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锦芸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单肺通气对肺内分流和血气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胸科手术患者,ASA~级,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1min(T3)各时刻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T2、T3时刻,肺内分流率较T1时刻显著增加,动脉血氧分压较T1时刻显著下降,T3时刻的动脉血氧分压较T2时刻有所回升。结论: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血气将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是安全的。
- 高永涛张伟时曾因明丁锦芸
- 关键词:单肺通气手术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肺内分流率胸科手术
- 肢体再灌注后过氧化脂质的测定与肝肾超微结构的改变(摘要)
- 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由于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过氧化脂质(LPO)造成机体内产生再灌注的损害,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就肢体缺血再灌注时LPO之改变,及肝、肾细胞超微结构之变化,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取杂种犬10kg以上36只,随...
- 丁锦芸陈荫椿钱惠中
- 文献传递
-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 1989年
- 报告12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的选择。强调在选择麻醉时,应对麻醉、病情综合考虑。提出术前对病人免疫状态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 丁锦芸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麻醉胸腺切除
- 嗜铬细胞瘤55例手术麻醉处理
- 2000年
- 王红丁锦芸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麻醉高血压危象外科手术
- 丙泊酚对缺氧/复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c-Fos表达及LDH的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缺氧 /复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c- Fos表达和培养基乳酸脱氢酶 (L DH)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 S 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缺氧 /复氧模型。将培养细胞按孔随机分为 6组 : 组为对照组 , 组为缺氧 /复氧组 ; 、 、 和 组为在缺氧前 10 min开始分别加入脂肪乳、丙泊酚 2 5μmol· L- 1 、5 0μmol· L- 1 和 10 0μmol· L- 1。用免疫组化法和灰度分析观察 3种剂量的丙泊酚对复氧 2 h c- Fos表达的影响。用生化比色法测定复氧3h时培养基中 L DH含量。结果 :缺氧 /复氧使心肌细胞 L DH漏出量明显增加 (P<0 .0 5 ) ,3种浓度的丙泊酚均能明显抑制细胞 L DH释放 (P<0 .0 5 )。 组与 组相比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 (P<0 .0 5 ) ; 、 组与 组比较平均灰度值均显著增高 (P<0 .0 5 )。结论 :3种浓度的丙泊酚均有心肌保护作用且 5 0μmol· L- 1 和 10 0μmol· L- 1 浓度的丙泊酚能明显抑制缺氧 /复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c-
- 唐标曹红曾因明丁锦芸
- 关键词:心肌细胞培养丙泊酚
- 用OKT单克隆抗体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改变的观察被引量:8
- 1996年
- 老年人一般免疫功能较低下,而麻醉、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较少有报告。我们对22例老年患者麻醉前后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1~70岁14例(其中65岁以上8例),71~80岁6例,>80岁2例,食管癌开胸根治术7例,胃切除术8例,胸后良性肿瘤切除术7例。静脉复合麻醉(2%普鲁卡因250ml、10%葡萄糖250ml、哌替啶100mg、琥珀胆碱250mg)12例,持续硬膜外(2%利多卡因、0.3%丁卡因混合液)
- 丁锦芸黄新冲黄鑫萍
- 关键词:麻醉免疫功能免疫测定
- 犬后肢再灌注后过氧化脂质与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变被引量:3
- 1994年
- 报告36只犬后肢再灌注后血中LPO值的改变以及肝脏超微结构变化。LPO值在阻断90分钟以上,则逐步增加,其肝细胞损害亦如此。而地塞米松可有效的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36只犬随机分为 6组,均用成巴比妥钠 30mg/kg肌注麻醉。 1~4组分别用无创伤血管钳,钳闭阻断股动脉、静脉30、60、90、120分钟。5组阻断前给地塞米松0.25mg/kg,再阻断120分钟。6组对照组。各组均于阻断前及开放后5、10、15、30、60分钟取股静脉血进行LPO测定。结果3、4组LPO值显著增高。5组采用地塞米松其值上升不如3、4组明显,于术后第3、5、8天取肝作电镜观察,在3、4组可见肝细胞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病变。
- 丁锦芸佘耀南钱惠中
- 关键词:灌注超微结构过氧化脂质
- 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在小儿麻醉的应用
- 1999年
-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特点是起效快,苏醒迅速,在体内无明显蓄积,所以临床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也可复合镇痛药用于麻醉维持。特别用于小儿静脉麻醉具有其突出的优点,本文对30例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21例,女...
- 陈效丁锦芸
- 关键词:氨胺酮异丙酚麻醉儿童
- 静脉复合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对胸部手术体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观察食管癌 2 4例 ,肺癌 8例手术病人静脉复合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后体内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方法 :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即单纯静脉复合麻醉组 (A组 ) ,静脉复合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B组 ) ,术中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并在术中不同时间采血用荧光分光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NE) ,肾上腺素 (E) ,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 (Ang ) ,结果 :手术开始 30 m in和气管拔管后 10 m in A组血浆中NE明显增高 (P<0 .0 5 ) ,B组未出现此现象。Ang 观察亦同上。结论
- 丁锦芸黄新冲高永涛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静脉复合麻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胸部手术
- 氟烷和安氟醚对大鼠肝细胞显微与超微结构及组织化学的影响
- 1990年
- 选用Wester大白鼠28只,随机分为氟烷组及安氟醚组各12只、对照组4只。实验组用氟烷、安氟醚吸入麻醉,维持3小时。两组于麻醉后15天各取其中4只再作重复吸入麻醉(5天后处死),其余分别于10、20天处死,取肝脏作光镜、电镜、酶组化观察。结果发现,第10天氟烷组之肝损害较严重,20天逐步恢复;其中重复吸入组肝脏损害最严重;酶组化SDH、ATPase的变化与光镜及电镜的观察结果一致。在安氟醚组中,超微结构及酶组化仅有轻度变化,其重复吸入组变化办轻。本实验表明,氟烷对肝脏毒性作用比安氟醚明显,两药相比,后者较为安全,特别在短期内需重复用药者,选用安氟醚为佳。
- 佘耀南徐邦生王心龙丁锦芸
- 关键词:氟烷安氟醚肝细胞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