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清林

作品数:82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8篇小麦
  • 44篇冬小麦
  • 27篇选育
  • 20篇抗条锈
  • 17篇小麦品种
  • 13篇旱地
  • 11篇杂交
  • 10篇冬小麦新品种
  • 10篇选育报告
  • 10篇丰产
  • 7篇地冬
  • 7篇锈病
  • 7篇育种
  • 7篇条锈病
  • 7篇品系
  • 7篇旱地冬小麦
  • 6篇新品系
  • 6篇穴播
  • 6篇栽培
  • 6篇栽培技术

机构

  • 56篇甘肃省农业科...
  • 13篇天水农业学校
  • 11篇兰州商学院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天水市农业科...
  • 5篇甘肃省兰州农...
  • 4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白银市农业科...
  • 1篇临夏回族自治...
  • 1篇庆阳市农业科...

作者

  • 82篇鲁清林
  • 42篇周刚
  • 41篇张礼军
  • 34篇杜久元
  • 30篇周祥椿
  • 23篇周洁
  • 22篇白玉龙
  • 21篇白斌
  • 19篇张文涛
  • 19篇何春雨
  • 8篇李怀德
  • 7篇张耀辉
  • 6篇杨俊海
  • 5篇柴守玺
  • 5篇曹世勤
  • 4篇闫永祥
  • 3篇王万军
  • 2篇张勃
  • 2篇黄瑾
  • 2篇孙振宇

