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雳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牙周
  • 10篇细胞
  • 7篇单胞菌
  • 7篇牙龈
  • 7篇牙龈卟啉单胞...
  • 7篇卟啉单胞菌
  • 5篇牙周炎
  • 3篇牙周膜
  • 3篇脂多糖
  • 3篇致病
  • 3篇致病菌
  • 3篇口腔
  • 3篇基因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多糖
  • 2篇牙周病
  • 2篇牙周膜成纤维
  • 2篇牙周膜成纤维...
  • 2篇牙周致病菌
  • 2篇牙周组织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高雳
  • 8篇吴亚菲
  • 6篇赵川江
  • 4篇苗棣
  • 4篇赵雅静
  • 3篇赵蕾
  • 3篇王兴羽
  • 3篇张驰
  • 2篇李希庭
  • 2篇郭淑娟
  • 2篇邓辉
  • 2篇马媛媛
  • 2篇王盼盼
  • 1篇孟姝
  • 1篇张新春
  • 1篇吕宗凯
  • 1篇王韵
  • 1篇董伟
  • 1篇吕俊
  • 1篇吴卫锋

传媒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2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牙周炎大鼠体内外周血及牙周组织中Th17/Treg的检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及炎症牙周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方法采用丝线结扎并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液涂抹法建立SD大鼠牙周炎模型,采集外周血、龈沟液以及颌骨样本。体视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RORγt、Foxp3 m RNA的表达。应用SPSS 22.0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符合牙周炎病理改变特征,牙槽骨吸收明显。实验组外周血Th17(F=30.88,P=0.00)、Treg细胞(F=147.03,P=0.00)比例以及Th17/Treg比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F=219.53,P=0.00);实验组牙周组织中RORγt(F=35.61,P=0.04)和Foxp3m RNA(F=216.60,P=0.0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上升;RORγt/Foxp3 m RNA比率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P=0.44);实验组外周血血清中IL-1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F=6.41,P=0.02),而IL-17(F=0.08,P=0.78)、TGF-β(F=3.48,P=0.06)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龈沟液中IL-17(F=9.03,P=0.01)较对照组显著上升;IL-10(F=5.85,P=0.08)及TGF-β含量(F=9.28,P=0.06)含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外周血及牙周炎症组织中Th17与Treg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与牙周炎症组织病理改变以及相关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
王兴羽赵雅静张丽萍高雳张驰赵川江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牙周炎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 PDLF)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IL-22是否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具有协同刺激作用。方法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原代培养h PDL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其来源;取第3~5代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25、50、100 ng/m L)IL-22刺激,培养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进行细胞毒性实验;采用5、10、25 ng/m L IL-22作用于h PDLF 72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NKL、OPG m RNA的表达;随后选择最佳刺激浓度10 ng/m LIL-22,与1μg/m L Pg-LPS分别或协同刺激h PDLF 72 h,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NKL、OPG 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100 ng/m L IL-22刺激h PDLF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F24 h=15.17,F48 h=76.37,F72 h=24.409,P<0.05);5、10、25 ng/m L IL-22均可上调h PDLF RANKL m RNA表达(F=32.88,P<0.05),但是对OPG m RNA表达无明显影响(F=0.719,P=0.555);10 ng/m L组和25 ng/m L组上调RANKL m RNA表达较5 ng/m L组显著(P<0.05);1μg/m L Pg-LPS亦可显著上调h PDLF RANKL 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10 ng/m L IL-22与1μg/m L Pg-LPS协同作用下RANKL m RNA和蛋白表达可进一步显著上调(Fm RNA=36.67,F蛋白=41.24,P<0.05),但是对OPG的表达无明显影响(Fm RNA=0.652,P=0.593;F蛋白=1.271,P=0.313)。结论 IL-22可通过影响h PDLF表达RANKL/OPG参与牙周炎骨破坏,并且与Pg-LPS具有协同作用。
陈倩莹高雳王盼盼张驰李希庭赵川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脂多糖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fimA分型及其与细菌致病力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牙周炎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细菌是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是公认的牙周主要致病菌之一,fimA分型是Pg各种分型方法中的一种,自Pg的fimA分型提出后,对不同fimA基因型Pg的研究一直是牙周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Pg的fimA分型及其与细菌致病力的关系做一综述.
