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元静

作品数:23 被引量:640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地理
  • 3篇演进
  • 3篇课程
  • 3篇耕地
  • 2篇演进模式
  • 2篇中国经济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情景
  • 2篇情景
  • 2篇乡村
  • 2篇开垦
  • 2篇课程教学
  • 2篇教学
  • 2篇耕地变化
  • 2篇耕地动态
  • 2篇耕地动态变化
  • 2篇城市
  • 2篇城镇发展
  • 2篇城镇化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清华城市...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2篇齐元静
  • 6篇姜群鸥
  • 4篇金凤君
  • 3篇杨宇
  • 2篇曹广忠
  • 2篇焦敬娟
  • 2篇史明昌
  • 2篇周晓颖
  • 2篇刘涛
  • 1篇聂承静
  • 1篇宋吉红
  • 1篇王纯洁
  • 1篇王茂军
  • 1篇张学霞
  • 1篇桑秋
  • 1篇高广磊
  • 1篇杨静
  • 1篇汪淳
  • 1篇赵新平
  • 1篇张建军

传媒

  • 4篇中国林业教育
  • 4篇地理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 1篇2012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川市申报联合国人居奖行动计划
冯长春高重瞳曹广忠张保全欧雄郑华马丽红赵新平王亚男齐元静张慧龙孙胜民林凡杨静齐建国
该研究课题在对比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银川市实际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多因素加权求和的综合评价模式,制定了4个专题报告及完成人居环境奖的13项定量指标和32项定性指标,明确了今后城市...
关键词:
关键词:人居环境奖
气候情景下典型开垦与退耕区耕地动态变化的定量模拟(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气候情景下中国典型开垦与退耕区耕地动态变化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东北地区作为典型区,基于设计的土地利用规划情景和RCPs(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气候情景,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DLS,dynamics of land system)模型模拟了在规划情景和RCPs气候情景下开垦与退耕区2010~2030年耕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不同耕地类型未来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情景下水田呈持续减少的态势,而旱田在2000~2010年有小幅增长的态势,而后出现大面积减少;AIM(Asia-Pacific integrated model)气候模式情景下旱田增长趋势也较明显,水田则保持小幅减少的态势;MESSAGE(Model for energy supply strategy alternatives and their general environmental impact)气候模式情景下,耕地面积呈减少的态势。从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转移分析得出,该区域开垦与退耕相逆的现象在未来情景下仍会延续,但是发生的频率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该研究为开垦与退耕区应对气候变化,合理进行农业规划和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刘唯清齐元静姜群鸥聂承静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变化情景
基于不同区域尺度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判断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借鉴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判断标准,对我国不同区域尺度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1)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自2003年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2007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从省级尺度的数据判断,2000年以前中国大部分省市未进入到工业化发展的阶段,仍然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2010年,中国全部省市均进入了工业化阶段。(3)从地级尺度判断,中国地级单元发展极不平衡。1990年绝大多数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2000年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城市明显增多,其中以区域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为主,部分沿海开放城市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2010年,中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以处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城市为主,部分城市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和发达经济初期阶段。
杨宇刘毅齐元静
关键词:钱纳里
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被引量:58
2008年
本文利用2000年截面数据,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了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和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省区的城镇化水平受到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省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既有明显受到转型期要素流动影响的省份如广东省;也有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推动城镇化的区域如沪苏和浙江省;还有表现为典型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模式的省份如山东省等。省区间差异化的城镇化影响因素表明,我国沿海省区的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曹广忠王纯洁齐元静
关键词:城镇化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被引量:44
2005年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简单讨论已有的相对中心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Tietz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利用1955年私营商业调查,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NegF法和SumF法分析了近50年山东省中心城市的分布,及其紧密腹地、松散腹地的变动,勾勒出了1955年到2000年山东城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认识到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复杂化、有序化的过程,由分别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的两个子体系逐步演化至以青岛为中心城市的单一共同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等级性逐渐显化。
王茂军张学霞齐元静
关键词:城市体系普查数据共同体腹地
“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1
2021年
“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课程是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面向全校的地理类专业选修课程。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系统性和前沿性强、课时少、教学对象专业背景多样等问题,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考核评价3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与地表过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①从限定课程内容范围、保证内容组织系统性和逻辑性、强化内容前沿性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②采用传统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雨课堂、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方法;③从平时测验、小组研讨、课程论文3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综合教学考评。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专业视野,锻炼了系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学生整体满意度、教学效果都较为理想。
佘维维姜群鸥齐元静高广磊丁国栋
关键词:全球变化地表过程教学改革研讨式教学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被引量:118
2013年
地级行政单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重要空间依托。现有研究中缺乏针对中国地级行政单元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对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全国和地级两个层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时空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Global 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的集聚状态,自1990年到2010年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演变特征。②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推进的总体趋势,中西部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型城市两种类型。③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呈现出"北移西进"的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空间联动发展的效应有所减弱,呈现出"南上北下"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城市仍以单体式发展为主,区域带动效应较弱,联动发展态势不明显。④从时间趋势来看,虽然全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却快速提高,已经明显高于沿海地区。⑤资源富集地区是中西部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采用人均GDP单一指标测算的部分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虚高化"的特征,资源大规模集中开发带动经济总量迅速膨胀的同时,却掩盖了背后的经济结构失调和社会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应引起决策者和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
东北地区创新发展的突破路径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在阐述创新发展与全面振兴关系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实施路径和对策措施抓手,提出了重构产业发展的智库体系、实施精准人才行动计划、促进大农业稳基增效计划、创新链支撑产业链行动等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以及以功能区为平台构建创新发展环境与区域创新载体的观点。
金凤君王姣娥杨宇马丽齐元静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演化与地理效应评价被引量:53
2016年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速铁路作为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其快速发展势必会对东亚地区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人口流动和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在分析东亚高速铁路网络发展历程及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评价与对比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圈和可达性的影响,及一体化高速铁路潜在的空间效应,以期为东亚一体化高速铁路构建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东亚高速铁路网络扩张整体上呈现出"核心—核心"到网络化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网络在中国东中部、日本和韩国等地区具有较高的人口和产业服务水平,但国土面积覆盖率相对较低;高速铁路的建设促使核心城市交通圈格局不断扩展与强化,可实现当日往返城市对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分布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周边;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别呈现出以郑州、东京和首尔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且圈层结构逐渐向高速铁路沿线延伸;高速铁路的建设促使城市人口服务水平和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均呈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
金凤君焦敬娟齐元静
关键词:高速铁路
“地理大数据”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1
2019年
"地理大数据"课程是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面向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增设的一门学位课程。针对"地理大数据"课程教学内容交叉性强、教学方式不确定等特点,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①基于前沿话题式引导,开展以问题讨论与交流为主的互动式专题教学;②建立"地理大数据"课程资源数据库,鼓励并督促学生丰富该课程数据库内容;③建立多元化的"地理大数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探讨"地理大数据"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出了实用型人才。
郝蕊芳史明昌齐元静姜群鸥
关键词:实践教学互动式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