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损
  • 4篇间隔缺损
  • 4篇封堵
  • 3篇室间隔
  • 3篇室间隔缺损
  • 3篇术后
  • 3篇房室
  • 3篇封堵术
  • 2篇导管封堵
  • 2篇经导管封堵
  • 2篇房室传导
  • 2篇房室传导阻滞
  • 1篇导管封堵术
  • 1篇导管介入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分析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陈兰芳
  • 4篇魏晓梅
  • 3篇王海昌
  • 3篇代政学
  • 3篇李寰
  • 3篇张玉顺
  • 3篇刘兵
  • 2篇刘建平
  • 1篇邵虹
  • 1篇王玉英
  • 1篇王晓燕
  • 1篇邹菁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心脏杂志
  • 1篇首届中国先天...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室间隔封堵术后215例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VSD介入治疗的215例患者(其中膜周部VSD175例、嵴内型11例、嵴下型24例、肌型5例),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术后137名患者心电图正常,78名患者心电图异常。78例心电图异常者中17名患者出现干扰性房室脱节,最晚第5天恢复正常;17名患者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除2名未恢复外,其余均恢复正常;22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直至出院未恢复;11例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中7例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出现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恢复窦性心律,2例未能恢复,最后植入心脏起搏器。嵴下型VSD病例中有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结论VSD介入治疗影响了心脏的传导系统,多数患者可恢复到正常,少数患者将遗留严重并发症。
邵虹王玉英邹菁魏晓梅陈兰芳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高度房室阻滞被引量:20
2005年
李寰张玉顺刘建平王海昌刘兵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高度房室阻滞术后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附5例报道)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2002年国外 Amplatzer 室间隔封堵器以及国产双盘状室间隔封堵器相继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从此经导管介入治疗 VSD 以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
李寰张玉顺刘建平王海昌刘兵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
文献传递
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分析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情况。方法:521(男189,女332)例,年龄1.0~65(27±19)岁住进我科行ASD封堵术的患者,对封堵术后发生AVB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男5,女8)例(2.5%)封堵术后发生AVB,年龄4~44(23±12)岁。其中2例在发生AVB后撤出封堵器,其余11例均成功植入封堵器。3例为Ⅰ°AVB,4例Ⅱ°ⅠAVB,4例Ⅱ°ⅡAVB,2例Ⅲ°AVB。7例植入的封堵器在38mm以上;3例4~8岁幼儿,植入的封堵器在22~28mm;1例为15岁青少年,所植入封堵器为34mm;另2例为成人,植入的封堵器分别为30mm和34mm。所有患者AVB均恢复正常。结论:ASD介入封堵术有发生AVB的可能,AVB多见于植入大型号封堵器的患者,多数AVB是能够恢复的。
李寰张玉顺王海昌刘兵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王晓燕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