高雳吴亚菲
关键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分型方法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PG
中药补肾固齿丸对牙周炎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研究补肾固齿丸水提液对LPS影响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分泌IL-1β作用的调节能力,初步探讨补肾固齿丸的治病作用机理,以期为更好的利用中药治疗牙周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与脂多糖LPS50μg/ml、LPS50μg/ml+补肾固齿丸水提液12.5μg/ml、LPS50μg/ml+补肾固齿丸水提液25μg/ml、LPS50μg/ml+补肾固齿丸水提液50μg/ml共同孵育6、72h,于6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IL-1β分泌水平;72h应用MTT法检测存活细胞数量,评价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LPS可显著抑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OD=0.198±0.097),并刺激细胞IL-1β分泌水平显著升高(1.122±0.370pg/ml)(P<0.01);而补肾固齿丸水提液25μg/ml和50μg/ml则可显著抑制LPS的细胞毒性作用(OD=0.354±0.055,OD=0.368±0.029)、细胞IL-1β分泌量也显著降低(0.685±0.168pg/ml,0.525±0.1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齿丸有效治疗牙周病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细菌对宿主细胞生长抑制的毒性作用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作用有关。
顾明赵蕾高雳董伟吴亚菲李晓玉刘豫蓉
关键词:补肾固齿丸IL-1Β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PG2206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2013年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2206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具有四环素抗性的重组基因载体转导入P.gingivalis W83的感受态细胞中替换PG2206,在四环素抗性的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株,命名为PG2206基因突变株。结果对阳性克隆株进行验证,成功构建出P.gingivalis W83的PG2206基因缺失的突变株。结论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可成功构建PG2206基因突变株。
高雳马媛媛付云王羽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ABC转运蛋白基因敲除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影响单核细胞表达Th17细胞分化相关因子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Th17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23和TGF-β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提取试剂盒提取牙龈卟啉单胞菌标准株ATCC33277和高毒力株W83脂多糖;免疫磁珠法分选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以大肠杆菌脂多糖为对照,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处理单核细胞,分别培养12、24、36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实时定量PCR及ELISA法检测IL-1β、IL-6、IL-23、TGF-βm R 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各型脂多糖均可显著上调单核细胞四种细胞因子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作用具有时间效应,在12h达到高峰。并且三种菌株脂多糖对不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可显著上调CD14+单核细胞表达IL-1β,IL-6,IL-23,TGF-β,可能与牙周炎症环境中Th 17细胞的分化相关。
张莉平高雳赵雅静张弛王兴羽赵川江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TH17细胞细胞因子单核细胞
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龈沟液及外周血中IL-22的检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上检测炎症性牙周组织、龈沟液、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2(IL-22)及其受体(IL-22R1)的表达水平。方法:取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8),实验组采用丝线结扎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液涂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8周后采集外周血、龈沟液及颌骨样本,体视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牙周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牙周组织中IL-22、IL-22R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牙周组织中IL-22、IL-22R1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及龈沟液中IL-22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符合牙周炎病理改变特征,牙槽骨吸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组织中IL-22、IL-22R1及其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龈沟液及外周血清中IL-22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IL-22参与牙周炎免疫反应。
赵雅静王盼盼王兴羽高雳张驰赵川江
关键词:牙周炎龈沟液
安止痛牙龈膏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嗜血菌及具核梭杆菌的抑菌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体外测定安止痛牙龈膏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嗜血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以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安止痛牙龈膏对上述3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结果安止痛牙龈膏对上述3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伴放线嗜血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和MBC均为0.8g.L-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和12.5g.L-1;对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和25 g.L-1。结论安止痛牙龈膏对上述3种牙周可疑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吴卫锋雷丹姜苏高雳
关键词:甘草次酸牙周可疑致病菌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与牙周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是对细胞因子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可在各种细胞因子和某些抗原的刺激下迅速表达,并通过干涉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中的JAK-STAT通路抑制进一步的信号传导。牙周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过程涉及多种致病因素和复杂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下面就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与牙周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高雳吴亚菲
关键词:牙周病细胞因子信号传导
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降解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702(Ib型)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系KB细胞在标准条件下共同孵育,于孵育后0.5、1和3 h,收集细胞蛋白,应用Westen-blot检测N-钙粘素(N-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fimA型P.g对KB细胞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其中ⅡfimA型组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其它fimA型组。结论:P.g可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成分,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Ⅱ型fimA型P.g水解上皮细胞间粘合连接蛋白的能力强于其它fimA型。提示fimA基因型的不同可能是P.g的致病力差异的基因基础。
苗棣高雳赵蕾邓辉王韵郭淑娟吴亚菲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KB细胞钙粘素连环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