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爱鸣

作品数:48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25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蛋白
  • 17篇激酶
  • 16篇细胞
  • 14篇蛋白激酶
  • 11篇肿瘤
  • 9篇受精
  • 9篇受精卵
  • 8篇转录
  • 7篇肺癌
  • 6篇蛋白激酶C
  • 6篇信号
  • 6篇小鼠受精卵
  • 5篇信号通路
  • 5篇通路
  • 5篇FOXO1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周期
  • 4篇磷脂酰肌醇
  • 4篇活性

机构

  • 4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岐阜大学
  • 1篇生物化学教研...

作者

  • 48篇于爱鸣
  • 21篇于秉治
  • 12篇宗志宏
  • 9篇刘莹
  • 9篇解智慧
  • 8篇武迪迪
  • 8篇陈菲
  • 7篇张洪开
  • 7篇孙秀华
  • 6篇王亚杰
  • 5篇具英花
  • 5篇赵咏梅
  • 5篇张杰
  • 5篇刘奕
  • 5篇付伟
  • 5篇冯晨
  • 5篇徐韬钧
  • 4篇孟凡鑫
  • 4篇关一夫
  • 3篇宗志红

传媒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生物化学...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医学教育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第七届全国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NNG诱导的DNA损伤对人肺癌H1299细胞中FOXO1亚细胞定位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DNA造成损伤后,对人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O1)核质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经不同浓度MNNG处理细胞后,采用彗星电泳、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对细胞DNA损伤程度、FOXO1核质定位情况及GADD45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H1299细胞DNA损伤程度随MNNG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伴随DNA损伤程度的加深,FOXO1转录因子在核内的分布逐渐增加,且在细胞DNA发生损伤4h后GADD45表达升高。结论 MNNG能造成H1299细胞DNA损伤,并促进FOXO1转录因子的核转位,从而启动损伤修复过程。
徐韬钧张洪开肖莎于爱鸣
关键词:FOXO1DNA损伤甲基硝基亚硝基胍人肺癌
小鼠未受精卵和早1-细胞期受精卵中MPF蛋白水平的检测
2005年
目的::检测小鼠未受精卵和早1-细胞期受精卵中M期促进因子(MPF)蛋白水平,探讨MPF在早1-细胞期受精卵中的变化.方法:利用超排卵及反复冻融裂解细胞的方法,对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细胞中MPF的催化亚基Cdc2、调节亚基周期素B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在500个MⅡ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细胞样品中,可以清楚看到各有一条粉紫色的特异免疫印迹带显示Cdc2,根据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的Gelworks应用软件分析,得到的强度的相对值分别是100%和约80%.用700个卵细胞进行观察时可以看到MⅡ卵母细胞显示有2条免疫印迹带显示细胞周期素B,其中一条为60~63 kDa,是周期素B;另一条则位于周期素B的下方,约40~45 kDa,且色调偏淡.而受精卵细胞样品在相应的部位则未能见到特异的免疫印迹带.结论:小鼠早1-细胞期受精卵(G1期)中的Cdc2蛋白水平仍保持在相对的较高水平;而细胞周期素B的量显著减少,难以检测.
于爱鸣陈菲宗志宏武迪迪于秉治
关键词:受精卵CDC2
FOXO1转录因子在人肺癌H1299细胞DNA损伤应答中作用的研究
<正>目的:研究DNA烷化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人肺腺癌H1299细胞DNA损伤后,人叉头转录因子FOXO1在DNA损伤应答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调控情况。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H1299细胞系,经不同浓度MNN...
徐韬钧于爱鸣
关键词:人肺癌H1299DNAFOXO1
文献传递
关于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调控的研究
目的: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钙活化的、磷脂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调控细胞的许多生理过程,特别是在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中,PKC起着一个关键性的作用.为了阐明PKC家族成员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进行PKC底物及底...
于爱鸣
关键词:蛋白激酶C受精卵
文献传递
PI3K信号通路通过SKP2、p27调控肺癌细胞H446,A549增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PI3K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细胞增殖机制。方法培养肺癌细胞系H446和A549,LY294002特异性阻断PI3K信号通路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信号下游蛋白SKP2、p27表达变化;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生长速率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446、A549细胞中的SK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p2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FCM结果表明抑制剂处理后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结果提示肺癌细胞中PI3K信号通路参与SKP2蛋白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p27蛋白的降解,促进细胞周期,加速细胞增殖。
