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秋

作品数:23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全国畜牧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引物
  • 6篇牧草
  • 5篇种子
  • 4篇电泳
  • 4篇电泳图谱
  • 4篇燕麦
  • 4篇野豌豆
  • 4篇野豌豆属
  • 4篇幼苗
  • 4篇豌豆
  • 4篇草种
  • 3篇苜蓿
  • 3篇SSR
  • 2篇多样性
  • 2篇幼苗期
  • 2篇育种
  • 2篇三叶
  • 2篇沙地
  • 2篇饲用
  • 2篇饲用燕麦

机构

  • 23篇全国畜牧总站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23篇高秋
  • 13篇刘芳
  • 10篇张义
  • 9篇李玉荣
  • 8篇冯葆昌
  • 8篇王梅娟
  • 7篇马金星
  • 7篇李存福
  • 7篇屠德鹏
  • 5篇洪军
  • 4篇苏红田
  • 4篇齐晓
  • 4篇王显国
  • 4篇何珊珊
  • 4篇孙娟
  • 2篇毛培胜
  • 2篇贠旭江
  • 2篇李曼莉
  • 2篇宁亚明
  • 2篇王杰

传媒

  • 3篇草地学报
  • 3篇中国畜牧业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种子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国奶牛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发芽条件筛选与标准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以国内收集的沙冬青等8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培养温度、光照、预处理和计数时间等条件的比较筛选,以期确定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和种子预处理条件,为种子发芽测定的标准化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在设定恒温条件(20,25,30,35℃)和变温条件(15<=>25℃、15<=>30℃、15<=>35℃、20<=>30℃、20<=>35℃、25<=>35℃)处理后,沙冬青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变温,且不需进行预处理。采用预先冷冻、0.2%硝酸钾溶液、浓硫酸、机械损伤预处理,蔓草虫豆种子最适发芽条件为机械处理后35℃恒温培养,刺果甘草为机械处理后15<=>35℃变温培养,乌拉尔甘草为机械处理后20<=>35℃变温培养,米口袋为机械处理后25℃恒温培养,小花棘豆为机械处理后25<=>35℃变温培养,黄花棘豆为机械处理后20<=>35℃变温培养,盐豆木为浓硫酸处理(40min)后35℃恒温培养。此外,试验确定了8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初次和末次计数时间。
张义毛培胜苏红田高秋王梅娟李曼莉
关键词:种子豆科野生牧草发芽条件
引草入田推进耕地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2020年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从长远看,仍面临着“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压力,不注重种养结合,长期不合理或过度地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质量逐步下降,土壤、地下水污染严重。
高秋屠德鹏林积圳
关键词:耕地质量种养结合地下水污染耕地可持续
南方9种野生禾草种子发芽条件筛选与标准化被引量:4
2015年
试验以国内收集的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棒头草(Polypogon fugax)、鼠尾粟(Sporobolus indicus var.purpurea-suffusus)、三毛草(Trisetum bifidum)野生禾本科牧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培养温度、光照、预处理和计数时间等条件的比较筛选,确定供试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和种子预处理条件,以期为种子发芽测定的标准化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发芽试验结果,筛选出了荩草、牛筋草、知风草、千金子、棒头草、鼠尾粟植物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基于发芽进程,确定了初次和末次计数时间;为荩草等种子推荐了解除休眠的预处理方法。另外,细柄草、三毛草种子发芽期间新鲜未发芽种子数较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破除其休眠的适宜方法。
张义毛培胜苏红田高秋王梅娟李曼莉
关键词:种子发芽条件
镉对不同品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本,具有生物量大和耐受重金属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Cd浓度(0,20,50,100μmol·L-1)对10个白三叶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发芽率没有显著变化。20μmol·L-1的Cd处理显著抑制了所有参试品种的芽长,100μmol·L-1的Cd处理显著抑制了根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10个品种白三叶的Cd耐受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抗氧化系统相关生理指标(MDA,SOD,POD等)分析表明,‘Siral’以其较高的Cd耐受性,可推荐为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理想品种。
高秋吴菲菲刘芳杨丽丽叶修文洪军
关键词:白三叶种子萌发
