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雪洁

作品数:2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8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审美
  • 4篇电影
  • 4篇文学
  • 3篇文化
  • 2篇叙事
  • 2篇艺术
  • 2篇哲学
  • 2篇深邃
  • 2篇女性
  • 2篇萧红研究
  • 2篇旅游
  • 2篇边疆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当代审美
  • 1篇当代审美文化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视剧《潜伏...
  • 1篇新写实

机构

  • 20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天津美术学院

作者

  • 23篇高雪洁
  • 3篇姚冬青
  • 3篇苏屹
  • 1篇宋桂珍
  • 1篇王海霞

传媒

  • 4篇理论观察
  • 3篇电影文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美与时代(美...
  • 3篇知与行
  • 2篇文教资料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电影世界
  • 1篇今古文创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萧红文学研究
2016年
回顾70多年的萧红研究,可谓成果丰富,这其中仅传记就几十部,论文则成百上千。在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萧红研究又增添一种新形式——萧红的传记电影,这种新形式的出现原因及其价值既有时代的因素,同时也是前期萧红研究成果的一次影像反馈,因此,可以把对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的研究当作萧红研究整体的一部分。两部影片都不同程度地营构出儿童视角下主人公魂归故里的唯美结局,成为影片的亮点,从而证明了对萧红文学文本的深入解读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影片中展现的艺术格调和审美定位其成败优劣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前期萧红及萧红文学研究的情况和问题。电影作为当代大众审美的重要形态,其仍有必要坚守审美理想,不能一味迎合观众猎奇或窥探名人隐私的意愿,从而丢弃电影作为艺术的精神品格。
高雪洁苏屹
关键词:当代审美文化萧红研究传记电影
北国萧红与沪上张爱玲之比较
2020年
从客观实际角度讲,萧红和张爱玲两人成长轨迹的差异致使她们的文字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格。尽管研究者已经非常全面地阐述了两人迥异的家庭背景,但萧红和张爱玲个性上的巨大差异,往往被掩藏于对二人的伦理评价之中,其原貌亟须廓清。同为漂泊者,萧红和张爱玲的灵魂之根又分塞北和沪上的不同,另外在二人的创作动力方面存在的萧红突出感性、自然笔致,张爱玲直面理性、反思的差异也需进一步论证。
高雪洁
关键词:北国沪上感性
深邃的思考,诗化的表达——对《家》的一种解读
2007年
巴金在《家》中渗透着他对生命过程的强烈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考,他用交织着复杂爱恨情感的笔触,塑造了鸣凤、瑞珏、觉新、觉慧等人物形象,他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这些人物的死生、爱恨、离合、成败,并随着这些人物的遭际而痛苦,欢喜,抗争,进而完成了他对生命本身具有的破碎意识的表达。
高雪洁
关键词:《家》生命形态
当代美学理论的文化转向
当代美学研究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形成了诸多与传统艺术哲学存在本质区别的、新的美学理论,而且这种发生转向的美学研究不分中西,在研究实践上都可以被概括为是采用文化视角展开研究的结果。文化概念在使用中其内涵往往千差万别,在美学...
高雪洁
关键词:美学理论大众文化审美形态角色定位
齐齐哈尔边疆文化旅游发展探究
2011年
齐齐哈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旅游和文化资源都很丰富,其中边疆文化旅游又是极具特色的一种。在边疆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使其价值得到体现,发挥其在经济中得作用,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及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姚冬青高雪洁苏屹
关键词:边疆文化旅游
“野草”燃尽,逢春又生——《野草》中的“生死哲学”
2019年
"野草"虽无装饰优雅殿堂的命运,却是庞大的生命体象征,鲁迅先生将作品取名《野草》大概就是看透了生命的本质:除却矫饰的欲求,呐喊出孤独生命的巨大力量。孤独的生命都具有反思的特质,然而思考得越深,所看的景象和得出的结论就愈发富有超验的色彩,变成形而上的哲学。《野草》中"我"所体验的复杂世界以梦境为背景展开,梦是超验世界的镜像,在梦境里"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度思索,将"生"与"死"的意义最终确定在本是一体的回答上。
高雪洁姜仕烨
关键词:梦境生死
萧红创作观的形成与表达
2023年
萧红的创作观集中体现在她认为“作家应该属于全人类,要向着全人类的愚昧写作”。她的观点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很多作家不同。但萧红通过自己的作品用力维护她自己与世界联系的特殊通道,即自叙传的书写形式。这种自叙传的核心内容就是童年视角、女性意识和逃难叙事。童年视角实际是萧红成长欠缺的结果,女性意识表达的独特性是她本我的迷障,而逃难叙事则是她重要的生存写照。童年视角为萧红作品赋予了清澈的视图效果,逃难叙事实际则是生命缺乏安全感的表达。萧红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是:我这一生的不幸全因为我是女人。可见她在生命的尽头对此生经历的一切进行反思,最深刻、最清晰的感知还是她的女性身份。这种女性意识外化成萧红作品女性角色的多样化,其中有来自底层社会饥寒女童弱小的生命特征,有十几岁少女或承担务工养家的重担,或失去亲人的护佑早亡,有为人妻、为人母的精神困顿。
高雪洁
关键词:儿童视角女性意识
萧红研究中的矛盾与解决
2018年
学者葛浩文将萧红生前未完之作《马伯乐》续写完成,并翻译出版,将萧红自电影《黄金时代》和《萧红》之后再一次推向了当代大众审美视野。这一次不应是现代传奇女作家作为当代大众消费和娱乐审美的噱头,而应为重又提及对萧红文本形式美学和萧红文本生命哲学的严肃思考和负责任的当代传播。
高雪洁
关键词:文学批评形式美生命哲学
《无人区》中的艺术探寻
2014年
《无人区》在整体叙事和镜头语言中完成了两个维度的"无人区"展示,构成了一种明显的象征。表层的是对地理上无人区的直接表现,深层次引人思考的是对人的内心存在"无人区"的展示。通过电影中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内心的那块"无人区"是多么恐怖,因为人内心的"无人区"是指在人的内心中存有的那块迷失人性的区域。值得欣慰的是影片通过主人公最后的人性复归,表明人可以坚守自己的良知和人性,不致迷失。
高雪洁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
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库木勒节发展被引量:1
2018年
库木勒节是达斡尔族的民族节日,从1985年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30届。它是达斡尔族人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其历史、现状、新时代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给出新时代尤其是大数据广泛应用下其发展的建议,使得库木勒节作为民俗节庆能够得以在新时代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传承并发展下去。
姚冬青高雪洁
关键词:大数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