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子星

作品数:154 被引量:812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4篇影像
  • 42篇胰腺
  • 40篇成像
  • 37篇磁共振
  • 35篇影像学
  • 26篇肿瘤
  • 26篇磁共振成像
  • 16篇细胞
  • 15篇胰腺炎
  • 15篇腺炎
  • 14篇病理
  • 13篇X线
  • 12篇X线计算
  • 12篇X线计算机
  • 12篇CT
  • 11篇肝脏
  • 10篇断层扫描
  • 10篇影像学表现
  • 9篇体层摄影
  • 7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15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1篇乐山市人民医...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6篇四川大学
  • 5篇成都市第二人...
  • 5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成都市龙泉驿...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成都市医学信...
  • 1篇四川省妇幼保...
  • 1篇云南省曲靖市...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 1篇眉山市中医医...
  • 1篇四川石油管理...
  • 1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成都市公共卫...

作者

  • 153篇黄子星
  • 122篇宋彬
  • 22篇刘曦娇
  • 12篇余建群
  • 12篇袁放
  • 11篇陈光文
  • 11篇吴明蓬
  • 11篇李真林
  • 11篇张笑
  • 10篇曾涵江
  • 10篇李谋
  • 9篇汪翊
  • 9篇赵爽
  • 8篇李峥艳
  • 8篇唐鹤菡
  • 7篇袁元
  • 7篇张薇薇
  • 7篇张羲娥
  • 7篇郑兴菊
  • 6篇刘洋洋

