- 关键词:闭塞性髂动脉血管假体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