一种羊草种子结实率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羊草种子结实率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羊草样品对应的羊草穗X射线图,基于目标像素分割阈值对羊草穗X射线图进行像素分割处理,得到羊草穗X射线图对应的二值化图...
洪军高秋刘芳李玉荣张义董宏斌
野豌豆属种子形态多样性与种子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本研究以48份野豌豆属的14个种为研究对象,以17个种子表型性状来揭示野豌豆属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种子表型性状种间变异较大,数量性状中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81.92%,种形指数的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最大,为1.94;质量性状中种脐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5.12%,其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也最大,为1.5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9%;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百粒重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相似性系数为0.79时可将试验材料分为5大类群。本研究中百粒重、种脐颜色、种皮颜色、种皮纹理、种脐长/种子长、子叶颜色、胚根基部斑纹、种脐形状、胚根宽/胚根长可作为该14种野豌豆属植物种间分类鉴定依据,并据此制作相应检索表,为野豌豆属的鉴定提供依据。
刘博文黎桂阳常媛飞金美燕刘芳高秋刘万良哈斯塔米尔王显国
关键词:野豌豆属
鉴定饲用燕麦国审品种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待测草种为或候选为哪种饲用燕麦国审品种方法及其专用引物组。本发明所提供的引物组,为如下(e1)、(e2)、(e3)或(e4)中的任一种:(e1)引物对P04;(e2)由引物对P01、引物对P02、引物...
高秋马金星冯葆昌孙娟王芳张义李存福李玉荣齐晓刘芳屠德鹏王梅娟闫敏何珊珊马鸣
文献传递
美国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的效益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玉米在美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牧草与玉米的轮作对玉米种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第一年每公顷固定的氮可以代替将近150kg的氮肥;与连续种植玉米相比,两年玉米和紫花苜蓿轮作可使土壤碳含量增加25%,大量的碳可以改良土壤质量;紫花苜蓿在轮作中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
Ben Goff冯葆昌高秋汪子涵
关键词:紫花苜蓿玉米轮作
30份红三叶种质资源耐铜性综合评价被引量:7
2021年
为评价红三叶种质耐铜能力强弱,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以30份国内外红三叶材料为对象,研究其萌发期和幼苗生长阶段Cu^(2+)胁迫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红三叶耐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红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胚根变短,变粗;胚根在Cu^(2+)浓度为0.5 mmol·L^(-1)下长度为对照的40%~69%,在Cu^(2+)浓度为8.0 mmol·L^(-1)时停止生长,而发芽率在Cu^(2+)浓度为8.0 mmol·L^(-1)时为对照的61%~93%,相对于发芽率,胚根对Cu^(2+)胁迫更为敏感。红三叶幼苗能够耐受20 mmol·L^(-1)的Cu^(2+)胁迫,但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总长度、根尖数以及根体积均显著降低。不同浓度间红三叶各性状差异显著(P<0.05),且萌发期(0.5 mmol·L^(-1))和苗期(20 mmol·L^(-1))不同红三叶材料间同一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胚根长度与胚根直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根冠比、根总长度和根尖数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以胚根长度、幼苗存活率、地下生物量和根总长度4个关键指标为因子的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综合评价值显著相关(R^(2)=0.9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材料CF022167、CF022178及CF022232具有较高的铜胁迫耐受性,可作为红三叶耐铜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或在生产中直接利用。
张鹤山高秋张婷婷陆姣云田宏熊军波刘洋
关键词:红三叶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在昆明举行被引量:1
2020年
9月15~16日,由全国畜牧总站主办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牧草保种体系中心库、温带备份库、热带备份库和华北、东北、西南等10个生态区域协作组的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讨论分析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下一阶段如何加强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研讨;并聚焦苜蓿、燕麦等重要饲草展开深入剖析,提出应针对市场需求。
刘芳高秋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生态区域饲草燕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