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伟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颌
  • 2篇正颌外科
  • 2篇外科
  • 1篇牙颌
  • 1篇牙颌面
  • 1篇牙颌面畸形
  • 1篇入路
  • 1篇上颌
  • 1篇生活质量
  • 1篇矢状
  • 1篇手术
  • 1篇状态焦虑
  • 1篇颌骨
  • 1篇颌关节
  • 1篇颌面
  • 1篇颌面畸形
  • 1篇颏部
  • 1篇颞下
  • 1篇颞下颌
  • 1篇颞下颌关节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自力
  • 3篇何伟
  • 2篇梁成
  • 2篇刘筱菁
  • 2篇伊彪
  • 2篇王晓霞
  • 1篇王兴
  • 1篇李阳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状态-特质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及筛选量表可行性分析
2023年
目的: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状态-特质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术前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筛选术后低生活质量人群的可行性。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正颌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4个时期以STAI[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及正颌生活质量量表(OQLQ)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SAI、TAI总评分范围均为20~80分,分数越高表示状态-特质焦虑程度越高;OQLQ包括社会功能、面部美学、口腔功能和美学感知4个维度,总评分范围为22~88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低。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对不同时期SAI、TAI评分及OQLQ总分进行总体和事后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诊断分类、教育程度、社交人数)与术前、后不同时期状态-特质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时期状态-特质焦虑程度与生活质量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应用STAI量表筛选术后低生活质量水平人群的可行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96例患者,男26例,女70例,年龄(26.0±5.8)岁。术后3个时期SAI、TAI评分和OQLQ总分均较术前降低(P均<0.01),说明患者术后状态-特质焦虑程度降低、生活质量水平提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社交人数与术后2周SAI、TAI评分(SAI:r=-0.30、P=0.003,TAI:r=-0.35、P<0.001)具有负相关性;SAI与TAI评分在不同时期均呈正相关(r=0.48~0.84、P<0.01);术前SAI评分及TAI评分与术前社会功能、美学感知、面部美学评分及OQLQ总分具有相关性(SAI:r=0.39~0.52、P<0.01,TAI:r=0.32~0.51、P<0.01);术前SAI评分与术后2周社会功能、美学感知评分�
杨鑫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刘筱菁李阳何伟
关键词:正颌外科状态焦虑牙颌面畸形生活质量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精确性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进行下颌骨髁突切除术,评估其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的精确性,并分析误差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为术式改良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共23例。术前将患者螺旋CT数据导入Pro Plan软件,将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并根据病变范围设计髁突截骨线,生成术前设计模型,导入Brain Lab导航系统,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采用口内入路,按术前设计截骨线完成髁突切除术。术后1周内拍摄颅颌面部螺旋CT,将术后患侧下颌升支进行三维重建,生成术后即刻模型,应用Geomagic软件将术前设计模型与术后即刻模型进行对齐,并在术后即刻模型的实际截骨面划分6个区域并定义相应区域测量点P1~P6,比较术前设计截骨面与术后实际截骨面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分析导航辅助手术实施的精确性。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CT复查病变完整切除,髁突截骨线与手术设计基本吻合。术后随访期内未见肿物复发及关节粘连。术后对髁突切除术实施精确性的验证分析显示,P1~P6共6组测量点所测得的偏差可信区间分别为(-2. 26 mm,-1. 89 mm),(-2. 30 mm,-1. 45 mm),(-3. 37 mm,-2. 91 mm),(-2. 83 mm,-1. 75 mm),(-1. 13 mm,0. 99 mm),(-1. 17 mm,0. 17 mm),其中P3组与其他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P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可以较精确地完成口内入路髁突切除术;截骨面各部位的手术偏差以过多切除为主,其中前内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前内侧区域实际过多切除现象最明显,后侧、后外侧测量点所代表的髁突后外侧区域平均偏差不大,但偏差值的波动较其他4组大;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髁�
李明哲王晓霞李自力伊彪梁成何伟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正颌手术患者上颌及颏部理想矢状向位置的可行性评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于使用传统头影测量分析法辅助、并采用手术优先方式治疗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本研究使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评估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上颌骨及颏部矢状向理想位置的可行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共35例,收集治疗前(T0),治疗结束后(T1)的定位头颅侧位片、侧位面相和三维面部照片资料;使用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分析上颌鼻腭点(NP)、颏部颏下点(Me)矢状向位置参考线L1、L2与颅底前线(C1)的夹角∠C1-L1、∠C1-L2等头影测量数据;由正颌、正畸专业医生各4名,以及4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患者侧貌美学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方式进行评分,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0期男性:∠C1-L1=80.85°±3.81°,∠C1-L2=89.37°±4.10°;女性:∠C1-L1=82.87°±4.25°,∠C1-L2=89.69°±4.95°;T1期男性:∠C1-L1=83.93°±2.99°,∠C1-L2=89.08°±2.48°,女性:∠C1-L1=85.67°±3.60°,∠C1-L2=88.30°±4.20°。男女患者T0期测量值与中国美貌人群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上颌NP点测量值与中国美貌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期颏部Me点与中国美貌人群比较,相对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貌美学评分结果,男性、女性T1期上颌、颏部和整体的评分均较T0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有助于更准确分析患者颌骨畸形状态,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治疗后上颌骨和颏部矢状向位置,可以帮助预测颌骨理想的矢状向位置,有望成为制定手术优先正颌手术方案的重要预测方法。
孙现涛何伟刘筱菁李自力王兴
关键词:正颌外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