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名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内华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阴极发光
  • 1篇元古代
  • 1篇锡矿
  • 1篇锡矿床
  • 1篇锡石
  • 1篇晶型
  • 1篇矿床
  • 1篇构造带
  • 1篇古元古代

机构

  • 2篇内华达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任名华
  • 1篇陈洁
  • 1篇汪相
  • 1篇杨家喜
  • 1篇陈虹
  • 1篇董晓朋
  • 1篇赵远方
  • 1篇胡健民
  • 1篇公王斌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赣南淘锡坑锡矿床中锡石晶体形态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对淘锡坑锡矿床的含矿石英脉中的锡石晶体开展了晶体形态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按晶面组合特征,淘锡坑锡矿床中的锡石可分为三种类型:由{111}锥面+{110}柱面共2个单形构成的A型锡石、由{111}锥面+{110}柱面+{100}柱面共3个单形构成的B型锡石和由{111}锥面+{101}锥面+{110}柱面+{100}柱面共4个单形构成的C型锡石。综合各种锡石晶型与结晶条件的资料分析,本文推测A型、B型锡石的结晶温度高于C型锡石的。本文首次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仪对锡石进行阴极发光(CL)成像观测,发现淘锡坑锡矿床中的锡石经历了两期结晶作用:早期锡石以CL荧光亮度较小(黑色——暗灰色)为特征,边缘有明显的溶蚀痕迹,常见典型的韵律振荡构造和砂钟构造,其晶面组合特征显示了早期锡石属于A型或B型锡石;晚期锡石以CL荧光亮度较大(白色——浅灰色)为特征,往往沿着早期锡石的溶蚀边界面充填生长,一般不显示韵律振荡构造和砂钟构造,其晶面组合特征显示了晚期锡石属于C型锡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淘锡坑锡矿床中锡石的FeO、Ta_2O_5含量较高,指示其形成于高温热液环境;HfO_2含量较高,Zr/Hf比值较低,说明成矿热液来源于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两期锡石的FeO含量和In_2O_3含量的对比结果显示,早期锡石相对富FeO而贫In_2O_3,反映了早期锡石的结晶温度和压力均高于晚期锡石的,故两期锡石的结晶作用分别与淘锡坑矿床的两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相关。
黄品赟汪相陈洁任名华赖光兵
关键词:锡石晶型
华北中部构造带不同前寒武纪地块主要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由新太古代大陆地壳垂向增生到古元古代侧向增生的转换。华北中部构造带的构造性质是近年来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构造带中段出露恒山、五台和阜平等多个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其中发育多条大型韧性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的主期活动时代均为1. 85~1. 80Ga。本文以这些剪切带为构造边界将变质杂岩划分为恒山地块、繁峙地块、五台地块和阜平地块,并在早期研究中解析了繁峙地块构造挤入事件和阜平地块西部的伸展构造事件,表明这些前寒武纪地块的构造位置在古元古代末前后可能有所不同。结合前人资料,本文对这些地块的岩石组成、形成时代、变质作用以及典型构造样式等特征进行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恒山地块、阜平地块和五台地块共同组成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高级区-绿岩带"的典型壳层结构,而繁峙地块与其他地块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外来地块特征。
赵远方胡健民胡健民陈虹公王斌任名华陈虹
关键词:古元古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