解智慧孟凡鑫于爱鸣
关键词:LY294002SKP2P27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早期膀胱肿瘤诊断的意义
2003年
目的 :研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 (hTRT)mRNA在肿瘤脱落细胞的表达情况 ,建立一种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离心 ,使尿液中的肿瘤细胞沉淀 ,提取总RNA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4 0例膀胱肿瘤患者中 36例阳性 ,9例非膀胱肿瘤中 1例阳性。结论 :RT PCR法检测hTRTmRNA是一种早期 ,敏感 ,简便 ,快速 。
郝凤进刘莹于爱鸣李胜军宗志宏于秉治
关键词:端粒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膀胱肿瘤
精核蛋白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转录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应用一种非常敏感的、新的荧光方法 ,进行了精核蛋白对小鼠 1 细胞期受精卵转录影响的观察 .hCG注射后 18h的受精卵作为精核蛋白抗体显微注射对象 .镜下观察 ,非抗体注射与抗体注射的卵细胞荧光强度有明显差异 .根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的结果 ,抗体注射卵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相当于抗体非注射的 2 2 8%,高 1 3倍 ,经t检验 (n =30 )得P <0 0 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而非BSA注射和BSA注射卵细胞的镜下观察 ,则没有多大差异 ;测两组卵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值分别为 10 0 %和 115 %,t检验 (n =30 )得p >0 0 5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将α 鹅膏蕈碱与精核蛋白抗体等量混合后一起注射 ,卵细胞组间荧光的显著性差别不复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 ,精核蛋白在小鼠 1 细胞期受精卵中起着转录抑制作用 .
于爱鸣陈菲武迪迪宗志宏于秉治
关键词:精核蛋白小鼠受精卵转录
口腔肿瘤及正常组织中M期促进因子的活性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口腔正常组织与混合瘤、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及颊癌中的M期促进因子(M phasepromotingfactor,MPF)的存在状态及活性的比较 ,探讨MPF与口腔肿瘤的发展及恶性度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法及Gollicano法测定MPF的量并进行活性测定分析。结果 MPF的 2个亚基cdc2及CyclinB都存在于口腔正常组织、混合瘤、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及颊癌中 ,且肿瘤组织中的MPF量高于正常组织 ;肿瘤组织中的MPF的活性量高于正常组织。颊癌较正常组织高 6 4% ,提示很可能MPF的活性变化与肿瘤的恶性度有关。结论 MPF存在于正常组织、混合瘤、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及颊癌中 ,肿瘤组织中的量及活性均高于正常组织。蛋白激酶C可激活MPF ,在肿瘤组织中蛋白激酶C可能通过激活MPF来促进肿瘤的增殖。MPF的活性可能与肿瘤的发展及恶性度相关。
刘奕田玉楼于爱鸣刘莹宗志宏于秉治
关键词:口腔肿瘤成熟促进因子活性
PBL结合多媒体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点尝试被引量:9
2016年
在医学院校课程规划中,生物化学是一门较早开设的医学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其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医学中作为桥梁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阎敬于爱鸣王华芹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医学生物多媒体PBL分子水平医学基础课
PI_3 K/AKT信号转导系统在土槿皮乙酸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以不同浓度的土槿皮乙酸(PAB)分别处理BGC823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PAB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PAB对Caspase-3剪切片断及PI3K与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PAB对BGC82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Caspase-3蛋白出现断裂片断,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断裂更明显,磷酸化PI3K/AKT开始降低,72 h降低最明显,而非磷酸化的PI3K/AKT无明显改变。认为PAB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通过PI3K/AKT途径激活Caspase-3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宗志红边城徐永红于爱鸣
关键词:土槿皮乙酸BGC823细胞细胞凋亡信号转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