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志群

作品数:30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虫病
  • 6篇吸虫
  • 6篇吸虫病
  • 5篇输入性
  • 4篇志贺菌
  • 4篇双氢青蒿素
  • 4篇疟疾
  • 4篇青蒿
  • 4篇青蒿素
  • 3篇原虫
  • 3篇细胞
  • 3篇聚合酶
  • 3篇寄生虫
  • 3篇寄生虫病
  • 3篇弓形虫
  • 3篇合酶
  • 3篇肝吸虫
  • 3篇病原学
  • 2篇血吸虫
  • 2篇血吸虫病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热带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30篇齐志群
  • 15篇李威
  • 14篇栗绍刚
  • 12篇邹洋
  • 11篇李小丽
  • 10篇王非
  • 10篇黄敏君
  • 9篇田小军
  • 9篇王磊
  • 7篇郑晓燕
  • 7篇冯曼玲
  • 6篇阴赪宏
  • 5篇温艳
  • 5篇李晶晶
  • 4篇甘绍伯
  • 4篇谷俊朝
  • 3篇安亦军
  • 3篇吴赵永
  • 3篇严笠
  • 2篇马素霞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第四届全国灾...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1
  • 1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氢青蒿素治疗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疗效的进一步观察被引量:40
2000年
本实验对双氢青蒿素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疗效进行了进一步考察。小鼠腹腔内感染 RH株弓形虫速殖子 2× 1 0 3,8h后给予单独双氢青蒿素 75mg/kg· d和双氢青蒿素 75mg/kg· d联合磺胺嘧啶钠1 0 0 mg/kg· d灌喂小鼠治疗 ,每日 2次 ,疗程 1 5天 ,观察小鼠存活率 ,并于感染后第 9、 1 5、 3 1天取小鼠腹水及肝脏进行虫体 PCR检测。双氢青蒿素联合磺胺嘧啶钠组小鼠存活率达 93 % ,与单独磺胺嘧啶钠 ( 2 0 0mg/kg·d)组存活率 ( 69.3 % )及单独双氢青蒿素 ( 75mg/kg·d)组存活率 ( 0 % )都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P<0 .0 1 )。 PCR检测可见小鼠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除联合治疗组外 ,其余各组均可检测出虫体DNA,但只有对照组和单独双氢青蒿素组小鼠的肝脏中可检测出虫体 DNA。结论 ( 1 )双氢青蒿素联合磺胺嘧啶钠以上述方式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产生了协同作用 ,比两药单独治疗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更好 ,能更快地清除腹腔中的弓形虫 ,并更有效地防止停药后的复发。( 2 )单独双氢青蒿素采用以上方案疗效不理想 ,只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3 )以上各种治疗方案除单独双氢青蒿素组外 ,都可较好地清除小鼠肝脏中的虫体。( 4)本研究为双氢青蒿素临床治疗急性弓形虫感染提供了更具体、合理。
严笠甘绍伯齐志群李爽
关键词:弓形虫双氢青蒿素药物治疗PCR
疟疾合并肾功能受损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疟疾合并肾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对28例疟疾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输入性疟疾患者,其中恶性疟者14例,间日疟者10例,混合感染者4例。其中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治疗者,恶性疟2例和混合感染者1例。经抗疟,保护肾功能等治疗,治愈率100%。结论疟疾合并肾功能受损,抗疟治疗是根本措施,及时识别和合理治疗并发症是关键,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预防为主要手段。
邹洋冯曼玲王非栗绍刚齐志群李威吴赵永谷俊朝
关键词:疟疾急性肾功能衰竭蒿甲醚
1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月-2016年7月确诊的1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罗阿丝虫病患者均有罗阿丝虫疫区工作生活史。患者均有游走性皮下肿块,94.0%伴有瘙痒,1例患者检出眼结膜成虫。45.45%的患者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抗体检测,其中IgE抗体水平增高,丝虫抗原阳性。1例患者丝虫IgG4抗体阳性。血查微丝蚴均阴性。所有患者口服均阿苯达唑治疗,治疗1个疗程9例,2个疗程治疗2例,3例出现不良反应,所有患者至今随访无复发。结论综合流行病学史分析,有游走性皮下肿块,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丝虫抗原和抗体阳性可诊断为罗阿丝虫病。阿苯达唑单一用药治疗罗阿丝虫病效果良好。
邹洋王磊王非李晶晶齐志群郑晓燕安义君田小军李威黄敏君
关键词:罗阿丝虫病阿苯达唑
北京市6例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6例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提供资料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7月确诊的6例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6例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50%患者伴有腹泻;肠黏膜组织压片均可以找到曼氏血吸虫卵,但日本血吸虫IgG抗体阳性率仅为33.3%。所有患者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B细胞比例明显上调,血免疫球蛋白以IgG抗体为主;16.6%的患者腹部超声见腹腔积液或脾脏增厚,16.6%患者磁共振检查见肝脏出现多发小结节或肠壁增厚,所有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均可见结肠炎,其中66.6%的患者合并多发溃疡,肠黏膜病理学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6例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本文通过系统总结6例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和实验室多方面资料,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提供依据。
邹洋王磊李小丽田小军李威安亦君齐志群李晶晶王非黄敏君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病嗜酸性粒细胞病原学检测吡喹酮输入性病例
志贺菌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及价值评估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服务市场化,针对痢疾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子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现就志贺菌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及其价值评估综述如下: 1 痢疾杆菌属的表型检测方法: 1.1 血清学分型:血清...
