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琨 作品数:21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气工程 理学 电子电信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基于掺杂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球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提高的研究 2017年 虽然介质包覆的金属纳米颗粒已经在试验中频繁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通过减少金属表面激子的猝灭和电荷的复合来提高电池性能。但是基本没有理论研究工作去解释金属颗粒的介质包覆层是如何影响器件的光学性能。本文从理论计算角度研究了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球掺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对活性层的光捕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入射的条件下,在350 nm到850 nm的波段内,加入包覆Ag纳米球的最优器件的活性层对标准太阳光谱(AM 1.5)积分后的光吸收率达到81.5%。与等效的平板结构相比,活性层的光吸收增强了9.54%。具体的场分布的分析得到光吸收增强原因主要是偶极共振、表面等离激元激发以及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所致。经过对结构参数的研究,发现了介质包覆层越薄,增强效果越明显;包覆的介质层的折射率对光吸收性能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陈名 张叶 任静琨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吸收 噻吩类三元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中。性能优异的光伏材料开发是提高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PCE)的重要途径之一。噻吩及其衍生物单元因其具有较好的富电子性和共面性,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电... 任静琨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噻吩 有机半导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文献传递 基于氮杂环类功能化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最首要的制约因素,OLED三基色发光材料发展相当不平衡,绿光材料是发展最成熟的一类材料。红光与蓝光材料发展远远落后于绿光材料。为提高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P... 任静琨以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为配体的蓝色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研究 2012年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1 nm,最大发射峰为475 nm,光学带隙为2.93 eV。以[(POP)CuI]2作为客体掺杂在主体CBP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POP)CuI]2(30 nm,8%)/BAlq(10 nm)/Alq3(30 nm)/LiF(1 nm)/Al(200 nm)的器件,其电致发光峰为476 nm,最大亮度为9 539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9 cd/A。 屈丽桃 许慧侠 郝玉英 李云飞 任静琨 王华 许并社9,9′‑联蒽类蓝光多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9,9′‑联蒽类蓝光多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不同的给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取代联蒽上的氢原子,通过改变取代基的性质、位置和数目,利用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不仅能够调节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 李战峰 吕响 袁树青 任静琨 郝玉英文献传递 新型三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017年 以吡咯并[3,4-c]吡咯二酮(DPP)为A单元,苯并[1,2-b∶4,5-b′]二噻吩(BDT)和萘为D单元,合成了一种新型2D/A型三元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PDPP-BDT-N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法对其热学性质、光物理性能及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PDPP-BDT-NT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的温度为401℃,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可覆盖300~900nm,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级为-5.35eV。以聚合物PDPP-BDT-NT为给体材料,PC60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大气质量(AM)为1.5G,功率为100mW·cm-2模拟的太阳光照射下,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可达2.09%。甲醇处理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PCE可达2.34%。 任静琨 刘伟鹏 李战峰 孙钦军 王华 史方 郝玉英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具有宽吸收光谱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宽吸收谱的四元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以苯并二噻吩(BDT)单体作为D单元,以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苯并噻二唑(BT)和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四氟苯(TFB)作为A单元进行聚合。该聚合物具有从300 nm到近红外光区域的宽吸收光谱、良好的热稳定性(403℃)、较窄的光学能带隙(1.52 e V)和较低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5.21 e V)。将此聚合物与受体材料PC60BM混合制成的活性层应用到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在没有加入任何添加剂进行修饰的情况下,电池初步的能量转换效率(PCE)达到1.26%。 乔宗华 孙钦军 任静琨 郝玉英 史方 王华 李战锋关键词:共轭聚合物 纳米球和核壳纳米球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增强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了SiO_2纳米球、Ag纳米球、SiO_2@Ag核壳纳米球、Ag@SiO_2核壳纳米球结构分别掺杂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中对器件活性层的光捕获能力增强作用。结果显示:相较于等效的平板结构,掺杂SiO_2介质球使活性层光吸收提高了9.95%;Ag金属球则带来11.0%光吸收增强。表明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活性层中掺杂参数优化的金属球和介质球都能够带来活性层光吸收增强。另外,对活性层中掺杂核壳纳米球结构的研究表明:掺杂SiO_2@Ag核壳纳米球的活性层光吸收随着包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Ag壳厚度为16 nm时,增强效果与掺杂最优的介质球的效果接近,而且两者增强谱也基本相同;掺杂Ag@SiO_2核壳纳米球结构中活性层光吸收随着介质包覆层厚度增加而减弱,当包覆层厚度为1 nm时,吸收效果与金属球相当,且吸收谱也是基本相同。通过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掺杂介质球、金属球以及核壳纳米球所带来的活性层光吸收增强效果的研究,为选择掺杂纳米球和核/壳纳米球来提高光捕获能力提供了指导。 陈名 任静琨 张叶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基于氮杂环类功能化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最首要的制约因素,OLED三基色发光材料发展相当不平衡,绿光材料是发展最成熟的一类材料。红光与蓝光材料发展远远落后于绿光材料。为提高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P... 任静琨关键词:磷光材料 三氮唑 喹啉衍生物 光电特性 基于螺[3,3]庚烷‑2,6‑螺二芴的空穴传输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螺[3.3]庚烷‑2,6‑螺二芴为核、甲氧基取代的二苯胺为修饰基团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及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属于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所述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的制备所利用的原料成本低,合成方法... 李战峰 袁树青 李慧 陈今波 任静琨 郝玉英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