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之“难”及思考
- 2007年
- 现代文阅读题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难点。这个“难”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句话:无“章”可循,无“路”、可套,无“法”表达。
- 任宝剑
-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题高考
- 无巧不足以达其妙——教材中“巧合”的妙用例赏
- 2006年
- 在文学作品中,由出乎意料之外的因素造成人物奇遇或情节迭出,就叫"巧合".运用巧合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品读、鉴赏文学作品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下面结合教材中的例子作点说明.……
- 任宝剑
- 关键词:侍萍情节
- 不可忽视高考试卷的“枝枝叶叶”——谈“提示语与附加语”的利用
- 2003年
- 如果把高考语文试卷比作一棵大树,试题的结构与组成是其躯干,而题目中的提示语和附加语则是这躯干上面的“枝枝叶叶”,诸如题目中的注释、出处、提示说明的语言,作文中的写作要求等。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当考生经过三年高中的勤学苦练,走进考场。
- 任宝剑
- 关键词:高考试卷写作要求语文试卷高考语文试题提示语附加语
- 鲁迅小说的人物名命名艺术
- 2001年
- 许多伟大作家都十分重视并善于为人物命名。据说巴尔扎克为了能让人物得到相称的姓名,他曾把一个个字母拼来拼去,设计出了比《皇家年鉴》所载还要多的姓氏;他常到拉雪兹墓地转来转去。
- 任宝剑
- 关键词:鲁迅小说命名艺术
- 高考语文易错题型分析例谈
- 2008年
- 纵观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题,笔者想结合学生平时训练中易错的题型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梳理,冀望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启示,为备战2008年高考的同仁们献计献策。
- 任宝剑
- 关键词:高考语文题型分析现代文文言文命题者
- 2011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评析与备考建议
- 2011年
-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徐徐落下,浓浓的硝烟渐渐散去。回归平静之余,作为多年耕耘在高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笔者,想不揣冒昧地就2011年高考语文安徽卷作一点概括性地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一些启示与建议,企望为2012年备考的广大师生提供些许参考,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 任宝剑
- 关键词:高考语文安徽卷备考高中语文教学
- 这12分去了哪里?——2005年与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之比较
- 2005年
-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闪亮登场之后,笔者拿它与2004年的试卷作一番比较,发现有两点变化:(1)题量、试卷长度减少。2004年为25道题,2005年则为21道题,这样留给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突出反映新课改重思维训练的鲜活理念。(2)试卷基本题型、主体框架保持稳定,而选择题变化较大,由2004年的14个,压缩到了10个。
- 任宝剑
- 关键词:语文试卷高考语文命题者
- 考场作文应试策略指导
- 2004年
- 考场作文,被誉为“天字第一号考题”,是整个语文试卷的压轴戏、重头戏,赋分60分,占整个试卷的2/5。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为考生出谋献策,以期对考生应考有所裨益。
- 任宝剑李清侠
- 关键词:考场作文应试策略语文高考写作指导
- 2011年高考(安徽)考试说明解读
- 2011年
- 1.2011年安徽省高考说明的语文部分较去年是迈小步,不停步,稳中微变。从2006年开始,安徽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走过五年.在亮点频现.争议不断中渐趋成熟。今年的《考试说明》凸显“平稳”特色:突出大纲“以能力立意”。考查学习能力的层级不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保持不变;但名句名篇的默写范围有变;试题形式稳中有变。
- 任宝剑
- 关键词:《考试说明》高考语文自主命题课程标准
- 语文课堂教学无效现象调查分析
- 2009年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的是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负效),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发展。所以课题组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立面——无效性(低效、负效)现象分析下手,解剖课堂,通过问卷调查,实例考察,分析对比,梳理归纳。来找寻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原因,以达到有针对性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战略。
- 任宝剑
-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无效现象教学有效性可持续发展能力问卷调查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