传媒

  • 13篇甘肃农业科技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草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农业科技与信...
  • 2篇甘肃农业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寒旱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小麦研究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品种兰天35号
鲁清林张礼军白玉龙周刚汪恒兴周洁
1.亲本组配与选育目标:兰天35号是以兰天25为母本,周麦11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而来。选育方向是适合陇南川水地和浅山区种植,具体目标为:高抗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兼抗白粉病,熟期适中,叶片功能期长,落黄性好。产量较当地...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农田土壤含水率与耗水量时空动态被引量:6
2014年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全生育期0~10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和耗水量时空动态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全膜覆盖冬小麦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优化地膜覆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 kg/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全生育期显著影响到30~40 cm和40~50 cm土层水分;M在抽穗和灌浆前期能够显著影响30~50 cm土层含水率,使供水峰值提前出现.M灌浆中、后期能够充分调动50~60 cm水分到0~30 cm土层,对60~70 cm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以补充上层水分的亏缺.M也有效拉升70~90 cm区域水分的向地表运动,作为重要的水源在生长关键期发挥有效补给作用.本试验结果同时表明,M的水分利用高效区域主要发生在0~90 cm;对90~100 cm含水率和耗水量动态变化的分析表明,M效应可以达到100 cm以下.露地栽培(CK)在相同时期、相同土层,水分补给现象不显著;在灌浆中、后期,对50~70 cm水分的利用率较高,造成阶段性的水分高消耗和含水率快速降低现象,无法及时获得补给;对水分的利用主要发生在0~70 cm土层.此外,M最大的效应之一就是在生育期内、0~40 cm土层内拥有的水分含量总体远高于CK.对各层相关分析表明,取样层次、取样阶段、覆膜与含水率存在显著关系;M条件下,水分呈连续体,在补给、平衡能力方面显著高于CK,从而保证了小麦的生长.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中、深层土壤水分,有效保蓄土壤水分,从而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其对旱地冬小麦生产或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较之以往雨养旱区小麦覆膜技术有突破,即全生育期全地面平作覆膜、膜上覆土1~2 cm、一膜多年连用、免耕,解决了苗穴错位、前期低温有碍生长、后期高温逼熟问题
何春雨杜久元刘广才柴强张礼军申三宝鲁清林黄高宝
关键词:全生育期穴播冬小麦含水率耗水量
冬小麦叶片和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被引量:15
2013年
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鲁清林柴守玺张礼军周刚
关键词:小麦叶片非叶器官粒重
冬麦北移后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为了解冬麦北移后小麦粒重的变化,在甘肃清水(冬麦原种植区)和武威(北移区)设两个试验点,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籽粒灌浆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次级参数,用卡方(χ2)测验进行了拟合优度测验,同时对千粒重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相关系数(r)均为极显著,说明用logistic方程描述籽粒灌浆过程是合适的。在拟合优度检验中,χ2(χ20。05,表明方程拟合较好。冬麦北移后整个灌浆过程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均明显提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及最大灌浆速率略有降低,整个籽粒灌浆过程持续时间缩短,最大粒重和实际千粒重均有所提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移区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Rmax)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R)和快增期灌浆速率(R2)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灌浆速率(R1)、缓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3)和籽粒灌浆速率达最大值时间(Tmax)呈正相关,与缓增期灌浆速率(R3)、整个灌浆过程持续时间(T)、渐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1)和快增期灌浆持续时间(T2)呈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个灌浆过程分析,籽粒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大于整个灌浆过程持续时间。从阶段灌浆参数分析来看,渐增期的灌浆速率、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是影响北移区冬小麦千粒重的3个主要参数,其中快增期灌浆速率对千粒重提高的作用更大一些。
鲁清林叶石何春雨柴守玺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灌浆千粒重
冬小麦北移后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研究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北方冬季极端低温的提高,为冬麦北移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自1987年以来,黑龙江、辽宁等省份相继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冬麦北移种植研究,已在选育品种、生长发育基础和栽培技术措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
鲁清林
关键词:北移幼穗分化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
文献传递
清水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8年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东北,属黄土梁峁沟壑区。海拔1025~2201m,年均气温8.80℃,降水量500mm左右,日照时数2076h,年有效积温2200℃,无霜期171d。小麦常年播种面积1.67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6%。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麦红蜘蛛、中华鼢鼠、地下害虫、麦田杂草等发生比较严重,
李世德霍建平鲁清林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年均气温日照时数有效积温麦红蜘蛛
国际冬小麦观察圃试验结果分析与利用评价
2006年
1997—2004年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引进国际冬小麦改良项目(IWWIP)半干旱地冬小麦观察圃、水地冬小麦观察圃和兼性及冬小麦观察圃等试验材料17套2091份。通过试验发现在IWWIP观察圃中有许多材料高抗条锈病,丰产性好,抗旱性强,品质优良。但多数材料植株偏高,穗部性状较差,抽穗期偏晚,不宜在生产上直接利用。作为品种资源,育种中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材料可重点进行研究利用;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材料,也可根据材料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鲁清林周洁杜久元周刚尤玉庆
关键词:小麦
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
2021年
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业提升关键技术技术内容:研发了以温室建造、专用栽培基质、水肥高效利用与一体化、轻简化管控、病虫害绿色防控为核心的戈壁设施瓜菜产业提升关键技术。提出了适宜戈壁砂石区和沙漠区应用的堆砂墙体结构和沙袋跺码墙体结构温室建造技术,温室造价18~20万元,较传统石砌墙体、混凝土浇筑墙体温室造价降低30%。研制了番茄(双孢菇菌渣:牛粪:炉渣=5:2:3)、黄瓜(双孢菇菌渣:牛粪:羊粪:炉渣=4:1.5:1.5:3)、西甜瓜(玉米秸秆:菌渣:牛粪:砂石=1:4:2:3)专用栽培基质配方,较传统配方增产5.05%~50.7%。
鲁清林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温室建造墙体结构西甜瓜羊粪
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土壤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讨覆盖模式对不同类型旱地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全膜覆土穴播(P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3种种植模式为主区,‘中麦175’(ZM175)、‘兰天26号’(LT26)、‘天选50号’(TX50)3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副区,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和小麦品种组合处理下旱地麦田水温特征、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程度降低了灌浆期0~25cm土壤温度,并增加拔节期和收获期0~120mm土壤含水量。PM土壤温度比CT降低1.3℃,土壤含水量提高5.20%,籽粒产量增加9.36%,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SM土壤温度比CT低1.5℃,土壤含水量提高9.75%,籽粒产量略高于CT,但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依次为LT26>ZM175>TX50。覆盖(PM和SM)对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降落数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糊化粘度、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有显著影响。比较CT,PM降落数值、面团稳定时间、粉质评价值分别增加4.13%、16.13%和8.33%;SM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2%和6.07%,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分别提高1.93%、3.86%、2.46%。研究也表明,所有品质指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降水量500mm左右的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PM有利于强筋型品种加工品质的优化,SM趋于使弱筋型品种筋力更弱,但由于覆盖模式对加工品质的影响相对有限,合理的品种选择是实现该区域旱地冬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关键。
张礼军鲁清林汪恒兴张文涛周刚白玉龙张耀辉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
甘肃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3年
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和基本口粮,其产业发展质量影响着全省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甘肃省小麦产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产量品质不能相协调等制约因素依然较为突出。文章通过对当前甘肃省小麦生产现状和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以科技创新引领小麦高质量发展、强化示范推广、加快建立现代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做优做强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助推甘肃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曹世勤鲁清林张文涛虎梦霞化青春李玲王万军张耀辉
关键词:小麦产业产业链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