李小丽阴赪宏栗绍刚温艳黄敏君齐志群李威
文献传递
山西省及周边地区利什曼原虫SSU rRNA基因和ITS-1序列克隆及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解山西及周边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的病原体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虫种类型及其基因多态性,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3例来自山西及周边地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骨髓样本提取DNA,分别扩增其核糖体小亚基r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U rRNA)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并应用其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显示,13个临床样本SSU rRNA和ITS-1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和99.93%。基于SSU rR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13个患者感染的虫种与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和恰氏利什曼原虫L.chagasi聚为一支。基于ITS-1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13例患者感染的利什曼原虫均属于婴儿利什曼原虫。SSU rRNA与ITS-1序列分类的结果一致,ITS-1在利什曼原虫虫种鉴定上较SSU rRNA分辨率高,可鉴定到亚种水平。13例山西及周边地区利什曼病患者感染原虫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感染虫株间同源性较高。
吴云安亦军齐志群齐志群田小军李威栗绍刚
关键词:内脏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ITS-1
循环抗体和循环抗原检测诊断囊虫病的价值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对81例囊虫病人血清同时用 ELISA 和 Dot—ELISA 检测循环抗体和单抗抑制性 ELISA检测循环抗原,并评价了三法诊断该病的价值。前两法的阳性率均为96.3%,但特异性都较差,特别是与包虫病具有明显的交叉反应。81例中血清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69.1%。血或脑脊液的循环抗原有一项阳性的阳性率为91.1%。此法特异性高,75例正常人、30例包虫病、79例其他寄生虫病患者、5例非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10例非寄生虫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循环抗原的测定均为阴性。对19例经肠虫清治疗半年到1年的患者(均为随机到本院复诊的患者)的血清检测,前二法的阳性率仍高达84.2%,而循环抗原的值除1例为0.64μg/ml 外,其余病例均为阴性。
张夏英陈捷平谭巍齐志群刘明方刘国玲
关键词:循环抗体循环抗原
炭粒凝集试验诊断肝吸虫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介绍了用炭粒凝集试验诊断肝吸虫病的初步研究结果。肝吸虫成虫经脱脂、超声粉碎、冷浸处理后致敏活性炭,制成肝吸虫炭粒抗原。对抗原制备及试验操作过程中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探索,以确定最适宜试验条件。用上述抗原检测肝吸虫阳性血清79份,阳性率83.5%;正常人血清69份,假阳性率2.9%;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41份,交叉反应率195%。结果表明,本试验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设备,尤适合基层应用。
胡永秀曹维霁谭巍胡瑞云齐志群
关键词:肝吸虫凝集试验
耐药志贺菌中2类整合子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志贺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是控制细菌性痢疾的一个主要难题。研究表明多种机制包括可移动的遗传因素如质粒和转座子参与了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滥用药物和基因水平传播导致了志贺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国外文献报道,志贺菌中主要存在2类整合子,并且与志贺菌耐药相关。
郑晓燕温艳阴赪宏黄敏君李威栗绍刚齐志群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志贺菌感染整合子抗生素耐药性常用抗生素
24例脑裂头蚴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24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所确诊24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脑裂头蚴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或者肢体无力,41.7%患者有颅内压增高,50.0%的患者脑脊液蛋白增高,66.7%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70.8%的患者脑脊液Ig G增高,头颅MR见87.5%患者表现为多发病灶,病灶具有"绳结状"強化特征,T2WI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周围有大范围水肿带,91.6%的患者曼氏裂头蚴抗体呈现阳性,83.0%的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结论以癫痫或者肢体无力就诊的颅内占位患者需注意检查脑裂头蚴病询问流行病学史、寄生虫抗体及头颅MR检查是降低脑裂头蚴病误诊的重要方法。
王磊王非齐志群李威田小军安亦君邹洋
关键词:脑裂头蚴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