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枫

作品数:42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经济增长
  • 7篇技术进步
  • 6篇中国经济
  • 4篇模仿
  • 4篇经济赶超
  • 3篇中国经济增长
  • 3篇经济体
  • 3篇经济学
  • 3篇经济学专业
  • 2篇中等收入陷阱
  • 2篇碳减排
  • 2篇年金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2篇企业
  • 2篇资本
  • 2篇自主创新
  • 2篇教师
  • 2篇博弈
  • 2篇博弈困境

机构

  • 37篇黑龙江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哈尔滨金融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哈尔滨职业技...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2篇魏枫
  • 3篇饶龙先
  • 3篇乔榛
  • 2篇樊士德
  • 2篇王朗玲
  • 2篇陈星
  • 1篇焦方义
  • 1篇刘赣州
  • 1篇王宏淼
  • 1篇李娜
  • 1篇郭铖
  • 1篇韩强
  • 1篇吴艳玲
  • 1篇贵斌威

传媒

  • 3篇中国软科学
  • 2篇求是学刊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经济学家
  • 2篇领导之友
  • 2篇金融理论与教...
  • 2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税务与经济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奋斗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商业经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4
  • 2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设“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几个突破点被引量:2
2021年
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战略安排。经济学本科专业因为涉及的人数多、应用的程度广,具有特殊的意义。建设“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几个重要方面予以突破,包括突破传统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加强经济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突破,对于顺利推进“一流经济学本科专业”建设,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乔榛魏枫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师队伍
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政策范式探究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中央政府劳动力流动"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与地方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划分,校正了长期以来学界对二者混淆的误区,并侧重以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为考察对象,探讨1949—2013年间其对劳动力流动微观规制的内在范式及其演化脉络。研究结论表明:近65年来劳动力流动既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演进,也与地方政府的微观规制密不可分,而且这一系列的宏观政策与微观规制是外流劳动力、城市居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多重主体动态博弈的最终结果。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外来劳动力的微观经济政策先后经历了"规制失语"(1984年前)、"规制效果初见端倪但控制模式占主导"(1984—1992年)、"差别化待遇显著"(1993—2001年)、"身份认同与同城待遇逐步改善"(200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由最初对劳动力流动的直接效应逐步转为间接影响,并呈现由强变弱的趋势,而地方政府作为中间枢纽对劳动力流动的直接作用则越发显性化,进而实现了劳动力流动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微观规制角色定位的理性回归。
樊士德魏枫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微观经济政策
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始终面临着较大的粮食需求压力。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粮食产出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粮食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区域差别较大;三是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
吴艳玲魏枫
关键词:粮食安全劳动生产率粮食商品率
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为例,系统介绍高校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建设方案和预期成效,以期为专业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丰富建设经验。
魏枫刘赣州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经济学专业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及实施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投入不够资源及环境压力难以缓解、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及制约因素。黑龙江省应坚持土地保护与土壤改良、完善水利工程、培育优良农产品、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并采取转换增长方式,加强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稳定、完善、强化惠农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大投入,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生产,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等策略。
饶龙先魏枫
关键词:现代农业
金融产品创新对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成绩斐然,直接融资占比达到25%以上,部分银行的表外业务已成功超越其表内业务成为关键盈利点,金融产品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针对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对于加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与其稳健发展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活动本身会对银行业稳定运行造成直接影响。在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业稳健运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整体银行业环境也对银行业金融产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魏枫韩强董佳欣
关键词:银行业稳定金融产品创新
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新型城镇化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细分共同富裕维度检验发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可显著提升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为此,提出加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工作、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靶向发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魏枫邢芳菲
关键词: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
美国企业年金监管模式与方法借鉴被引量:4
2014年
美国企业年金的监管体系成熟,根据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规定,企业年金计划的监管职责由劳工部下属的雇员待遇保障局、财政部下属的国家税务局和养老金待遇担保公司共同承担,那么如何保证三个机构责任分工明确又运作协调有效呢?美国是使用反应式监管方法的典范国家之一,有哪些主要经验值得借鉴呢?本文围绕这两大问题,对美国企业年金监管实践展开研究分析。
陈星魏枫
关键词:企业年金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心。经过建党以来百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大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在即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之际,既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防返贫、共享发展成果,也要及时总结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经验,并将之理论化。回顾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自我革新、不断发展,将实事求是贯穿于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是其鲜明特质。
魏枫周灵丽完颜含玥
关键词: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
后发经济体开放贸易策略的阶段适配性研究
2017年
基于对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受本国所处发展阶段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讨论,从技术进步的视角,在理论上说明了自由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也发现后发国家从贸易活动中受益的前提条件,即开放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受本国距离世界技术前沿远近的影响。以构建封闭经济体中创新推动的内生增长模型为基准,发现只有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拥有更适宜创新条件、创新效率更高的经济体才能享受创新的增长效应。在引入开放经济和技术发展异质性的假设后,可以得出与新古典经济学中自由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国家经济增长不同的结论,即在开放贸易条件下,本国技术领先或者与国外对手技术水平相当,本国研发创新成功的概率都会上升;但是当本国技术落后时,本国研发创新成功的概率变化方向不确定,特别地,在远离世界技术前沿时,可能会减低均衡时研发成功的概率。对于远离世界技术前沿的后发国家来说,在力争实现完全的自由贸易之前,首先鼓励国内创新,去除阻碍创新实现技术进步的壁垒,然后等到国内研发部门足够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再去除阻碍国际贸易的壁垒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不能期望仅仅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就能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且对外开展贸易也存在阶段最优性。
魏枫
关键词:自由贸易经济增长技术进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