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彦春

作品数:74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动脉
  • 23篇血压
  • 21篇高血压
  • 17篇心肌
  • 16篇冠状
  • 16篇冠状动脉
  • 15篇细胞
  • 12篇血管
  • 9篇心肌梗死
  • 9篇炎症
  • 9篇左室
  • 9篇梗死
  • 7篇心室
  • 7篇综合征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单核
  • 6篇单核细胞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心病
  • 6篇急性冠状动脉

机构

  • 52篇大连医科大学...
  • 32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石油中心...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解放军210...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南阳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辽宁出入境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鞍钢铁西医院

作者

  • 74篇丁彦春
  • 40篇曲鹏
  • 15篇牛楠
  • 14篇王虹艳
  • 11篇夏稻子
  • 10篇张鹏强
  • 7篇张文华
  • 7篇朱宁
  • 6篇陈亮
  • 6篇陈海英
  • 5篇刘宇飞
  • 5篇公绪合
  • 5篇王圣
  • 4篇李新明
  • 4篇李向东
  • 4篇吴维霞
  • 4篇张淑楠
  • 3篇徐丹
  • 3篇李蕾
  • 3篇刘莉红

传媒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中华高血压杂...
  • 4篇海南医学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化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促炎和抗炎失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强化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促炎和抗炎失衡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炎和稳定斑块的机制。方法检测82例ACS患者、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2例对照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0水平。将41例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及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脂、hs—CRP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hs-CRP水平[(11.10±14.30)mg/L]明显高于SAP患者[(2.47±2.72)mg/L]和对照者[(2.34±4.22)mg/L],P均〈0.05;ACS思者IL-10水平[(3.94±1.91)ng/L]明显低于SAP患者[(6.31±4.26)ng/L]和对照者[(7.76±2.82)ng/L],P均〈0.05。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强化治疗作用更强(P〈0.05)。结论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但IL-10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机体斑块不稳定与促炎和抗炎失衡有关。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明显降低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提示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可能与改善促炎和抗炎失衡有关。
牛楠曲鹏王虹艳徐丹崔颖丁彦春朱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降血脂药白细胞介素10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正常成人左、右心功能对比观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对正常成人左、右心功能的对比评价。方法:健康成人300例根据年龄分为6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心尖四腔切面,应用TDI技术,将取样点置于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处及右室侧壁三尖瓣瓣环处,记录心肌运动速度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V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Va)及Ve/Va比值。结果:二、三尖瓣环处Ve/Va与年龄呈负相关(r1=-0.946,P<0.01及r2=-0.925,P<0.01),Vs值与年龄不相关;随着年龄增加,舒张早期Ve逐渐减低,Va逐渐增高,二者比值逐渐出现倒置,尤其三尖瓣瓣环出现更早,50岁左右出现,而二尖瓣环处比值倒置在60岁以后。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舒张功能逐渐减低,并且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年龄不相关。
张文华夏稻子张宇虹丁彦春林萍高林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
核苷酸结合的寡聚结构域2激动剂与Toll样受体激动剂协同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促炎症细胞因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核苷酸结合的寡聚结构域(NOD)2受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它与Toll样受体(TLR)2、4在此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用NOD2激动剂胞壁酰二肽(MDP)、TLR2激动剂(PAM3)和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单独或联合进行刺激,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OD2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MDP能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OD2mRNA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0h:(0.028±0.001);3h:(0.045±0.002);6h:(0.053±0.002);24h:(0.162±0.013)],并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成纤维生长因子2mRNA的表达增加[MDP组:(9.3±0.4)vs对照组:(7.4±0.2);P<0.05],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白介素8[MDP组:(2.4±0.2)μg/Lvs对照组:(1.0±0.1)μg/L;P<0.05]和肿瘤坏死因子α[MDP组:(51.9±4.7)ng/Lvs对照组:(29.4±3.7)ng/L;P<0.05]的分泌增多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0.90±0.05vs对照组:0.72±0.02;P<0.05]。MDP还能协同LPS、PAM3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增加。结论NOD2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诱导其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NOD2与TLR2、4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丁彦春曲鹏
关键词: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先天免疫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45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阿托伐他汀组45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再各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结果](1)用药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用药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尿酸患者相比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3)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正常尿酸患者尿酸下降幅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同时亦可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降低幅度更大,其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当。
陈亮曲鹏丁彦春董惠洁刘珍竹黄丽红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尿酸高胆固醇血症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近期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不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154例,直接PCI组20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特点、住院期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白细胞计数、肾小球滤过率及主要心脏事件等,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发病至入院实施治疗时间、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计数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影响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陈刚丁彦春曲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
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4-2012-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1例,其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50.8±11.6)岁。测定高血压患者hsCRP值,其中hsCRP<3mg/L为正常组(n=32),hsCRP≥3mg/L为升高组(n=19),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窦性心率震荡(HRT),测定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另外选择同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33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hsCRP水平[(3.56±2.01)比(1.26±1.16)mg/L]、震荡初始[(-0.34±2.85)%比(-2.23±2.17)%]上升(P<0.05),而震荡斜率下降[(3.18±1.21)比(4.96±1.02)ms/RR,P<0.01]。与hsCRP正常组比较,升高组震荡初始升高[(4.74±2.17)%比(-0.91±2.41)%,P<0.01]、震荡斜率下降[(1.22±0.86)比(3.33±1.02)ms/RR,P<0.05]。相关分析显示,震荡初始与hsCRP呈正相关(r=0.329,P<0.05),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458,P<0.05),震荡斜率与hsCRP呈负相关(r=-0.394,P<0.01),与24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0.53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HRT异常现象,且hsCRP与震荡初始、震荡斜率相关。
公绪合李向东张鹏强丁彦春黄丽红
关键词: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窦性心率震荡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联合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方法 LAF组为36例患者(左、右心室结构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成年人,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右心室结构常规参数,MAD及TAPSE;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二、三尖瓣瓣口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应用QTVI测量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处、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并计算E/Ve。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AF组左心室E、E/Ve升高,Ve、Vs、MAD减低(均为P<0.05),LAF组右心室E、E/Ve升高,Ve、Vs、TAPSE值减低(均为P<0.05),IVSTd、LVPWTd、LVEDD、LVESD、LVEF、RVD1、RVD2、RVD3、RVAW、RVEF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F组较对照组左、右心室功能均受损。
王茜张文华夏稻子丁彦春刘莉红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房颤动心室功能
鲁登巴赫综合征1例报道
2011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以“反复胸闷、气短、心悸20余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为主诉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可以缓解,伴双下肢水肿.就诊外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全心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公绪合丁彦春李向东张鹏强
关键词:鲁登巴赫综合征胸闷气短心悸
家族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二例被引量:1
2011年
例1,男,66岁,突发胸痛9h于2001年6月10日入院。患者46岁时因颜面、口唇红紫,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并行骨髓穿刺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la,PV),后长期服用羟基脲及白消安,控制血红蛋白在130~140g/L。
公绪合丁彦春李向东张鹏强曲鹏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前壁AMIPV冠状动脉事件家族性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曲鹏邓根群李永旺夏稻子王岩刘奇志牛楠丁彦春娄大元朱宁
关键词: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室重构左心室功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