传媒

  • 96篇中国普外基础...
  • 14篇放射学实践
  • 12篇四川大学学报...
  • 7篇华西医学
  • 5篇四川医学
  • 4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华消化病与...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11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12篇2016
  • 16篇2015
  • 10篇2014
  • 15篇2013
  • 15篇2012
  • 15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在腹股沟疝和股疝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疝的260例患者的MD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资料,观察疝囊与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 260例患者中,腹股沟斜疝146例,直疝82例,股疝32例。146例斜疝患者(右侧75例,左侧60例,双侧11例,共157个疝囊)的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主要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前侧(103/157,65.6%)或前内侧(36/157,22.9%)。82例直疝患者(右侧39例,左侧34例,双侧9例,共91个疝囊)的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主要位于精索内侧(70/91,76.9%)。斜疝及直疝的疝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2例股疝患者(右侧17例,左侧15例,共32个疝囊)的疝囊均位于"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 MDCT的MPR手段能准确诊断腹股沟疝与股疝,且借助标志性解剖结构能进行可靠的鉴别诊断。
赵爽黄子星刘荣波
关键词:腹股沟疝股疝多排螺旋CT
肝细胞癌生物免疫治疗的影像学评价现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现有影像学技术在评估免疫治疗肝细胞癌疗效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药物治疗评价和临床决策提供有力证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肝细胞癌生物免疫治疗影像学评价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不同影像学技术评价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价值。结果免疫治疗具有无创、特异度高、疗效好等特点,在近几年的肝细胞癌治疗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用于评价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影像学技术主要有CT、MRI、超声和核医学,它们均可以很好地用于评估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对患者治疗方案的筛选和生存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但其采用的评价指标大多基于解剖学评价标准,在评价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治疗手段已逐步成为未来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热点,现有影像学技术及评价标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期有更多功能影像学指标得到完善和发展,为肝细胞癌患者药物治疗评价和临床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张韵黄子星宋彬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磁共振术前评估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磁共振(MR)影像在直肠癌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进展。方法对近年来有关MR影像在直肠癌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 MR成像除测量肿瘤高度与长径外,其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和预后相关因素如壁外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周围神经侵犯等方面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传统MR对于T1、T2期与边界性T3期以及T3期与T4a期直肠癌的鉴别效能有限,对N分期及辅助放化疗后对N分期的再次评估方面也有其局限性,鉴别效能不高。目前功能MR如弥散加权成像以及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同反相位等新技术已用于直肠癌影像诊断,这些成像方法各有优势。结论 MR成像是常用于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影像学手段,检测的内容包括肿瘤空间参数、肿瘤的分期、预后相关因素等,其评估结果对于直肠癌治疗方式选择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在直肠MR现有应用的基础上,部分MR新方法及新技术已展现出一定的潜能,未来可能发现更多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
岳钰峰蒋涵羽黄子星宋彬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预后因素
肝硬变相关结节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肝硬变相关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前瞻性纳入的19例肝硬变合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肝胆期为造影剂注射后20 min。将患者的图像分成2组进行诊断分析:A组,平扫和动态增强图像;B组,平扫、动态增强及肝胆期图像。采用圆形感兴趣区测量肝胆期病灶、背景肝信号强度及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病灶信噪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25个肝肿瘤,包括18个肝细胞性肝癌(HCC),7个再生结节(RN)或不典型增生结节(DN)。肿瘤直径0.6~3.2 cm,平均1.3 cm。16个HCC病灶在肝胆期表现为相对于背景肝实质的低信号,2个表现为高信号;有5个HCC病灶发生坏死囊变,坏死区在动脉期无强化,在肝胆期片絮状强化。6个RN或DN在肝胆期表现为相对于背景肝实质的高信号,1个表现为等信号。A组图像和B组图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20/25)和92.0%(23/25)。肝胆期RN或DN的SNR值为132.90±17.21,HCC为114.35±19.27;其CNR值为19.47±8.20,HCC为112.15±33.52。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胆期成像能提高肝硬变相关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有助于制定更精确和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刘曦娇唐鹤菡钟欢欢黄子星宋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硬变结节肝细胞肝癌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改变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及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例CD及13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MS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结果 MSCT征象对比结果显示:①CD以肠管均匀增厚为主;ITB以不均匀增厚为主(Ρ<0.05)。②CD以肠腔不规则狭窄为主;ITB以肠腔同轴狭窄为主(Ρ<0.05)。③ITB较CD更易出现肠周淋巴结增大和强化,系膜血管增多、迂曲(Ρ<0.05)。CD与ITB均可表现出腹痛、腹泻、发热、贫血、便血、消瘦;实验室检查中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阳性、白蛋白降低以及肠道并发症;其中CD便血更多见,肠结核更常合并肺结核(Ρ<0.05)。结论 CD和肠结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MSCT表现二者各有一定特点,综合分析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曾涵江张笑徐忠孜黄子星张丽芝陈冬冬罗艺李学明余建群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多层螺旋CT
MRA及CTA对地震挤压伤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术后评价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地震挤压伤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2汶川大地震中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地震挤压伤致双下肢横纹肌溶解症3例患者进行双下肢MRA检查,并对严重挤压伤及下肢毁损,并行截肢的另三名患者进行术后CTA检查。对MRA图象双下肢动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RA征象,同时总结截肢术后患者CTA表现及临床价值,并评价二者检查在挤压伤所至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结果:3例未行截肢患者MRA双下肢主要动脉未见确切狭窄及闭塞征象,管腔内未见充盈缺损影。3例已行截肢患者可见残余肢体的明显肿胀,双侧髂血管以及部分截断肢体远端血管内见止血弹簧钢圈影像,部分截断肢体远端动脉分支变细。截断血管未见再通,周围无渗血改变。结论:MRA、CTA能直观显示双下肢动脉损伤及术后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对二者的合理选择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信息。
李峥艳邹翎宋彬李昌宪黄子星张翠萍
关键词:地震伤下肢血管
直肠癌TME低位保肛术后的CT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低位保肛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ME低位保肛术的直肠癌患者行CT复查,分析术后直肠吻合口漏和周围感染、吻合口周围复发、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共计82例TME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25~74岁,平均57.8岁。82例患者中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间出现吻合口漏8例(9.8%),吻合口肿瘤局部复发6例(7.3%),盆腔及远处淋巴结转移4例(4.9%)。吻合口漏经引流和保守治疗后好转,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得到病理证实。结论 TME低位保肛术后适时CT检查(包括基线CT检查、随访和复查),有助于对吻合口漏、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现与早期诊断。
伍兵卢春燕刘荣波黄子星孙家瑜李真林宋彬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在分子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分子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情况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分析。结果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能谱CT成像、MR分子探针成像等检查方法从细胞、分子的微观角度、多模态研究疾病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已成为研究热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及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分子影像学的研究方法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金玉梅金玉梅宋彬
关键词:肝细胞癌分子影像学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附8例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MSCT及MRI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6例行MRI检查,4例行MSCT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I和MSCT检查。结果 8例胰岛素瘤均为单发,直径0.5-3.5 cm。MS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结节,MRI平扫呈长T1、长或稍长T2信号结节,其中4例弥散加权成像呈较高信号改变。M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和延时期强化减弱。结论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反映了胰岛素瘤的病理特点。MSCT和MRI均能清楚显示胰岛素瘤,并且MRI较MSCT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张羲娥涂媛黄子星宋彬钟欢欢赵爽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岛素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术前表观扩散系数预测肝癌行TACE后近期疗效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行第1次TACE的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计23个病灶),比较TACE前后的肿瘤直径、肿瘤ADC值和肝实质ADC值,并分析TACE前的肿瘤ADC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与TACE前比较,TACE后肿瘤直径和肝实质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5,P=0.473),但TACE后的肿瘤ADC值升高(P=0.003)。TACE后有17个病灶(73.9%)的坏死范围≥50%(疗效较好组),6个病灶(26.1%)的坏死范围〈50%(疗效较差组)。与疗效较差组比较,TACE前后疗效较好组的肿瘤ADC值均较高(P〈0.050)。肝癌病灶行TACE前的肿瘤ADC值预测TACE近期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90(95%CI:0.510.0.879),灵敏度为82.3%(95%CI:65.5%~93.2%),特异度为53.8%(95%CI:25.1%~80.8%),疗效好坏的截点为1.24×10^3mm^2/s。结论TACE前肝癌病灶的ADC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TACE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
张薇薇宋彬黄子星袁放李峥艳
关键词:肝癌表观扩散系数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